() 第36章、與阿瓦哈酋長的會面(中) 在這里必須要多一句,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陷,不是沒有槍炮,而是沒有輪子。 輪子的出現,使得人力得到了徹底的解放,生產力也因此大大地提高。 但是,美洲印第安人沒有發明輪子,哪怕是在文明誕生的數千年之后,他們還是只知道手提肩扛,或者用繩子拖拽,此外就是用獨木舟去運輸。 事實上,印第安人很早就有著圓形的概念,例如,瑪雅人的日歷和很多工藝品是圓的。在運輸巨石建造金字塔的時候,瑪雅人也同樣知道要在石塊底下墊滾木。還有,絕大多數部族的印第安人,在制造陶器的時候,都要用到橫放的陶輪,把它豎起來就是一個車輪。 但是,因為印第安人沒有牛馬這類牲畜可以用來拉車,所以始終沒有把陶輪豎起來,發明出自己的車輛。而馬匹也因此成為歐洲人征服美洲的一大優勢。 至于后世美國西部片里,那些奔馳在西部大草原上的北美野馬,還有印第安騎手駕馭的戰馬,則都是西班牙人登陸之后丟失的馬匹,在野外重新繁衍起來的族群了。 呃,似乎有些跑題了。 總之,由于路況太差,馬彤的農用電動三輪車,剛剛開出村口不到300米,就不幸側翻撞樹了。 不幸中的大幸,車上的兩個人除了灰頭土臉之外,倒是沒有受什么傷。 于是,文德嗣就留下一名印第安武士負責看守電動三輪車,其他人繼續老老實實地步行前進。 在離開海岸一段距離之后,清新涼爽的海風就漸漸消失了。 穿過了村外的玉米地,四周就都被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綠色熱帶雨林之中,空氣里開始彌漫著一股悶熱潮濕的難聞氣息,隱約帶著腐朽的味道,讓人不由得想起了中國南方雨季的黃梅。 而嗡嗡飛舞的各種蚊蠅,更是給人帶來了巨大的煩惱。 由于空氣濕度太大,才走了沒幾分鐘的路,缺乏鍛煉的現代大學生王秋,就發現自己已是汗流浹背。 --走在這片悶熱潮濕的叢林里,就能體會到為什么熱帶雨林不適合人類居住了。 王秋感覺有些口干舌燥,便打開軍用水壺,往嘴里灌了一大口純凈水,然后如此默默地想到。 幸好,這片熱帶雨林并不寬廣,僅僅走了不到十分鐘,前面又出現了大片大片玉米地和棉花田,以及種著番茄、蠶豆、南瓜和辣椒的塊菜圃,看上去一片郁郁蔥蔥,長勢極為喜人。 許多近乎于赤身**,只在胯下纏了一點布條的印第安農夫,在農田里汗流浹背地忙碌著?吹轿牡滤玫热诉^來,他們一個個全都忙不迭地或彎腰,或下跪,畢恭畢敬地向著這些“上等人”行禮問好。 這些洪休提茲干農夫的勞動工具很原始,沒有耕畜,沒有犁杖,只有最簡陋的木棒和石斧--尖頭的硬木棒,是用來在泥土里掘坑,播種各類作物的,而石斧則用來砍樹開地,清理雜草。 總的來,他們的勞動效率非常低下。 更糟糕的是,玉米是一種喜旱的農作物,而熱帶雨林中雨水充沛,把玉米種在低洼的叢林里,就必須時常排干農田中的積水,勞動量因此劇增不,產量也不會很高。 因此,這地方的玉米產量,按現代標準來看,也是低得可憐--根據文德嗣的介紹,如果按照中國的市畝為單位來計算,這里的每畝玉米地大概能夠收獲玉米100公斤……而在后世,大多數的良種玉米,在化肥足夠的情況下,都能夠輕松達到畝產一噸以上! 雖然文德嗣已經來到這里大約20個月,但他也沒有辦法憑空變出大量的金屬工具,來提高這些人的勞動效率。至于修筑水壩和灌溉水渠的技術,這些印第安人早就掌握得十分熟練,根本不需要他的指點。 不過,在先前的這段時間里,他還是絞盡腦汁,為這個國度的農業技術,提供了一項重大創新。 --那就是土化肥。 正當王秋等人緩緩走過這片農田的時候,就看見幾個農夫抬著一個巨大的陶缸迎面過來,旁邊還有一個人手持葫蘆瓢,不斷地往農田里潑灑著氣味刺鼻的渾濁液體。 王秋和馬彤對此并沒有什么反應,而蔡蓉和楊文理教授見狀,卻是不由得“咦”了一聲。楊教授還忍不住在嘴里開始低聲念叨,“……不對!印第安人什么時候有這種技術了?” 文德嗣在看到了之后,便頗為自得地微微一笑,然后開口向他們介紹:“……呵呵,大家不必驚訝,這種土化肥的做法,是我教導他們的。在我的北方老家,由于化肥的價格太高,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村的鄉親們還在用土化肥,所以我對這方面多少有些了解。 我們老家的土化肥一共有兩種。一種是土氨水,其原料是鮮牛糞、熟石膏粉,兩者以十比一的比例,密封于常溫之下三,然后再兌水便可使用;另一種是土硫酸銨,由人尿、水、熟石膏以十比五比一的比例,混勻后封閉十日,就可取出使用。 因為在古代中美洲這地方,除了狗兒之外,什么牲口都沒有,所以我只能試著生產后面那種土硫酸銨。嘿嘿,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把它撒到玉米田里去之后,畝產足足提高了一半呢!” “……呃,難怪這邊的人都對你這么恭敬,原來是弄出了這么厲害的創新啊!” 馬彤笑著往文德嗣的肩膀上捶了一拳,而王秋也是頗為佩服地豎起了大拇指--如果換成是他穿越過來的話,恐怕絕對搞不出這種立竿見影就能發揮作用的技術進步來。 想想看,能夠讓糧食畝產增加一半,在社會上最起碼也該有大德魯伊袁隆平的地位了吧! “……不過,光是吃玉米作為主食,恐怕對身體健康還是不太好!首先熱量就太低了,容易感到餓,而且對腸胃負擔也大,我們這次給你帶來了不少水稻和麥的種子,你不妨也讓人播撒下去試試看吧!” 在思索了一會兒之后,王秋又對文德嗣如此勸道。 --玉米是美洲印第安人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之一,也是全世界除了紅薯(也是印第安人的發明)之外,單位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而且,經過長期選育和馴化之后,現代玉米的適應能力已經變得很強,在干旱、貧瘠等艱苦的條件下都能生長,堪稱是好種保收的鐵桿莊稼,因此在全世界都種植得極為廣泛。 但問題是,玉米的單位產量高,還有另外一層不太好的含義,就是營養含量不足。 今的玉米之所以成了健康食品,是因為它能夠發揮為胖大叔胖大媽們撐起肚子的效果,防止諸位營養過剩的胖子們營養攝入過剩。而在工業革命之前,那個全世界老百姓普遍缺衣少食吃不飽肚子的年代里,主食吃玉米的人由于飲食營養不夠,體質通常就要差一些。 當然,這些王秋他們從后世帶來的高產作物種子,也不是沒有問題。譬如,它們的高產屬性只能維持一代,無法持續遺傳。而且這些莊稼都非常消耗地力,需要大量古代不可能生產的化肥才能長得比較像樣……不過,在時空傳送門這個巨大的金手指之下,上述這些問題暫時都根本不是問題。 一塊又一塊郁郁蔥蔥的玉米地,宛如一片綠色的大海,掩映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之中,一眼望不到邊際。 經過一番艱難跋涉,好不容易走到了這片綠色的海洋盡頭,王秋他們忽然覺得眼前一亮--前方出現了一大片空地,矗立著一座占地頗為寬廣的鎮子。成百上千座不同大的茅屋,星羅棋布地散落在這里。 在這座鎮子的背后,則是一個宛如藍寶石般美麗的清澈湖,為全鎮居民以及鎮子外面的農田,提供了充沛的清潔水源。而飄蕩在湖面上的幾十艘獨木舟,還能為居民們撈到許多新鮮魚蝦來佐餐。 除了靠著湖的那一側之外,這座鎮子的其它三面,都圍著一圈連綿不斷的木柵欄,但卻只有半人高,顯然防不住敵人的攻擊,最多只能用來阻擋野生動物的潛入。 話,中美洲這塊地方,除了按照體型實際上只能是大貓的美洲虎之外,似乎也沒啥特別厲害的大型野獸了。因為,早在印第安文明誕生之前,整個美洲大陸的所有大型、中型野獸,就幾乎都被兇殘的土著獵人們給捕殺殆盡,以至于當美洲文明誕生之后,竟然找不到可以馴服的野生牛馬。 在低矮的柵欄后面,一條用潔白沙礫細心鋪成的大道,貫穿整個城鎮,盡頭處是一個圓形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一根約摸五米高的圖騰石柱。不過由于這座鎮子也才兩年的歷史,所以圖騰柱還遠遠沒有完工,只來得及在底部雕琢了一些粗糙的花紋,上半截還是保持著原貌,粗看上去,倒有點像是假山或石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