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9章、希望港的清晨(上) 熹微的晨光中,伴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直貫云霄的鞭炮炸響,希望港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黎明。 今年剛滿二十五歲的洪休提茲干王國伐木工考考姆,當即就在酣暢的睡夢之中,被二踢腳炮仗的轟鳴給嚇得手舞足蹈,隨即從作為床鋪的茅草堆上滾落下去,然后更是一頭撞到了柱子上,頓時痛得眼冒金星,只得捂著腫起一塊大包的額頭,痛得連聲哀嚎起來。 “……懶蟲子!在這里嗷嗷地鬼叫個什么呀!該去上工啦!早飯已經給你做好了!” 不亮就早已起床,正生火做飯的妻子,從灶臺旁探出腦袋,沒好氣地抱怨,“……快點來吃吧!” “……哦,我先去洗個臉……然后馬上就過來吃飯……” 頗有些懼內的考考姆答應了一聲,隨即就踏出門去,仰頭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 --雖然這是在一座城市里,但這個年代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城市,哪怕是由穿越者主導建設起來的城市,也不可能處處都是石塊和水泥。因此,在希望港街道和房舍之間,滿是郁郁蔥蔥的椰子樹和棕櫚樹,以及雜草、野花和塊的菜圃……炎熱潮濕的熱帶海洋氣候,使得草木總是能夠以驚人的速度瘋長。 而城外茂密的熱帶雨林,以及永無止息的強勁海風,更是讓這里的空氣幾乎沒有渾濁的時候。 考考姆隨手從窗臺上揀起一個葫蘆瓢,走到街道中央的公共水池旁邊,跟其余晨起的市民一樣,俯身從池子里舀起一瓢清水,先漱了漱口,又洗了一把臉,頓時感覺清爽了許多。 --雖然在有了鍋駝機抽水之后,希望港就開始建設起一套自來水系統。但是,目前的希望港,暫時還來不及培訓出足夠數量的管道工。而且,貧民區的很多茅草房,日后估計也要大規模整修。 所以,穿越者們只是在“貴族區”內從現代世界訂購的彩鋼簡易房里,安裝了分接入各戶住宅的家用自來水和下水道系統(這些簡易房都有預設的自來水管)。至于外圍廣大的貧民區,為了減少工程量,節省投入,則采用古代羅馬人的城市供水方式--各戶人家一般沒有獨立的自來水龍頭,但是在每一個街區的中央都用水泥澆筑一個公共水池,灌入流動的自來水。然后,又任命了一幫類似后世居委會主任的老大爺老大媽,負責維護公共水池的清潔干凈,撈起水面的漂浮物,以及定期清理池底的淤泥等等。 為了避免清潔的水源被污染,所有的公共水池都被規定只能用干凈的器皿舀水。如果有誰直接用手舀水,或者把頭埋進水里暢飲,一經發現,都要被處罰抽鞭子--例如此時在考考姆的背后,就有一個套著紅袖章的老大媽手提長鞭正在虎視眈眈,時刻盯著有沒有人犯錯。 洗漱完畢之后,考考姆又甩了甩頭,從鄰居手中借來一面的圓形鏡子,看著自家的臉,咧開嘴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來,這才伸了個懶腰,走回家里。 當他走進家門的時候,他的老婆已經把飯菜都端了出來,擺在一張蘆葦席子上,然后夫妻二人便席地而坐,面對面地吃起了早餐--跟古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印第安人也很少使用桌椅之類的家具。 考考姆家里今的早餐,是兩碗熱騰騰的玉米面糊糊,外加幾只香噴噴的烤番薯,以及一盤在切片之后撒了白糖的西紅柿。佐餐的調味品則是紅彤彤的干辣椒和雪白的精鹽--墨西哥印第安人的食譜中,從來都是少不得辣椒的,而且越辣越夠勁,正如同后世中國的四川人、湖南人,以及韓國人一樣。 熱騰騰的玉米糊用兩只細膩光潤的白瓷碗盛放,涼拌西紅柿、辣椒和精鹽則被裝在青花瓷的碟子里--由于馬彤不僅自己家里開著陶瓷制品店,就連她家里的親戚朋友,也有好多都是開陶瓷制品廠的,而另一個世界正值經濟危機,生意十分難做,她的那些親戚幾乎全都積壓了大批存貨…… 于是,各式各樣在21世紀缺乏銷路的陶瓷制品,都被樂于幫助親戚的馬彤姐給弄了過來,大肆傾銷到了十六世紀的墨西哥,很快就從一開始的稀罕珍品,變成了希望港內人人都用得起的日常百貨。 對于考考姆來,不僅如此精美華麗的餐具,如此豐盛美味的食物,都是他這個平民從來不敢奢望的。即使是碟子里這些雪白晶亮的精鹽,也是他在兩年前從來未曾見到過的東西。 --來也是可憐,雖然洪休提茲干人居住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從很早開始就懂得煮海制鹽,并且一直用自制的海鹽跟內陸部落進行交易,按道理來應該不會有缺鹽之苦。但由于技術水平不過關,他們得到的絕大部分成品,都只是粗黑的鹽磚--那是鹽塊在反復熬制之后,受煙火熏烤而產生的顏色。在這種做工粗糙的鹽磚里面,摻了不知多少雜質,富含各種五花八門的有害成分,嘗起來苦味能夠蓋過咸味。 但可悲的是,甚至就連這樣粗黑苦澀的鹽磚,由于需要燒很多柴火來制取,實際價格也很高昂,很多窮人都舍不得多吃,為了盡量節省,只好把鹽磚用繩子拴在灶臺旁邊,用的時候只是放在陶甕里涮一下。 考考姆時候曾經在洪休提茲干王國的鹽場里見過,即使是專供貴族和富人享用的所謂“純凈的鹽”,最起碼也是微微泛黃,略帶苦味,哪里比得上“神人”們運來的精鹽,色澤雪白,顆粒細膩,滋味鮮美……眼下自己居然有了福氣,能吃上這樣的精鹽,只怕是可以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了吧! 而用“神人”賞賜的上等良種,以及叫做“化肥”的刺鼻氣味顆粒,栽培出來的番薯與玉米,不僅滋味變得甜美了許多,產量更是過去的十倍,以至于就連他這樣的平民,每頓飯都可以放開肚皮吃個夠。還有“神人”賜下的新品種西紅柿,長出來的個頭更是足足有拳頭那么大,如果不是滋味和色彩都跟原來差不多,考考姆簡直無法相信這是同一種植物--在十六世紀,印第安人的西紅柿個頭還很,大約相當于現代的水果番茄,或者櫻桃的體積。直到被歐洲人進行科學培育之后,西紅柿才膨脹到了現代的體積。 不過,在西紅柿傳入歐洲的早期,歐洲人卻犯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低級錯誤,居然把它當成是有毒植物--也不知是那位逗逼學者硬是把西紅柿當成綠葉菜,傻乎乎地丟了果實,去吃西紅柿葉子,結果真的中毒了。結果,他們把西紅柿送進了花圃而不是菜園,并且命名為“狼桃”(wolfpeach)以示其“毒性兇猛”,導致西紅柿在歐洲有很長一段時間,只是被作為稀罕的觀賞植物栽培,直到某個大膽的法國畫家試吃西紅柿發現沒事,這才開始把西紅柿作為蔬菜普及開來。 除此之外,在中國1983年開挖的一座西漢古墓之中,也發現了一種兩千多年前的“漢朝西紅柿”,只是不曉得后來為什么失傳了--如果沒有失傳的話,中國人栽培番茄的歷史恐怕比印第安人更久呢! 不管是什么品種,早期的番茄都是袖珍型。但是從番茄加入蔬果隊伍開始,追求更大更多的番茄果實就成了育種的主要目標。隨后,不斷地雜交選育,確實讓番茄的個頭越來越大了,但這些大番茄不香不甜,甚至連酸味都被省略了,完全失去了“狼桃”的個性。 回想起昔日的饑餓歲月,考考姆微微地嘆息了一聲,往玉米面糊糊里撒了一撮精鹽,又放進去幾段碾碎了的干辣椒,用一把貌似買方便面附贈的那種塑料勺子攪拌了幾下,便吸溜吸溜地吃了起來。 接下來,當考考姆一臉滿足地吃完了豐盛的早餐之時,這一早晨的第二輪鞭炮,已經在金字塔的頂端噼里啪啦地炸響。催促著市民趕快走出家門,趕赴各自的工作崗位。 他趕緊抹了抹嘴巴,再一次踏出門去,燦爛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讓他瞇住了眼睛。 看著街頭匆忙趕去上工的人們,考考姆的神情不禁微微有些恍惚。 雖然親眼看著這座城市從無到有,從一片荒灘到繁榮興旺,但考考姆仍然對眼前的場景感到很不真切。 他和身邊的很多人,都曾經是舊王城的居民。然而,那座古老的城市雖然稱得上雄偉壯麗,規模甚至比希望港更大,但是給人的感覺卻跟眼前的希望港截然不同--前者暮氣沉沉,后者生機勃勃。 而且,那座城市在經歷了阿茲特克人的攻擊與屠戮之后,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