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0章、東京大亂斗(上) 當櫻田門外的警視廳攻防戰打響之際,政變武裝的其它分隊,也在東京市區展開了各自的行動。 攻擊首相官邸的分隊,一路上很順利地開著裝甲車沖進了永田町,并且輕而易舉地制服了兩個懵懵懂懂的值班門衛。但問題是,無論是作為辦公地的首相官邸,還是官邸隔壁用于居住的首相公邸,在此時居然全都是燈火全熄,空無一人。政變部隊想要逮捕或殺死的目標,連一個人都找不到。 盡管氣急敗壞的政變士兵們,立即開始用刑拷問那兩個門衛,但問題是這兩個門衛也搞不清楚鳥游首相等人究竟去了哪里,只知道他們似乎是集體出去公款消費喝花酒了……而若是要在整個東京市區拉展開地毯式搜索,一家酒店一家酒店地尋找鳥游首相等人的蹤跡,又明顯超出了這些人的工作能力。 于是,這支部隊只好在空蕩蕩的首相官邸就地駐守,觀望政變局勢的進一步發展。 進駐三宅坂的分隊進展也很順利,在最高裁判所(最高法院)值夜的幾個中年警察,一看到隆隆作響的坦克迎面沖來,當即被嚇得屁滾尿流,拔腿就跑。但問題是,在輕松完成了鎮壓作戰之后,這支擁有180人和兩輛坦克的部隊,卻陷入了極大的困惑之中——占領這座空蕩蕩的法院,究竟能有什么用呢? (太平洋戰爭之前的三宅坂,聚集著陸軍省、參謀本部和陸軍大臣官邸等樞紐機關,但戰后嘛……) 然后,試圖搶占東京皇宮的政變部隊,則遭到了較為頑強的抵抗——大約十余名駐守皇宮的第一師團自衛隊員,還有穿著黑色西裝的sp(保安警察),依托皇宮的圍墻和護城河,成功阻擊了政變部隊半時之久。然而這些負責保衛重要人物和要害部門的保安警察,雖然在應對恐怖襲擊和突發事件方面稱得上世界一流水平,但畢竟僅僅裝備了手槍、沖鋒槍以及警棍和手銬,而且人數也太少。在迫擊炮的轟擊之下,他們最終還是放棄了已經燃起大火的皇宮,抄路潰散逃走,讓政變部隊得以一擁而入。 然而,面對著空蕩蕩的皇宮和寥寥幾個被嚇得魂不附體的仆役侍女——皇一家和宮內省的絕大部分人員,在核危機爆發之后就撤退到了京都,如今還沒有返回東京的意思——這支部隊同樣陷入了迷茫和彷徨之中,不知道該干什么才好。最后,其中一部分人決定留在皇宮原地待命,順便撲滅大火。另一部分人則穿過在深夜里顯得靜悄悄的日比谷公園,前來支援槍炮聲震,戰況白熱化的警視廳戰場。 至于奉命攻擊其余內閣大臣宅邸的部隊,則完全成了一個笑話——要知道,這一屆的內閣大臣們,除了內閣官房長官泉田準三郎之外,全都是現役或退役的akb系列偶像歌姬,所以她們在官方頁上刊登的住宅地址,索性就一律寫了akb偶像組合下屬的各家事務所……結果,這些政變部隊就像無頭蒼蠅似的在東京市區轉了一圈又一圈,砸了好幾家演藝事務所,逮捕了一堆哭哭啼啼的跟目標八竿子打不著的歌星藝人,最后除了引來一群歌迷粉絲的圍攻抗議,外加新聞媒體狗仔隊的狂熱追蹤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收獲。 同樣的道理,負責抓捕內閣官房長官泉田準三郎的政變部隊也撲了個空——泉田準三郎本人和他的秘書、司機,此時都在赤坂的料亭喝酒,而家人則還在關西避難,東京這邊的宅邸里什么人都沒有…… 當夜幕下的東京都,正在因為政變部隊的暴走而漸漸陷入動亂之際,鳥游真白首相卻始終處驚不亂——事實上,這場拙劣可笑的兵變,從一開始就是被政界某些高層人士刻意派人煽動起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下一步大規模整肅自衛隊,完全清除極端親美勢力的行動,制造出更加充足與合理的借口。 所以,她自詡的“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并非一句空話,而是真金不怕火煉的事實。 然而,當眾人聚會宴飲的“時雨軒”高級料亭附近,突然也響起了一陣清脆的槍聲之際,原本一直鎮定自若的鳥游真白首相,終于忍不住變了臉色。 “……怎么會……這跟好的完全不一樣……糟了!這下似乎是玩脫了!” 東京都,千代田區,赤坂町 駐日美軍的超自然力量特殊分隊指揮官,不久前剛從沖繩趕來的威爾.卡斯特少校,此時正站在一輛軍用悍馬的車頂上,靜靜地眺望著遠方燈火通明、喧囂不絕的“時雨軒”高級料亭。 而在更遙遠的地方,則已經出現了隱隱約約的火光和煙柱,并且有沉悶的爆炸聲透過夜幕傳來。 很顯然,這場在短短七十二時之內就完成了醞釀、策劃和實施等所有步驟,并且從遙遠的東北軍區調兵一路長途跋涉而來的軍事政變,似乎并不如幾位領導者們吹噓的那么容易。 不過,對于今晚上這場仿佛鬧耗子一般滑稽的騷亂,卡斯特少校其實早已有所覺悟和預料。 ——憑著區區四百多個半蒙半騙而來的自衛隊員,外加八百個頭腦發熱思維不正常的在日韓國人,即使弄到了一批亂七八糟的雜牌槍械,外加幾輛坦克的火力掩護,還是遠遠不足以鎮壓整個東京的。 總之,不管近年來演變得怎么御宅化、草食化和廢柴化,日本畢竟是擁有一億多人口的大國,而并非那些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迷你國度——當年太平洋島國斐濟在搞軍事政變的時候,倒確實是只要軍官首領一聲號令,率領百十個強人吆喝著舉起ak47沖進總統府就能成事……但人家全國的人口滿打滿算加起來,好像還沒有東京的一個區那么多吧。 言歸正傳,按照當前的“國際慣例”,一場教科書式的經典軍事政變,應該要如何進行策劃和操作呢? 關于這個問題,現代軍事雜志的評論家們,有著這樣一套比較籠統的概括性總結。 首先,策劃軍事政變的首領,按道理的話,一般必須在這個國家的軍隊體系內處于核心位置,掌握相當程度的關鍵權力,就算不是總參謀長或者國防部長,起碼也要是一個重要的軍區司令,最好是首都軍區的指揮官。按照日本的人口和版圖,軍銜怎么都要是個中將以上。手頭也要有個萬把人,在兵變發動之后能夠迅速控制首都,癱瘓國家政治中樞,從而達到“挾子以令諸侯”的目標。 當然,如果國家的規模比較,那么發動軍事政變需要的兵力也可以相應減少,策劃者的軍銜同樣能相應降低。譬如利比亞的卡扎菲上校,只帶了一千多人就成功政變奪權。至于像圣馬力諾、列支敦士登、安道爾之類全國才萬把人的微型國,估計有個少尉帶上十幾個大兵也就差不多了。 其次,政變者光有崇高的軍銜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一支精銳可靠的部隊——就算無法把全國的正規軍都拉到自己麾下,最起碼也要掌握一支足夠壓制首都或目標城市的兵馬。按照日本的政治局勢,政變者至少要在東京附近控制一支上萬人的地面部隊,并且擁有火炮、坦克之類的重武器,還要有直升機和戰斗機的空中掩護,如此方才能夠迅速打敗駐防首都的警察部隊和內務部隊,奪取首都的控制權。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魯登道夫元帥和希特勒曾經一起在德國搞“啤酒館暴動”,雖然魯登道夫元帥作為屢破俄軍的沙場悍將,當時在德**界和民間的威望堪稱卓著,挺身一呼就有大批粉絲和擁躉者自帶干糧響應,而民意也對政變頗為有利。但問題是這次暴動發起的太倉促,元帥根本來不及拉起一支基本部隊,就被希特勒忽悠著帶了一票烏合之眾草率上陣,結果剛一接戰就被警察打垮——暴動計劃至此宣告破產。 第三,在軍事政變開始之后,務必立即派兵直撲皇宮、總統府、總理府、首相官邸、議會大廈、國家電視臺、國防部、機場之類的重要地點,以確保在最短時間讓中央政權迅速癱瘓,無法做出任何有效反擊——否則的話,一旦有某個要害機關久攻不下,或者讓某位敵方重要人物逃出首都,在外地拉起平叛隊伍,那么軍事政變就會有演變成長期內戰的危險,甚至政變陣營內部也有可能出現分化與倒戈。 在這方面,蘇聯官僚們在1991年堪比兒戲一般的“八一九”政變,就可以是經典的反面例子——政變方的“緊急狀態委員會”明明掌握著克格勃、內務部、國防部等情報與暴力機關,但卻不但沒有果斷逮捕或殺死以葉利欽為首的自由派首領,甚至連葉利欽辦公室的電話線都沒切斷,只是讓一群官僚們集體上電視發表了一通聲明,就算是發動政變了……這幫腦殘政變者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想過要采取暴力! 結果,驚魂未定的葉利欽回過神來之后,迅速發動關系,一邊百般拉攏莫斯科附近的蘇聯駐軍,一邊組織群眾上街抗議游行,很快就讓政變部隊相繼倒戈叛變,僅僅三就徹底逆轉了大局。 第四,在控制了首都之后,政變者需要盡快利用被控制的國家電視臺、無線電廣播臺等輿論工具,迅速發布《告全國人民書》之類的文告,宣布成立臨時的軍管委員會,行使中央政府的職權,并承諾在若干個月內進行全國大選,盡早建立民選政府,以此來安撫民心,減少政變阻力,保證整個政權平穩過渡。同時聘請一批無節操的御用文人,聯合撰寫一些抨擊舊政權各種倒行逆施的檄文,告訴人民這個剛剛倒臺的舊政權是何等的劣跡斑斑、怒人怨,以此來爭取民眾支持,為政變披上一層正義的外衣。 第五,以臨時中央政府的名義,跟外省的地方政府進行談判和斡旋,許諾各種好處,爭取讓他們同意跟舊政權劃清界限,支持和承認政變者建立的軍管政權為合法政府。 完成了這一步,軍事政變的國內部分就已經基本結束了,剩下的工作就是爭取國際上的外交承認,避免外國干涉等等……不過就算在這一步不心搞砸了,也不見得就會立即致命,通常只是被外交孤立而已。 上述這六個步驟,就是進入20世紀之后,全世界各個國家不斷通過各種成功或失敗的實踐,最終摸索總結出來的“經典政變流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