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大易辟谷術和丹藥的磨礪,李白的身軀強度大,也耐疲勞,加上半年來他在東門宗養成的早起晨練習慣,他很早便醒來。
而申義還在榻上呼呼大睡,正是這種反差,成為李白路上捉弄他的主要內容。
李白走出住所。道觀中此刻的安靜與昨晚的嘈雜形成鮮明對比。
真沒想到繁華喧鬧的長安城中還有這樣僻靜深幽的所在,的確是修道參悟的好地方。
“哪來的一股清香?”李白好奇心作祟,順著香味,穿過道拱門,一個大荷花池映入眼簾。
細看起來荷池中的蓮花是淺白色,也許是反季節開放的原因,顏色淡的幾乎透明,使翠水綠葉映舍在花瓣上,遠遠望去看著就像青色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碧波粼粼,李白順嘴詠出了這千古名句。
“好詩,應情應景,寓意高遠。”一位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在一位老年道士的陪同下走到池邊來。
“觀主,玄都觀真乃藏龍臥虎之地,有這樣一位年輕的才思泉涌的道士。”這位文人嘴中的觀主便是王玄覽了。
“少伯看走眼了,李白是我受門山東嚴子所托到玄都觀深造的,他學道不久,沒有受箓,沒有度牒法名。”王玄覽笑道,雖然沒見過李白,但住所是他安排的。
,8p永o7久d免jo費hx看|#tp
“那可暫稱青蓮居士。”
“暫稱?”
“我觀李白非池中物,雖學道而不會成為道士。居士這樣方外的稱呼再合適不過。”
“青蓮池旁詠青蓮,青蓮詠完法名現。李白呀,還不謝謝少伯?”
李白一臉黑線,青蓮居士原來是這樣得的,歷史有時也開黑色幽默,結局不變,而過程卻跟著一起穿越。
“少伯是哪位?”坐穩青蓮居士的名頭,李白卻不知該感謝誰。
“山里來的孩子沒見過世面。'七絕圣手'沒聽過?”王玄覽臉面有點掛不住了,李白怎么引都不上道啊。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李白邊吟詠《出塞曲》邊躬身施禮,王昌齡可是華夏詩壇的一面旗幟,也是懷才不遇、結局凄涼的代表。
“觀主不要氣惱,居士能做到重詩意而輕作者,這難能可貴。像剛才那樣優美的詞句,昌齡也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亦或是居士本人?”
“王兄夸獎,這是我下山后前往長安途中游歷時聽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隱士所念的詩句。”李白發現自己解釋盜版的本事大有長進,身處宋代的周敦頤(《愛蓮》作者)對他來講不僅是老隱士,老祖宗都擋得起。
王昌齡發出幾句諸如泱泱華夏,人才輩出的感嘆后,又與王玄覽和李白聊了一回。
講道李白不行,品鑒詩詞、談古論今那他太在行了。
雙王再驚才絕艷,眼界也只限于到此刻唐朝的歷史,而李白可是身負華夏五千年文明,宋元明清隨便抬出一個大家就夠侃暈他們的了。
王昌齡本來一早就要離開,可跟李白十分投緣,直到中午才依依不舍的離開,臨走時還不斷囑咐李白去參加修文會,他風塵仆仆的從塞北趕回也是為此而來。
李白表示要請示王玄覽后再做決定,這讓王玄覽嘴上不,心里還是美滋滋的。為什么?李白沒有因為得賞識而翹尾巴,還很重視他這個領導,另外王玄覽也不希望李白卷入修文會這個是非漩渦。
玄都觀主殿玄都宮!
王玄覽和李白對坐聊。
“觀主,修文會是做什么用的?”李白在聽了一大套王玄覽什么常道生萬物、客道生地的理論迷糊過后,終于提出想問的問題。
“你一個新入道的年輕人能聽我啰嗦這么半已經很不容易,明道根不錯。那我們講講時事。”王玄覽捋捋胡須笑道:“昭文會是上官昭容在其府邸舉辦的由官員和有名才子參加的政事論會。因其力促圣上設置修文館而得名。”
“哦,就是為國家吸納人才的座談會呀。”李白一聽沒了興趣,他完成穿越的那一刻起就決定棄文從武。
“為國家?要是如此就好了。”
“為誰都跟我沒關系,觀主,大興善寺怎么走,宗主希望我有機會也去那里游覽。”
“歷來玄佛不分家,參悟佛法對幫助你清心凝神,靜氣得道也有幫助,畢竟凡界你只是路過而已。大興善寺就在一街之隔的靖善坊內。”
“觀主有如此高深的道法理論,為何不修行呢?”在李白看來,王玄覽理論不能聯系實際很可惜。
“屬性太少,體質承載不了靈氣,能成為修士的,凡民中萬個不出其一。”王玄覽被勾起傷心事,要不是李白的修士身份,他是不會提及這段秘密的。
二人又聊了一段時間,李白離開。應李白請求,王玄覽把自己的著作《玄珠錄》贈與他,并對李白不進行行動限制,以他的境界自保沒有問題。
第二,李白見申義休息好了,便帶著他走出玄都觀,柳易的囑托他不敢忘,決定去群賢坊找柳姨。
李白的意思是把申義留在柳姨身邊,后者雖不是修士,但也跟著李白學了些辟谷術和身法,算是身手敏捷,一有危險便可通知他。
申義雖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認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李白的修煉更不能耽擱,于是就答應了。
玄都觀到群賢坊的距離與明德門到玄都觀的距離相仿,昨晚狂歡的人群應該都在休息,大街上行人寥寥,因此二人沒多久便走到臨近群賢坊的金光門,直到被圍攏在此地的人群擋住去路。
“要不賤命呢,掙倆糟錢不知道該怎么花了。”
“垃圾撿多了,腦子撿壞了吧,以為買塊地就能發家致富了?”
“我裴明禮,在自家地里撿破爛感覺怎么樣?哈哈。”
李白被引起了好奇心,拍了拍一個看熱鬧的肩膀問道:“前方何事?”
“哎呦,大師你瞧那個人是撿破爛掙了點錢,你干點什么不好,買塊不毛之地,這不傻嗎?這是要瘋啊。”李白的道士裝扮還是頗受尊重的。
“各位鄉親,躲躲,讓我……貧道進去觀瞧。”李白拿著道士范,很快便來到裴明禮身邊。
裴明禮并沒有理李白,專心致志的撿著土地理的瓦礫,圍觀的人越是笑,他越紅著臉撿的起勁。
“老裴,你這是干嘛呢?”李白伏身聲問道。
聽到親切的招呼,裴明禮以為來了友人,但看到李白同樣出于對道士的尊重,還是回答道:“我覺得這塊荒地收拾妥當是可以長出財富的。”
“這能行嗎?這瓦礫比草還多。”
“肯定行的,我有完整方案。土地貧瘠我可以讓人在此放羊,堆積夠足多的糞料后,撒下種子,再將土地翻起來,很快便能長苗、結果、賺錢。還可以放置蜂箱,賣蜜。只要撿完瓦礫,這些都能實現。”
李白一聽,這不是現代流行的生態農業嗎?沒想到早在唐代便有這方面的實踐者了。
對于裴明禮有些偏執的表現,李白不覺為怪反而有些欣賞。比爾蓋茨和馬云沒成功前不也不被世人理解嗎?
“我給出個招兒叫人多力量大。”李白聲和裴明禮嘀咕著。
“道長真乃神人也。”裴明禮一聽高興的跳起來,跑出人群。
不一會,裴明禮舉著個頂端綁著個竹筐的竹竿,將其豎在土地的邊緣。
“老少爺們,這位道長他的道觀缺香火錢,我靈機一動有了個主意,誰往竹筐里扔進一塊瓦礫,我給他一文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
裴明禮話音剛落,剛才還在一旁譏笑嘲諷的人群,全部沖進了那塊地里,瘋搶瓦礫石塊。
一文不值,但積少成多,反正撿瓦礫又不要錢。
“老裴,你可以的。”李白笑著離開,缺香火錢是裴明禮自己后加的由頭,竹筐也不大,很多石頭扔進去又濺出來,這樣后者不用出多少錢財就能把地清理干凈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