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考驗劉幽求的時候到了,李隆基肯定不會見李白,就看他有沒有魄力接招。
“富貴險種求,你還有什么可輸的嗎?”
“居士請講。”劉幽求愈發覺得李白深不可測,是啊!官他看不上,大官自己不拼搏,李隆基憑什么給他。
“立即發動政變;分工明確清晰;先禁軍后內宮;首惡必除、從犯輕辦;最后臨淄王必須身先士卒。”
“若非接觸過,還以為居士是鬼谷子復生,只是這最后一條……”
身處高位之人都很愛惜自己的羽毛。
“跟臨淄王這是政變不是游戲,你問問他身邊的侍衛有沒有重俊太子的忠誠。”
“居士高瞻遠矚。”劉幽求其實也很希望李隆基能與政變人員在一起來鼓舞士氣。
“另外,劉先生我在送你一個大好處。今晚亥時末會降流星,善加利用。”
“幽求懂了,居士要換的人是誰?”劉幽求是聰明人,李白基本上把路都鋪好了,他照著走就能撈到好處。
“上官婉兒。”
“好!幽求竭力而為。”
“李白會帶她及其家屬遠走高飛,永不出現在世人面前。告辭!”
送走李白,劉幽求立刻見李隆基,如實轉告,巧妙隱去了降流星之事。
“比起普潤的通風報信,李白的全盤計劃更難能可貴,扣下上官婉兒也算是不殺,這樣就可以把李白拴在身邊。葛富順、李仙鳧,開始!”雖然年輕,但復雜的形勢已把李隆基磨練成一個政治老江湖,一切以己方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李隆基帶著手下迅速進入禁苑之中,在內外的勸中叫開鐘紹京的家門后,擋在政變眾人前的就是防守玄武門的禁軍了。是進皇宮前必須要解決的。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葛富順、李仙鳧心急如焚,他們倉促舉兵,急需起事信號,方便行動。
劉幽求想起李白送自己的大好處,就胸有成竹的讓眾將耐心等待意,他則和李隆基商議一下政變口號。
二更末,夜空中突然流星散落如雪。
李白看到了;
上官婉兒看到了;
韋后看到了;
李隆基和劉幽求更看到了。
“意如此,機不可失!”劉幽求高喊著。
葛富順、李仙鳧等人備受鼓舞,自己由叛亂分子變成受上眷顧的正義之師,他們帶兵,揮動武器大吼著沖進禁軍軍營,迅速斬殺了韋后的幾名親信。
“禁軍兄弟們,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齊心協力,鏟除韋家人及其死黨,凡是長得高過馬鞭的人一律斬殺;擁立相王為帝以安定下。倘若有人膽敢首鼠兩端幫助逆黨,判的罪要連及三族。”此刻劉幽求的這段話頂得過千軍萬馬。
韋后親信平日里作威作福,恣意打罵禁軍士兵,加之劉幽求以大義勸導,群龍無首的禁軍便臨陣倒戈,效忠李隆基。
打開了玄武門就打開了皇宮的最緊要的關口,李隆基親自坐鎮,派葛福順率兵攻打玄德門,李仙鳧率人攻打白獸門。三更時分,雙方在凌煙閣前會師后,大聲鼓噪。李隆基聽到鼓聲后,按事先約定進入宮中,此時連最后一部分守衛李顯靈柩的南牙兵也投靠過來,皇宮中至此已沒有了任何敢于抵抗的武裝力量。
韋后在惶恐迷惑中逃入千騎營,不料被一個士兵殺死,首級獻給李隆基;
正做著亮后成為皇太女美夢的安樂公主,在對鏡貼花黃時,被禁軍斬殺;
準備留下陪韋后逍遙的面首武延秀生命終結在章肅門外。
劉幽求始終記掛著李白的囑托,他帶兵找到了上官婉兒。
“劉先生,婉兒率眾宮官在此迎接臨淄王。”上官婉兒身著朝服,兩邊宮女各執燈籠,把周圍照得亮如白晝。
“幽求受居士所托,營救昭容,你有沒有證據來證明你與韋后一黨劃清界限,這樣我也好在臨淄王駕前替你美言。”
“有!”聽到李白的名字,上官婉兒內心很感動:“這是今朝堂之上太平公主宣讀遺詔的底稿,公主可為我作證。”
“好!這份遺照有限制韋后一黨的意思,相信會打動臨淄王的。”劉幽求讓上官婉兒和手下兵卒待在原地,他去找李隆基求情。
太極殿的高處,只李隆基和劉幽求兩人。
“殺!”李隆基看完遺詔,聽完劉幽求苦口婆心的規勸后,只冷冰冰的扔下一個字。
“王爺,你我都知道,李白在這次政變的居功至偉,是幕后英雄。連降流星都是他推測出的。殺死上官婉兒,還怎么籠絡李白,這也會讓其他功臣寒心的。”劉幽求實在想不明白李隆基怎么會有如此不智之舉。
“我問你,韋逆一黨鏟除,我們就高枕無憂了嗎?”
“這……屬下愚鈍,請王爺點撥。”
“敵人就在這封遺詔上。這二女手中權勢甚大,今能出個限制韋逆的遺詔,明就能出一份讓我李隆基掉腦袋的。若太平姑姑是韋后,那么上官婉兒就是安樂公主。我們不能留下禍患。”
太平公主是自己父親的姐姐,因此李隆基稱其為姑姑。
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是很多成大事政治家的本質,前者為了活得更好,后者則是為了活著。
劉幽求啞口無言,他萬萬沒料到李隆基眼前的戰斗還沒有結束,已經在謀劃下一場了。
“不能變通一下?李白要帶上官婉兒一家遁世,不在出現。如果言而無信,李白還是有一些個人威望,怕引起民憤。”劉幽求在做最后的努力,殊不知這句話徹底顛覆了其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待后者坐上皇位后,劉幽求的的仕途依舊坎坷,死在被貶赴郴州的途中。
“怎么?我一個匡扶社稷的王爺還要看一個不入流道士的眼色?告訴他,本王沒有株連上官整個家族就是開一面了,讓他帶著其他上官家族的人給我走得遠遠的。上官婉兒必須死!”李隆基吼道。
一代才女,終究沒有掙脫宿命。
劉幽求失魂落魄的走出玄武門,焦急等在那里的李白,看見劉幽求的模樣,頓時明白,拔劍就要向宮內沖。
“居士,上名難違,帶人趕緊走吧。難道要搭上上官家族所有人的性命?”
一句上名難違讓李白冷靜下來,他不是害怕李隆基,而是敬畏一個叫做歷史的東西。縱觀所有史書這段時期只提到過普潤,沒有絲毫自己的影子。
造成這種原因要么是他遠走他鄉,要么是他葬身政變,統治者為消除影響,刻意抹去。
李白是辟谷八段沒錯,但不代表無敵于世,刀槍不入,他一意孤行的話必死無疑,陪葬的就會有更多人,李隆基是決不允許自己任殺功臣的名聲泄露出來。
“居士,我和上官昭容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臨淄王非常忌憚太平公主趁勢坐大,又有你這樣的幕后諸葛……”
“加上你這個前任心腹,我們幾個加在一起不弱于韋后他們。所以這就是命。”
“前任?居士的真好,我一片赤誠,沒有什么好怕的。”
“劉先生,隨遇而安。”李白臨走送給劉幽求一輩子他都很難做到的四個字。
本來李白來接上官婉兒時還打算給李隆基提個醒,讓他不要碰一個叫楊玉環的女人,必殺一個叫安祿山的男人,現在一想歷史是改變不了的,順其自然吧。
降破曉,韋后一黨被鏟除殆盡,李隆基出宮迎接相王李旦,父子為大唐江山得以保全相擁而泣。
宰相宗楚客身穿喪服,騎著一頭黑驢外逃,在到通化門時被守門的兵士認出而遭斬首。
無恥到無敵的趙履溫則到安撫百姓的李旦面前山呼萬歲,被后者下令砍殺,由于作惡多端,其尸體被圍觀民眾爭而食之,瞬間只剩一副骷髏。
很快李重茂讓位李旦,三年后李旦又禪位于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看d正版i章s*節fs上l~
不久唐玄宗發兵,誅滅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之死,才最終結束了武則死后多年混亂的局面,史稱唐隆之變。
然而這一切都與李白無關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