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此事已告一段落,莫名想起了出門時,對酒兒許下的歸家承諾,徐崢準備盡快將此事了結,旋即上路 彎腰撿起了跌在泥地里已經沾滿了泥土的白面饅頭,轉身后,卻看見當事的兩人已經不復之前的尷尬,正熱絡的在一起攀談,待走近仔細一聽,兩人盡然是開始討論起《禮》來了 一串之乎者也之后,徐崢只聽得頭皮發麻,在內心腹誹到:這鄉中三老《禮》還好,畢竟要掌管教化,可你你一個軍漢也湊在一塊干甚 那可是先秦六經之一,歷經了秦火之亂、高唐傳禮、孔壁藏書、云南獻王古~啊呸呸~是河間獻王得書,由與叔父戴德合稱為大戴中的‘戴’,漢代經文經學的開創者,戴圣再度收集編撰而成的《禮記》,世人又稱之為《戴禮記》 眼前這個狗熊繡花似的場景,讓徐崢忍不住在內心瘋狂吶喊到:這人物塑造不夠臉譜化啊!,還有畫風也不對啊! “老朽原本以為軍候置身/于行伍,當功/于騎射,沒想到還對《禮記》能有如此造詣,年紀輕輕就身兼文武之才,實在是讓老朽汗顏,后生可畏,遼東有福啊!” “老丈謬贊了,不才在下正好供職襄平,有幸旁聽了數次幼安先生開門講《禮記》,末學后進之人不足掛齒,來日休沐之時一定攜一部由幼安先生注解版的《禮記》按圖索驥至槐里,登門謝罪,還望老丈萬萬不要推辭啊” “軍候心系鄉里童兒,老朽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敢妄言怪罪?只是奈那幼安先生注解過的《禮記》實在是讓老朽眼饞的緊,若不是知道如今已有了那活字印刷之術,一日可刊書數十本,不似那竹簡,經年累月都不一定能成書一部,實在是不敢厚顏收下,勞軍候費心” “不礙事不礙事,老丈只管在家安坐,幼安先生注解版的《禮記》不日一定送到” “那老朽就在家中,掃榻以待,幼安先生的‘青簡’了” 因為但凡古書皆是以竹簡成書,稱呼書籍為‘青簡’是對書籍和著作人最大的敬稱 終于交易約定完成了的兩人,有感耗時不少,連日頭都有些偏西了,各自依依不舍的互行揖禮拜別到 “老丈,在下職責在身請恕不能遠送,還望海涵” “如此還請軍侯及諸位軍士先行一步了,老朽在此拜別諸位了” “老丈請” “軍侯請” 再次行禮拜別后,掌旗轉身返回退伍,正看見徐崢依著坐騎,一臉戲謔的看著自己,同時雙手也沒閑著,正在剝去白饃上沾染了污泥的面皮部分 “喲~軍侯,不才在下也曾研習《戴禮記》,奈何資有缺后學末進,一直不得其法,不知可否討教一二,以釋在下心中疑惑啊?” 暗自揣摩一番,見自家都尉不與三老多談,因該是不想暴露身份,引起不必要的瑣事,于是掌旗用只有兩人才能聽得清的聲音到 “都尉切莫再作弄屬下了,此刻使君一定已經接到快馬通報,知道了我等的行程,還是快快上馬,面見使君要緊啊” 隨手將剝去了面皮,只剩下干凈內餡,上一號的白面饅頭喂給了坐騎,待其一口吞下后,徐崢腳踩馬鐙翻身上馬 掌旗連忙跟上,一面喝令剩余的一眾騎士上馬整隊,一面用雙手攀上馬具,腳上使力騰空躍起,待到落下時,已經穩穩的落在馬背上,隨即駕馭著坐騎以落后一個身位的距離,侍立在徐振身旁 待徐崢橫過馬頭回望隊伍時,一行眾騎士已騎乘列隊完畢,望著徐崢靜候其命令 “諸位,我等一行此去即將面見使君,所有人等務必士氣雄壯,盡展我漢家男兒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之姿” “吼~~~”包括掌旗與在內剩余的二十六騎,整齊劃一,齊聲嘶吼 雖然只有二十余騎但是,鎧甲的碰撞,戰馬的嘶鳴與之融合在一起,金戈鐵馬猶如穿云裂日一般,響徹四方 所有被摟在馬背上的孩童都是齊齊一怔,滿臉的憧憬癡迷,而同樣騎乘在馬背上的騎卒們更是熱血沸騰,躍躍欲試狠不能以身代之,展現自己的男兒風范 唯有鄉中三老在聽見使君的名號時先是一愣那略顯蒼老的臉上部滿了疑惑之色,而當眾騎士仰長嘯,齊聲嘶吼之時,滿臉的疑云已盡數散去,幾近失聲的喃喃自語到“是他…原來是他,難怪如此面熟,和使君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模樣,我怎么…我怎么就沒認出來呢” 徐崢再度調轉馬頭,持著馬鞭的右手高高舉起,猛的向前一壓大吼到“展旗,出發” 言罷,雙腿輕夾馬腹,催動戰馬,以快于步行,遜于慢跑的速度啊,顛簸著向跑去,身側的掌旗縱馬跟上,待要與徐崢齊頭并進時,立刻略微馭馬,降下速來以免逾越,將其騎術之精湛盡顯無余 而倆人身后的掌旗隊也領著一眾護衛騎士催馬跟上 行進中的持旗騎士借助馬鐙鞍具立在馬上,將旗桿上兩處活扣繩頭絞在手中猛的向后一拉 大腿緊緊夾住馬腹,雙手握著旗桿猛的向上一蕩,卷在旗頭的將旗旗面,猶如緞面一般,迎風展開,隨著戰馬的顛簸,上下蕩漾不已 待馬隊的最后一騎也越過了持有“學”字旗的眾人后,尚愣在原地喃喃自語的鄉中三老,卻突然不顧自己年邁,猛地發足狂奔,想要追上隊伍,奈何與騎乘相比個人實在是力有不逮 最后只能立在道上,望著漸行漸遠的馬隊,咬牙跺腳,在周圍一行人驚詫的目光中,撩起衣襟曲下雙膝跪倒在地上,迅速的整理了一番衣冠后,挺直了上身,雙臂振袖于兩側,再合于額前,五體投地拜伏在道中,口中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大聲呼喊道 “鄙人,新昌槐里三老,謹代槐里鄉民,戶三百八十有四,口二千一百一十有二,敬謝都尉,外御諸胡,內撫百姓,都尉之恩~千秋~都尉之義~萬年~” 鄉中三老的一番叩拜之詞,聽的道邊的騎卒與孩童是面面相覷,交頭接耳,唯有徐崢麾下的五名騎士一臉坦然,皆是理所應當的自信模樣 騎在馬上的伙長,摟了摟懷中的孩童,低頭問道“娃子,爾可識得那旗上的字否?!!” “識的!!!” “那就給我大聲的吼出來” 孩童深深的嗅了嗅手中的溏心燒餅,好似要將那沁人心扉的味道刻在心底一般后,抬起頭來,用還顯稚嫩的嗓音一個字一個字的大聲吼道 “遼~東~都~尉~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