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旭日初生,冉冉升起的太陽甚至還沒脫離海平面時,徐崢就已經牽著馬立在船隊泊地所在的簡易碼頭上了
只是看著狂風大作,在海面上翻起數米高的巨浪來,臉色冷的仿佛要結冰一般
“都~都尉,還請饒恕在下誤了軍士們的行程,只~只是如此大的風浪實在是行不了船啊”
昨晚船把頭守船至半夜時,就發覺船只顛簸的異樣,原本只覺得是起了夜風,不想到了黎明時分風浪不僅未減,還越發狂暴起來,等徐崢一行來到碼頭時,浪頭已經比人還高了,三艘海船哪怕是下錨駐泊都被海浪掀的原地打轉
雖然徐崢臉色青得厲害,但語氣還算柔和
“先生覷本都尉了,不知曉些文地理怎么領兵打仗,所謂有不測風云要不是你昨日提議停靠駐泊一晚,連夜繼續行船此時我們全都要葬身漁腹不可,你不僅無過還有大功,回去安心等著領賞吧,一定讓你不虛此行”
“謝~謝過都尉~公府信義在下等的~不急、不急”
船把頭原本還以為要被牽連,不想峰回路轉不僅沒有被波及,還被徐崢許諾了重賞,對比自己在渤海、東萊兩郡受到的官吏刁難,簡直一個上一個地下,果然還是“自家人”好啊~~
一旁掌旗瞭望了一番風浪后開口到
“都尉,只怕這風浪近日內是停不了,我們只能騎行北上了”
徐崢點頭表示同意
“此地離西平安的綠水大營至少還有三百里,著挺遠,可我們全是騎兵,大不了‘倍道’行進,不過是兩晝夜的功夫而已,都是己方境內,權當騎行拉練了,去傳令吧”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報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杜預曾為此作注:“一舍,三十里
而這這就是成語退避三舍的由來
考慮到作注的杜預,正是前文提到的征吳功臣,大脖子病患者,所以此處的里應為漢里
春秋時期軍隊的行進單位為一舍,也就是一晝夜行軍三十里,超過一三十里,則叫倍道
倍道的速度則視當時情況而定,而三十里約為十五公里上下,涉及到道路的完善與否,速度還會在快點能達到二十公里
而且考慮到一般在行軍時,一晝夜肯定還要包含扎營地休息、埋鍋造飯等,那么十二時辰內有效行進時間恐怕最多四個時辰
那么帶甲執械負重行走、并需保持隊形,速度還得打折,正常每時能健步行走四五里路,即每個時辰八到十里路。所以普通一晝夜步軍行軍三十到四十里不算慢
當然精銳除外
自從徐崢領兵之后才發現,只論行軍其實步兵和騎兵沒多大差距,就算是騎兵,除非棄輜重步兵,輕裝而行,否則快不到哪里去
主要拖累速度的是各類后勤輜重,就好比水桶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木板,大軍開拔,除非戰時突擊追剿,否則輜重馱馬的行進速度,就是大軍的行進速度
如果單純是步兵倍道急行的話,日行大概能有一百里上下,而騎兵倍道急行,日行則有一百五十里以上
但是畢竟要留有余力,否則遇上伏兵遭遇戰什么的,別開強攻拉硬弩了,舉不舉得起的兵刃迎敵都是問題
以逸待勞可是每本兵書都要反復提及的重點之一
得了命令的掌旗立刻轉身收攏騎士傳達命令
“都尉有令,所有人放棄重裝武備,糧秣只攜隨身口糧,輕騎突進倍道行軍,明日日落之前務必趕到西平安綠水大營”
徐崢亦是翻身上馬,待坐穩了之后又招來船把頭
“我等先行一步,所留物資軍械就交由先生看管,至于何時起運,自行決定即可”
“是,待風浪稍歇在下立刻出海北上駛往西平安”
言罷徐崢馭馬與拋棄了重裝備,準備完畢的眾騎士合攏一處后,沿著海岸向著東北疾馳而去
當晚上奔馳了一整的徐崢一行,只是稍作休息就繼續趕路,隨行的騎士本就是百里挑一的軍中精銳,星夜行軍也不在話下,相比在北狩時的徹夜追擊清剿,沒有作戰任務的單純行軍不比在馬上吃飯喝水困難多少
終于在第二日的日中時分,刻意來到海邊眺望的徐崢,都能遙遙看見綠水入海口處的沖積島了
“都尉,已經能看到西平安修建的南下弛道,我們是稍作休息還是繼續行軍?”
“一鼓作氣,不要停歇,待回了綠水大營再安心休息不遲”
“諾”
待上了人工修飾明顯的弛道后,又是一陣急馳,在越過了后世的人工填海建造東港附近后,徐崢便打頭勒馬降下了速度
此地已是縣城郊外,行人車船都多了不少,畢竟是遼東半島通往朝鮮半島水路要道
是遼東除了襄平外少有的繁華之地,當然要是沒有樂浪郡那群礙眼的家伙就更好了
當繼續向北繞過縣城,朝著綠水大營繼續行進時,徐崢也已命掌旗隊亮出了自己的將旗來,此地已經算得上軍事禁地了,在自己的地盤上還是不要白龍魚服違反自己定的規矩為好,免的讓駐軍錯誤預判,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來
正在隊列外前后游走的掌旗看到隊伍一滯,趕緊馭馬來到隊列前段,正好看見徐崢面色不善的勒馬原地
再一順著自家都尉目光看去,不遠處通往大營的畢竟之路上竟然有一處人為搭建的草廬
“綠水大營的人究竟在作甚?居然能容忍在大營如此距離內私自搭建與兵事無關的草廬?爾等就是派一隊士卒在此駐守,也好解釋轉圜是巡邏休息的駐地啊,如此隨意不是犯禁嗎”掌旗暗自嘀咕了一陣后連忙趕了過來
“都尉何事?”裝傻中的掌旗
徐崢用馬鞭指著草廬到“綠水大營我只在當年選址的時候來過一次,想著在此駐守的都是麾下反復挑選的精銳,現在看來還得‘從頭’開始教教他們最基礎的軍規條例才行啊”
看著徐崢有些皮笑肉不笑的模樣,掌旗想開口轉圜一下時,不想從草廬中竟然傳出一個蒼老的聲音來
“難得都尉還記得這些年只來過此地一次,不知道老朽是否還有幸,能讓都尉稱呼上一句故人否?”
此言傳來頓時駭的一行護衛騎士心膽俱裂,由于在碼頭出發時放棄所有重型武備,眼下連個大盾都沒有,只得飛撲下馬顧不得以下犯上,幾人合力將徐崢拉下馬來,組成人墻圍了起來,而掌旗已經帶著人刀劍出鞘,強弓硬弩的將草廬半包圍了起來
“何人在此狂言,趕緊給我滾出來!”
不怪掌旗和一行護衛題大做,可以想象要是當時從草廬中傳來的不是一句話語而是一直淬毒的箭矢來~~這后果簡直不敢想象
“媽的綠水大營這幫廢物,還轉圜、轉圜你個姥姥,都尉若是傷了一絲一毫,非把你們全砍了不可”
已經進入狂暴邊緣的掌旗在心中瘋狂的咒罵起來
此時草廬大開,走出來竟然又是一名華發老者,不僅視眼前刀劍在手,殺氣騰騰的騎士們如無物,還擋在道前指著被團團圍起來的人墻質問起來
“不想一別就是經年,老朽一直守在此地就是盼著都尉歸來看看,不知都尉可還記得當年對故人的承諾否?”
被護衛死死按住徐崢雖然動彈不得,可是已經認出來了老者來,干脆的放棄了掙扎大聲回應
“仇老何必如此,的崢好像已經背信棄義被苦主逮到了似的,你既是有心長期守在此地,那綠水大營近日的調動你會不知?”
雖然聽不懂這一通不知所謂的尬聊,但好歹緩解騎士們的戒備,將徐崢放了開來
“敢問老人家怎么稱呼?在此結廬為何沒被綠水大營驅趕?”兵器歸鞘后的掌旗開始打探老者來頭起來
“在下無名無姓,唯有仇有恨,軍候隨意稱呼就是,至于為何不被驅趕,老夫即其后輩也算半個綠水大營的人,在此‘守門’為何要被驅趕?”
正著就聽見一整金戈聲從綠水大營方向傳來,不時還夾雜眾騎士熟悉不已的軍中口號來,老者無言默默的退居一旁
“還算警醒,膽敢在來遲一陣,非賞軍中斥候一頓軍棍不可”怨氣未消的一眾護衛惡狠狠的在一旁嘀咕起來
當徐崢重新上馬后,從綠水大營趕來的一干軍曲候和百人將已經在眼前列隊待命了,來不及與故人敘舊直接道
“都尉府的軍令爾等可已知曉?”
聽到徐崢的問話,自有按番號排列打頭的軍區曲侯上前答話
“回都尉,三日前都尉府‘冬操演武’的軍令已經通告全軍,當日綠水大營就已動員完畢,敬候都尉主持演武”
“演武~~?今年不用再‘演’了,傳令下去通告全軍”
聽聞演武二字徐崢不由的一陣狂嘯起來
而一群頷首候令的軍曲候、百人將,還有那連名字也不愿的仇老俱是眼眸一亮
“升我將旗,擂我戰鼓,誓師北伐,收復漢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