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管是吹玻璃還是陶藝都不是誠品工坊街獨有的,這本身就是手工坊經營的一部分,就好像去巧克力店參加制作巧克力,去一些蛋糕體驗店可以制作自己喜歡的蛋糕是一樣的道理。
重在體驗。
這也是一種經營模式。
也是游客最喜歡的一種方式。
旅游,游玩,就是重在體驗。
不然到了一個景區,光拍照,然后乘車到下一個景點,繼續重復拍照又有什么意識呢。
不管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都重在體驗。
林崢嶸一般對于人文景觀沒有什么興趣,除非工作需要,去做藝術采風或者其他的,不然,他不太愿意去湊這些熱鬧。
相比之下,會更加喜歡自然景觀。
奈何,過來臺北,他們想要到景區游玩,還真的沒有這個時間。
過來臺北,對于林崢嶸來說,就是一個旅途。
不需要完成什么任務,就算聯展都是重復著之前的畢業秀。
所以這段時間,他的心情還不錯,雖然他不像栗粒她們一幫姑娘去參加DIY陶藝館,但在整條工坊街參觀,他還算蠻愿意的。
跟燕服創新園不太一樣,送上文創園區這邊更加具有商業氣息。
很多工藝品可以面對游客。
而燕服創新園更多是一個創業基地,兩者的定位終究還是不太一樣。
但參觀工坊街還是讓林崢嶸有不一樣的體驗。
另外的一間讓林崢嶸覺得更為驚艷的店可以自己制作銀銅首飾。這里空間非常緊湊,圍繞著收款臺一圈是10來個工位的工作臺,每個工位上都有一整套傳統手工加工首飾使用的工具,可說麻雀雖小五臟具全,儼然就是一間傳統手工首飾加工作坊的樣子,凌亂之中帶著一點小清新的感覺。
店里的服務員的穿著與氣質該怎么形容呢…也與小店的作坊味道頗為彌合,有種老上海的神韻。
不過這里的參與難度略大一些,圍觀的人甚多,但所有工作臺都空著,看來還要是真正的手工愛好者才會花時間花錢來參與一把。
從現場實況來看,在所有手工體驗項目之中,制作皮具還是參與度最高的一項,這里的皮具店幾乎是滿員運行之中,店員告訴林崢嶸想現場制作可是要預約的。
在皮具工坊之中,可以制作的物品從眼鏡盒到手包都可選擇,雖說價格肯定要貴一點,但好歹不用買齊那玲瑯滿目的一整套手工工具就可以開工,并且有老師隨時糾正指導,很適合手工初學者邁出手作道路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這一層之中還有八音盒DIY工坊,盆栽工坊,畫坊等,可以涵蓋一般手工愛好者的各種興趣點,加上包裝之后所營造出的小清新氛圍,相信每個逛到這里的文藝青年都會躍躍欲試,慷慨解囊了。
林崢嶸他們一幫人在整個商場上層足足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
逛到商場的上層,終于來到了“誠品書店”。
這也是大家最為期待的一個環節。
誠品書店,大名鼎鼎的誠品書名最大的旗艦店。
可是比實踐大學里面的袖珍版書店龐大太多了。
不過雖然大,但各家誠品書店的裝潢都是完全統一的,咖啡色的招牌會出現在上行電梯的盡頭,整個店內彌漫著咖啡色與米黃色、乳白色相間的溫暖色調,似乎誠品的裝潢設計者是要告訴大家,喝咖啡天生就是看書時的絕配。
與樓下的其他區域不同,所有誠品書店都禁止拍照,當然如果你非要拿相機拍張環境也不會有人阻攔,只不過別拍書的具體內容就好了。
就好像去服裝專賣店禁止拍照是一樣的道理。
在服裝專賣店一般都禁止拍照,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防止偷版,因為很多一線品牌新品上市之后,一大堆買手就蜂擁而至,如果購買新品去模仿的話,這種買手誰也沒有辦法說什么,所以很多時尚買手都是品牌的vip用戶,就算是專賣店的導購員明明知道對方就是買手也沒有辦法的事情,不可能限制對方購買。
但拍照就不一樣,拍照甚至說偷拍,完全就是一個不需要付出成本的事情。
這也是品牌方最要討厭的事情。
所以禁止拍照的事情也局限于服裝專賣店,就算在誠品書店也會出現。
林崢嶸想這種明文規定或許源于臺灣人對知識產權規定更加嚴格,同樣內容的圖書臺灣版本要賣到大陸版本的3倍價錢,盜版對于臺灣文化產業的影響當然更為顯著。
林崢嶸對于這種現象還是比較贊成的,畢竟他也是創造者,如果出現被盜版侵權的事情,他也很討厭。
當然,他在內地,要讓他去書店不拍照,還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一些專業書籍,有時候沒有必要購買,所以拿出手機拍攝一些自己想要的內容,這種事情,林崢嶸并不是沒有干過。
以前他書店的時候,就經常干。
內地書店也很少會有禁止拍照的現象。
再說,學生時代大家都窮,不過,林崢嶸真要到大型購書中心的機會也不會多,燕服圖書館的藏書足夠多了,現在還有超星這樣的電子圖書館,甚至還可以跟高校里面還有免費進入國家電子圖書館的入口連接。
如果真的需要什么資料,在學校里面完全能夠查到。
這也是高校一種免費的資源。
只不過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忽略掉而已,往往都是要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才會跑去知網等專業網站操作別人的專業論文來抄襲,天下論文一大抄,所以你真的想讓現在的大學生寫論文好好查文獻,還真的不容易。
當然,也不是臺灣所有的人是文化人,也不是臺灣所有的讀書人都會跑來誠品書店購買書本。
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購買。
沈曼妮也不會購買。
誠品的書很貴。
逛誠品的人一般也就是現場看看,但是買的人應該不會很多。
大家更多還是喜歡書店這種看書的氛圍,相比較國內冷清的新華書店以及書城購書中心,誠品書店對于書店商業文化的打造無疑是濃郁的,在這個地方完全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書。
所以買的不是書本,而是咖啡,甚至是一種文化。
這一點,從從門庭冷落的書店收銀處就可以看出端倪。
林崢嶸先后在誠品買了3次書,沒有一次趕上排隊的情況,幾乎到收銀臺時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空曠景象,應該說每家書店的收銀臺反而是最無人問津的地方。
這事兒其實很好理解,以臺灣目前還遠趕不上大陸一線城市人均工資的情況來看,花他們本地人3倍價錢買書實在是代價頗高。
因為是來過臺灣,所以林崢嶸對于那種動不動就鼓吹臺灣人喜歡看書有文化的內地媒體或者自媒體,就哭笑不得。
在這些媒體的眼中,好像臺灣人的文化氣質真的要甩大陸好幾條街的樣子。
實則不然。
對于傳統文化保留,臺灣這邊確實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體系,但不是說臺灣人就都是文化。
除非是一些從事文化創作的專業人士。
像林崢嶸他們這種服裝設計師勉強算半個藝術人士。
但要說普通人,真不見得。
不過要說逛誠品書店的人數確實可以達到燕京幾家Pageone的量級,甚至略多一籌,但人人都在捧著紙質書籍如癡如醉的景象至少林崢嶸是沒有看到。
不過,林崢嶸還是佩服誠品的經營理念的。
誠品的厲害之處也就在于沒什么人買人家還能賺錢還能不停的開店。
林崢嶸想對于一個有追求的公司來說,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能變的,這部分具有“魂”那樣的作用,對于“誠品”來說,書店就是它的“魂”,不管多少人來買,把書店擺在重要位置奠定了這家百貨公司(企業)與眾不同的文化氣息,現在的華人地區里,誰不想說自己是個文化人呢?
既然是文化人那就應該來逛逛誠品,這是林崢嶸自己不經意間形成的思路。
因為誠品確實林崢嶸這樣的半吊子藝術工作者感到舒服。
從某種方面來說,這也是傾城內衣的經營里面。
就是販賣傳統內衣文化。
在對于內衣文化的弘揚這個方面,傾城內衣確實走在前面。
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一件內衣還有什么好弘揚的?
內衣在大部分人看來都是跟**掛鉤。
然而,這種事情卻讓傾城內衣做起來就變得高雅得不行。
甚至還讓人生出一種內衣也能夠充滿藝術感的錯覺。
但內衣真的是藝術嗎?
這就仁者見仁了。
林崢嶸確實喜歡有文化相關的東西,本質上他也是一個文藝青年,也喜歡一些小資的東西。
如果誠品,不是書店,而是其他的品牌。
他肯定不會抱有那么大的好感。
大家在書店里面的待的時間,并不長,大家也不是過來看書的,更多是來體驗的。
特別是聽到林崢嶸跟沈曼妮說里面的書本比內地還要貴三倍價錢之后,誰也不花這種冤枉錢了。
更加重要的是,買書,不好攜帶啊。
所以大家感受完這種氣氛之后,很快,就離開書店。
誠品松煙店的樓下的餐飲區域也延續著優雅清淡的感覺,其中比較有名的店應該就是舒淇與藍心湄開的KIKI餐廳,或許看那與誠品氣質相投的淡雅裝潢很難想到這里經營的是川菜。旁邊另一家門庭若市的名店“吳寶春面包店”,吳寶春是臺灣土生土長的面包師傅,曾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杯面包大師賽奪得了歐式面包世界冠軍。
且不說這個比賽的含金量如何,一個中國人能夠奪得國際廚藝比賽的冠軍,得到西方世界的廣泛認可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在各種看著就好吃的店門前轉了一圈之后,最終林崢嶸還是選擇來一碗豪華烏冬面了事,林崢嶸想林崢嶸內心大概是被那現場切烏冬面的場景所吸引了,這家現切現賣的面店排隊最長,但是卻是料足味美,趕時間的話應該再合適不過了。
吃過面之后外面早已日落多時了,正當林崢嶸打算離開松山文創園的時候突然開始下雨了,于是林崢嶸就勢拐進了新開張的“誠品行旅”酒店里。說句實話躲雨僅僅是個借口,從落地窗看進這家酒店,就僅僅是大堂吧的裝潢風格就十足的吸引人了,進去喝杯咖啡勢在必行。這里的風格用其他詞來形容恐怕都有點不準確,只能說那是種“誠品”風格。
從酒店的外觀就不難看出,這里的定位應該不低于任何5星級酒店,在臺北,坐擁湖景與文化園區的酒店并不多見,更何況是在市中心位置。這間酒店剛剛開幕不久,但如今已經是臺北最火的酒店,同時也是臺北幾乎最貴的酒店之一,但它偏偏還是4星而已,堪稱低調奢華。
由于林崢嶸并沒有住在這里,不好評價它的設施與服務,但從大堂吧的表現來看,誠品行旅應該也并不是賣奢華線路,而是一種類似高端文藝這樣玄妙的定位。如果拿傳統意義上的高檔酒店做比較,或許比較近似于“四季”或者“文華東方”,不過看上去還是要更讓小資知識分子覺得親切。
大堂吧幾乎就是誠品行旅的標志性景觀,成千上萬冊圖書組成了吧臺后的背景墻,這些書可以隨意取看,從某些角度來看像極了圖書館而非一家高檔酒店的大堂。
用書作為酒店大堂的主題林崢嶸這還是第一次看到,書配合上現代感爆表的簡約設計家具形成了一種別樣的高檔感,誠品用實踐告訴林崢嶸們,高級未必就是金碧輝煌,未必就是名牌名家的堆砌,就算是全世界屌絲與富人都可以公平享用的普通書籍都可以成為品質感甚高的元素,文化氣質也可以代言高檔定位。
“文化氣息”這個詞兒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了大陸游客眼中臺灣的代名詞之一,經過幾次對誠品的親密接觸之后,林崢嶸倒是覺得文化這事兒并不能說誰多誰少,而是誰在真正把文化當作重要的元素融合到生意里去,不是把文化當作商品來售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