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唐最尊貴的公主,也是好事者所公認的天下第一美人,美得難以言表,不似人間所有。
而今,這個大唐第一美人卻出現在京兆府中,一身紅衣如火,將滿屋的刀光都給點亮。
她的眼睛很美,如一潭沸騰的巖漿,綻放出熾烈的火焰,始終都在凝視著一個人……
武承嗣一見來人,忽然間膽子肥了幾分,跳了起來,喝問道:“太平,你好大膽子,竟然帶兵闖入京兆府,眼里還有朝廷的法度……還有天后嗎?本相定要告知天后,與你……”
“閉嘴!”太平公主一聲呵斥,生生打斷了武承嗣的嘰嘰歪歪,那眼神剎那間變得冰冷,如同萬年不化的寒冰,讓武承嗣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顫,竟真的閉口了。
太平公來到趙無敵身前,仔細打量著,那模樣十分貪婪,不舍得放過任何一個地方,眼睛也漸漸濕潤了,雖沒有流淚,但卻明顯有水霧彌漫。
她伸出白玉般的手,想摸摸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臉龐,可還是半途停下了,幽幽一嘆,道:“這才多久未見,不想身量倒長高了些,讓姐姐我都要仰視了。”
如果說在龍門,是因為趙無敵的面貌和薛駙馬有那么幾分相似,讓她心生好感,漸漸生出一份情愫。
可如今,因為那枚玉玨和武后的一番追憶,她大致可以肯定趙無敵的母親,有九成的可能就是她那自幼失散的安姑姑。
這樣一來,趙無敵也就成了她的表弟,他們的體內都流淌著高祖皇帝的血脈,而她竟然真的成了他的姐姐……
當日的一句“姐姐”,而今竟然一語成箴,讓太平公主好一陣茫然,慨嘆世事無常,難以預料。
“姐姐”成了姐姐,讓她對趙無敵的情感也隨之變得復雜了許多,愛慕中多了一份親情,個中滋味,難以言表,更不足以與外人言說。
尤其是這些日子閑居于府中,每日里陪著幾個兒女,竟漸漸地讓親情占了上風,而將兒女情長看得淡了。
有時候獨自一人時,她也曾仔細想過,自一開始就是她單方面的癡纏,且其間多少有些把他當作薛駙馬的影子,而那個小冤家一直都在抗拒,并不愿意接受她的一顆心。
原本她以為小冤家是嫌棄她歲數大了,心里別扭,不肯俯就,如今看來,恐怕并非如此。想必是他心中已經住了別人,且他是個專一而又長情的人,方才婉拒她的示愛。
哎,妾有情而郎無意,如之奈何?
她想通了以后,整個人不再陷入愛河中,以至于六感不敏。而今,她見到趙無敵,不再像一個不顧一切的癡情少女,眼里只有情和愛,見到愛郎不顧一切地撲上去。
而她此時的表現和說出的話,更多的像是一個家人的問詢,一個姐姐對遠行歸來的幼弟的關心,反而讓趙無敵有些不適應。
玉玨的事,趙無敵是一無所知,他母親并不曾交代過其來歷,好像是自幼就隨身佩戴,又好像不是很確定……
這一切的撲朔迷離都和母親的身世有關,而母親的身世,世上卻無人能夠說得清楚。
母親是山后破道觀中的老道云游關中時,自山野間從一群黑衣人手中救出,當時母親還是一個幼兒,不過兩歲左右,老道帶著母親四處尋找家人未果,無奈之下將她給帶回了揚州城外的道觀。
可老道孑然一身慣了,如何會照顧一個兩歲的女娃?無奈之下將母親交給了祖母撫養,待到長成便和父親成了親。
母親當年與家人失散是年紀太小,又受到驚嚇,以至于什么都不記得了。而且,關中離揚州何止千里之遙,人海茫茫,又如何去打聽家人的音訊?而且,當日是在荒郊野外,也不能就斷定母親就是關中人,許是路過,就更加難以尋找了。
趙無敵知道母親是思念家人的,只是不想讓父親操心,才將思鄉的念頭深深藏在心底,只有在父親外出的時候,方才看著關中方向發呆。
在母親因為生下鳶兒時難產,彌留之際,拉著他的手,用低得幾不可聞的聲音念叨著:“美……娘……姐姐……”
在趙無敵的記憶中,只有這四個字,是母親在人世間留下的最后四個字,其間的意思,似乎是一個人,也可能是指兩個人……
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定然都是母親兒時最在乎、也是最親近的人,幾乎成了她的執念,讓她在遺忘了二十多年以后,處于彌留之際還在念叨著,可見她有多么思念她或她們?
趙無敵想過替母親找到家人,以了卻她的執念,可他只是一個府軍之子,就連揚州城都沒有去過幾次,何時才能前往關中之地,在人海茫茫中完成母親的遺愿?
而且,那四個字中透露的信息太少了,頂多就是一個女子的閨名,連姓氏都沒有,也只能想想而已。
直到而今的趙無敵跨越了時空,繼承了前身的記憶以后,曾懷疑過那四個字和此時節的那位大人物的聯系,可隨即就否定了,不再多想。
因為那太瘋狂了,也太巧合了!
相當于火熱的太平,趙無敵更愿意面對一個嫻靜的太平,因為他真不敢接受她的愛戀。他來自數百年以后,對這段古史并不陌生,而此間的大唐不知因何原因而有所改變,但大體上又自我修正,漸漸重新回到正確的軌跡。
太平公主的一生可謂是一副波瀾壯闊的畫卷,一曲慷慨激昂而又悲壯的戰歌,一部跌宕起伏的古史。
她一生為了李唐而戰,干出了多少男人都只能仰望的大事,并接近了權利的巔峰,可最終還是倒在權利的爭斗前,成了開元盛世的墊腳石。
至于古史上所記載的,關于太平公主迷戀權利,欲效法其母謀取天下,做那第二個女帝。對此,趙無敵是不相信的,就連一個字都不相信,史書中之所以如此記載,不過是替玄宗皇帝李隆基美化而已。
經過武周數十年,幾經政變,好不容易才恢復了李唐江山,其后又經歷韋后和安樂之亂,整個天下都不想再折騰了,朝廷上下都無法再接受一個女人做皇帝。
在這種大勢面前,太平公主又不是傻子,豈會做那和整個天下為敵的蠢事?
因此,趙無敵認為史上的太平公主死于一場陰謀,而謀劃這一切并對她舉起屠刀的人,毫無疑問就是那位李隆基,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權利二字。
倒不是因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爭權,真相很可能是太平公主并不傾向立李隆基為新帝,而李旦也并非只有李隆基一個兒子。
于是,一場陰謀就這樣演繹開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