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敵受了星樂的“點撥”,打算將數百鄉鄰俱都收為部曲,成為他的私兵,從而避免鄉鄰們因他而流離失所、背井離鄉。
讓鄉鄰們可以留守家鄉,活人不用再顛沛流離,逝者亦可安息,也化解了揚州刺史和軍戶之間的矛盾,算得上是一個圓滿的結局,無論是官府還是軍戶,都可接受,可謂是皆大歡喜。
對于這個結局,可想而知,所有人都將滿意,就連善良的窈娘也不用再有負疚感,日后可以坦然面對鄉鄰。
可接下來,新的煩惱又接踵而至,那可是數百張嘴,每日里都要用糧食喂飽,還有其他各種花費,加在一起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過,趙無敵既然接受了他們,收為部曲,那么養活他們就成了他的責任,且責無旁貸,不可推卸。
他這個侯爺比不得人家勛貴,既沒有歷時多少代、前后千百年積累的宏厚底蘊,也不似秦懷玉等開國功臣,好歹在大唐立國的大世中,撈到了不少好處,再經過近百年的運作,早就將府中的地窖中堆滿了錢財。
他趙無敵的全部家產只有三間茅屋和幾間瓦房,加上此番武后所賞賜的錢財,再就是趙政讓人送來的一些金銀等貴重物件。
秦懷玉部在朔方之戰中大破突厥,前后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運回神都后按照慣例被兵部抽走一部分,剩下的則按照官職高低和功勞大小分配。
駐守朔方的秦懷玉所有人全都有份,不過首先你得活下來才行,至于戰死者除了朝廷的撫恤,是沒有資格參與戰利品分配的。
這是大唐軍方的慣例,是一種約定俗成,一直都是干的,也談不上公平不公平。
趙無敵只是一個被秦大將軍臨時認命的旅帥,都沒有在兵部和揚州折沖府報備。在他立下驚天大功后,必然將飛黃騰達、一飛沖天,至于一個小小的旅帥,還有什么報備的必要?
誰料到趙無敵決意回鄉替父母守墓,推辭了朝廷的封賞,到頭來除了一個安侯爺以外,在吏部名冊里找不到他的名字,而在兵部名冊中則記載著:“趙無敵,揚州折沖府府軍斥候,歸元二年冬,參加朔方大破突厥之戰,立大功勛,退。”
這份記載的結尾很古怪,一般情況下,某人立下大功勛后,接下來將是“遷某某將軍、大將軍”,而趙無敵卻從軍伍行列消失了,也沒有轉為文官,只能無奈地用了一個“退”字。
趙無敵無職,但卻有大功勛,且在朔方大捷功勞簿上位列第三位,好歹也分了一份可觀的戰利品。
而且,秦懷玉讓趙政將他那一份也給一起送來,并指定是給沫兒的,以免閨女跟著某人去揚州鄉下受苦。
武后的封賞加上軍中所分戰利品,擱在一起也是一大筆錢財,換在以前,就他們家這么幾個人,一輩子都花不掉。
可今時不同往日,他是安侯爺,不再是小門小戶人家,待侯府建成以后,少不得要添加一些仆婦丫鬟等人,算上那些部曲,將養活一大批人,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