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已死去好幾年,就埋在不遠處的另一方山坡上,估計骨頭都爛了,隨便趙無敵說什么,都無法對質和指證。
可老道既然身為鬼谷一門的護道人,所言可信度還是很高的,趙柔伊轉動眼珠子,瞅了趙無敵老半天,最后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
不過,她到底是心有遺憾,不曾得知海外仙山中是否有女仙?她關心此事,倒也不是為了能求得長生之密,而是想討一粒容顏不老的仙丹。
姐弟兩個一番商議,趙柔伊總算被說服,答應回族中同諸位長老相商。畢竟涉及到一個家族的遷徙,哪怕是一部分族人,可也不是小事,不可能由家主一言而決。
不過,作為對趙無敵的支持,趙柔伊在她的權限內將再次給他派數百家族子弟,包括一些天驕,就打著游學的名義,送來給他調教。
趙無敵當日和崔刺史敲定了部曲,但卻沒有涉及到親衛。其后,通過趙柔伊和諸長老的共議,從家族子弟中給他挑了二百九十八名,作為他的親衛。
常言道:“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自家子侄做親衛,自然是最讓人放心的。至于開國侯的親衛應為三百之數,卻只要了二百九十八個,則是一種做臣子的本分,以此表示對皇權的敬畏。
趙柔伊走了,自去和族中的那些老古董磨嘴皮,助趙無敵實現他的遷徙族人于海外的大業。
而趙無敵繼續留守茅屋中,為老父守孝,哪怕是離二十七個月的古訓只相差幾日,也不能離開,以免為人所詬病。
守孝之期是從他住進茅屋之日算起,從離開神都則已差不多快三年時光了。
當日還是大唐歸元二年冬,而回到揚州時則已是歸元三年春日,再往后……歸元這個年號已不再出現,只能在塵封的歷史中得見。
因為就在歸元三年夏五月,在武后的暗示下,武氏族人和早已投靠他們的官員、那些擅于察言觀色的墻頭草、士農工商四民的代表、僧侶道士、市井浪蕩子,甚至勾欄中的女子,紛紛跑到則天門前,大言不慚地代表天下萬民勸進。
雖然是一場鬧劇,但卻足夠轟轟烈烈,昭示著武后登基稱帝已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
以房遺則為首的開國勛貴們經過一番密議,也加入勸進的洪流中,還被武承嗣譏諷為“識時務者為俊杰”。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帝王是一請就登基的,必須三辭。也就是臣民勸進一次,你推辭一次,一直到第三次,臣民以死相逼,你心中有大慈悲,不忍見臣民血濺當地,方才勉強答應。
武后熟讀古史,如何不知道這一套?
在勸進與推辭中一連演了三場,最后一次在萬象神宮中,皇帝摘下帝冠、褪下龍袍,撲倒在地,聲淚俱下,請母后登基,并以額頭狠撞地面的白玉石,以至于額頭都撞破了,血流了一地。
武后見之落淚,懷抱皇帝,母子相對而泣。然后,武后宣示天下,順應民心和天心,擇日登基。
武后稱帝了,改國號為大周,上尊號為“越古金輪神圣皇帝”,立武氏宗廟,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