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鹿見星從開始, 就是個比較奇怪的孩子。 聽祖母的意思是,因為從在母胎里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對她的存在覺得很困擾。——意外的孩子不是驚喜,而是麻煩的這種想法, 隨著近年社會的發展在大城市里已經變成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向來是單身打拼的母親已經足夠忙碌,并不需要再多的壓力,于是差不多等她一生下來,就把她送回了老家交給父母照料。所以在孩童時期,她幾乎沒怎么見過自己的母親。更多看到的,是其他孩子在玩累后被他們的媽媽抱起來的樣子。 而祖父祖母,并不像通常的故事里寫的那樣, 是“熱愛孫兒”的類型。他們在老家也有著自己的工作;祖父是鎮里的統計執行員, 更喜歡和老友們熱火朝地到處找事做。祖母倒是一到晚從不出門,但她只會在院子里的神龕廟里燒香拜神, 思念她因為意外而英年早逝的優秀兒子。鹿見星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你叔父”,所以她曾經也很喜歡張口閉口和別人談論“我叔父如何”,滿口胡言,結果被鄰居無奈地笑著拎回家告訴祖母。把祖母惹得大發雷霆,從此更不愿意搭理她, 除了三餐就把她放出去玩, 不玩就在書房里待著, 總之不要出去些她聽不下去的話就可以了。 于是被關在家里無所事事的鹿見星就變得很愛看書——她不喜歡上學, 也不太愛和那些在自己看來又傻又呆的朋友一起玩, 比起這些, 還是故事里的東西最有趣了。看得多了,她就開始學著那些雜志月書刊上的人一樣胡亂寄信投稿。——學校里的老師曾經過她是他見過最聰明的孩子,可鹿見星并不稀罕自己聰明,她甚至也不稀罕周圍人包括家人的關心和夸獎。而只在乎自己所感知到的事物;從文字里的,從心里流淌出來的溫暖和愛,奇妙的冒險,恐怖的怪談,不可思議的種種…… 直到她偷家里的郵票寄信被祖父發現,因為是祖父收藏了很多年,非常貴重卻被寄出去的原因,她被他狠狠地打了一頓。鉛筆字寫的手稿也被火全部燒掉了。——相比起以前挨得打,這次要疼得多。 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的她終于出來的那,是一個陰沉的下午,橘色的夕陽慢慢落下,蟬鳴震耳發聵,她想自己大概還有點耳鳴,于是就到院子里打水喝。 接著,她看到了從神龕廟里走出來的祖母。 祖母比她高,站在她面前的她,就像一個肢體巨大、但年久未曾修理從而關節變得破爛的馬戲團廢棄木偶。垂著眼皮的祖母聲音不大,然而出來的話還是讓她一陣驚心。 她:“終于好全了?這就是調皮的結果,以后注意點。” …… —— 那一刻,鹿見星突然意識到了生活在這里的她就像昆德拉寫的那本一樣——其實是生活在別處。她點點頭,很乖巧地對祖母笑了;喝過水,就回到了房間。 站在那所昏暗、狹又罪惡的和室里,她覺得從那一刻起,自由已然歸屬于她。 于是毫無猶豫的,她把自己的相片、筆記、上學的資料……全部像之前被火燒掉的手稿一樣處理得一干二凈,付之一炬的快感讓她非常滿意。到第二,她偷偷地躲在出鄉去城的牛車草堆里,學著那些書本上寫的人一樣,悄息無聲地跑掉了。 這應該不算是離家出走;鹿見星當時是這么想的:這里不需要我,而我更不需要這里。但這個世界上既然有我的存在,那么自然有需要我的地方。因為個子又聰明,她不算很順利,但比起那些故事主人公還是要順利地,到達了一個新的地方。 這就是新的開始。看到車水馬龍的世界,她非常興奮;終于像個真正的孩子一樣在城市里冒險,甚至靠裝傻充楞坐上了奔向遠方的長途車,被列車員詢問的時候一問三不知,但轉眼就跑到了他們找不到的地方。 她想:我要走的更遠、更遠——去一個全世界都找不到我的地方,就像彼得潘里的夢幻島,我會永遠的生活在那里,做我想做的所有事情。 ………… 如果之前的發展像童話,接下來的發展就可能有點不盡人意了;首先:她餓了;身上的錢一半被花完一半被騙完,所以需要吃點東西。其次,到了新的城市,她又變得沒地方住了。一系列的發展確實讓當時的鹿見星也有點垂頭喪氣,頭腦空空地漫步在街巷里,她發現自己又變成了“城市不歡迎的陌生人”。——直到遇見一個比她更加垂頭喪氣的女人,她才覺得有點“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那個女人精神恍惚,在當時的鹿見星看來,可能和附近那些怪人一樣,得了祖母的“失心瘋”吧。不過托她長得漂亮的福,她們倆好歹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鹿見星想這么傻又好騙的孩子多,大人可不多,于是機靈地尾隨住她。她們就這樣漂泊了一段時間,對周遭就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一無所知;日子也活該過得一塌糊涂。直到吃了很多虧,女人的神智才漸漸清醒過來。 一開始,鹿見星一直以為她的名字叫做“蓮花”,因為她滿口的嘟嘟囔囔她一個字都聽不明白;只能大概從只言片語里了解到僅有的幾個熟悉的字眼。可蓮花什么的她認為有點俗氣,因為她的聲音是那么的好聽。 于是趁女人不注意,她就給她改了新名字:星。 ——很不錯吧?因為當時的她最喜歡那些遙遠的,碰觸不到的星星了。 ……… 可惜在女人清醒后,卻自我介紹她叫蕾拉。 鹿見星覺得這個也挺好聽的,于是就把星變成了自己的名字。 和蕾拉在一起,雖然時不時要忍受她的神經,不過大部分時間還是挺愉快的;以至于連聲線向來沙啞的她也漸漸學會了開嗓唱歌。 后來蕾拉被朋友找到后,她們就過得更好了。 那是鹿見星第一次接觸到“偶像”這個名詞,他們告訴她蕾拉是大明星,是非常有名氣的樂隊歌手——還放了她的很多歌給她聽。鹿見星不確定這是不是他們哄孩子的一種手段(因為當孩就會經常被哄),所以也就揣著糊涂明白了,雖然當時的她對這些的認知差得一塌糊涂。 畢竟除了書之外,她沒接觸過太多新奇的東西。 他們對她很好,給吃給穿,開始想把她送回家被她逃跑后,就粗著神經,安安心心地當自己多了個孩子養著了。 可是,和那些人生活在一起畢竟和蕾拉本人是不一樣的。 她不喜歡那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地上學,被管教地很好的孩。——這和她之前也沒什么差別嘛!這樣就不能做隨心的事了不是嗎? 于是她告別了蕾拉,再次開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 那時候她已經十一歲了,有了護照和身份證明后,就從社會邊緣者的一員變成了一個正常的、開始被社會認可的人類。可惜因為年紀太,打工點都不愿意收留,又又又又想把她送回家。鹿見星那時候想,果然,大人的世界還是很殘酷啊。不然怎么老把她往“家”里送啊,她明明不想回家的。 不過她還是在不斷地向各種雜志社寄騷擾稿件,被拒絕了就繼續,被替名了她也不在意。——畢竟,看到自己的故事變成印刷紙張上的存在,是她最大的樂趣之一。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才慢慢地體悟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接二連三地從“我活著”這件事中取材,當然偶爾也會有“死了算了?”的心理,但最終還是存活成功。遇見了很多奇特的人和事,有的挺不錯,有的一般般。那種自我流放的感覺……實話也沒有那么糟糕,前提是不被人注意到的話。 ——鹿見星討厭那些眼神:祖母瞪過來的冷眼、他人皺眉的模樣、蕾拉的朋友憐愛的目光,還有來自同齡人鄙夷中不自覺的同情。 其中,她最不喜歡的就是有些看上去一本正經,自以為是在用愛拯救世界,真面目卻各有各的成年人。越接觸,那種眼光就越讓她難以忍受。直到有一某些人告訴她現在的年齡還可以去孤兒院的,他們可以負責。那些人的表情里充滿對自我施善的高傲和得意,可那個“我為你好”的表情讓鹿見星恨極了,她人生中最最最厭惡的就是這句話。——包括蕾拉,總是覺得她年紀,所以他們從來都沒搞清楚過一件事:是她拋棄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反過來。 ——這就是當時的鹿見星慣常的想法。從很開始,她就學會了享受孤獨,而不是被孤獨所束縛。這也并不是社會上流行的所謂“中二病”,而是人在少年時期一種不常見的性格傾向罷了。用專業的術語來,大概就是所謂的“閉鎖心理”。 成長后的鹿見星,當然慢慢學會了修正它們;但從內心看來,這只是對社會現實的一場妥協而已。那些所謂“入世”的意義,既然從年少起她從來就沒有在意過;那么對今的她而言,也不過就是關于靈感的參考,是取材,僅此而已。 ——這些,只是關于鹿見星的一個的,不為人所知又無關痛癢的秘密罷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