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孫堅父子的各種盤算,這日吳啟哲帶著千余精騎已經渡過長江,隨行的將領不過數員,其中還有好幾員女將,就包括貂蟬,關銀屏,張星彩,還有祝融和呂玲綺。
至于其他的幾員大將都是這段時間占領江東之后新近投靠的,周泰,蔣欽,還有小將凌統。
吳啟哲帶領兵馬趕到廬江郡城的時候,廬江太守陸康帶著一眾大小官員,以及城內的望族鄉紳一起出城迎接。
還沒到達城門口的時候,吳啟哲就已經翻身下馬了,主動親RE的上前和陸康攀談。
吳啟哲面前的這位廬江太守,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卻依舊精神抖擻。
“今后廬江郡歸入大將軍治下,下官也就算是放心了,免得那淮南的孫堅父子不時覬覦。”陸康如釋重負的說道。
“什么?那孫堅父子竟然膽敢窺伺朝廷郡縣?”吳啟哲故作大驚道。
“可不是嘛,大將軍,那孫堅父子隔三差五的就會派人侵擾,老朽實在是不勝其煩,所幸他們還并沒有調動大軍進攻廬江郡。”陸康面色一正道:“不過就算是他們率領大軍進攻廬江,老朽拼了這條命不要,也要為朝廷守住廬江郡。”
其實陸康這也是在像吳啟哲表忠心,之前孫堅父子也對他拋出過橄欖枝,但他卻從來是看不上的,區區淮南之地,也就和他平起平坐,竟然想要他主動歸降,這不是扯淡嘛。
“老先生的心意我知道了,不過豈能讓老先生你親冒矢石鎮守廬江,過幾日我就會派大軍過來接收廬江,讓孫堅父子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機。”吳啟哲笑著寬慰道。
陸康老臉一紅,卻忍不住開口問道:“那不知大將軍準備如何安排下官。”
“江東六郡,老先生任選一郡便是。”吳啟哲笑了笑,看不出來陸康還是個官迷。
不過,說起來,歷史上的陸康對大漢朝廷,絕對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的。
陸康,字季寧,東漢末年官員,吳郡吳縣人。陸康是吳郡陸氏子弟,忠于東漢朝廷,有相當顯著的政績。
陸康年輕時就有義烈之名。最早先受揚州刺史臧旻推舉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縣令。由于高成縣地處偏遠,當地治安很亂,每戶人家都備有弓弩,而每次縣令一到,首先就征發民力修建城墻。陸康到任后,將這些人遣散,百姓大悅,又以樹立恩信為方法,連盜賊都逐漸被收服了。州郡上表彰他的功績,于光和元年升任武陵太守,后來又轉任桂陽、樂安兩地,所到之處都得到稱贊。
勸諫靈帝之后,漢靈帝為了要鑄造銅人,大幅加征稅收,百姓貧苦。陸康上表勸諫,被宦官誤讒為誹謗圣明的大不敬,幸而御史劉岱仔細研究了表文后,上奏解釋,才只以罷官返鄉論處。不過之后,朝廷又重新征召了陸康,擔任議郎。
此時廬江郡出現盜賊黃穰等人,連結江夏等地的勢力,多達十余萬,攻陷了四個縣。朝廷于是任命陸康為廬江太守。陸康就任后,賞罰分明,擊破了黃穰等,其它殘余也紛紛歸降。漢靈帝表彰了陸康的功績,封陸康之孫陸尚為郎中。漢獻帝繼位后,天下大亂,陸康冒險派遣孝廉進貢朝廷,被加封忠義將軍,秩達中二千石,已經是九卿級別。
當時,袁術的割據勢力屯重兵在鄰郡九江郡的郡治-壽春,袁因為軍隊缺糧,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陸康認為袁術是叛逆,閉門不與之來往,而且整修戰備準備迎敵。袁術大怒,派遣孫策攻打陸康,將廬江城池層層包圍。陸康率軍隊固守,手下士兵之前有休假外出的,聞訊皆返廬江,乘夜爬城墻回來幫助守衛。陸康一直堅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之后月余,他就病逝,時年70歲。陸康宗族百余人,逢此戰亂及饑荒,死了近一半。朝廷憐憫他守城的氣節,拜其子陸俊為郎中。
所以陸康絕對算得上是大漢少有的忠臣,不過吳啟哲之所以記得陸康,還是因為對方有一個了不起的孫輩。
也就是東吳四英將的陸遜,雖然不及周瑜在歷史中的光輝,但比起東吳四英將的其他兩位,魯肅和呂蒙可以說是絲毫不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陸遜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夷陵之戰,這讓他一出道就達到了自己的巔峰時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GUO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場。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后,劉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后,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后,最終于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后又一次實力大損。
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為雙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
戰役中失利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向西敗逃,但是到了益州東部的永安便不再西進。孫權方面雖然獲勝,但是聽到劉備駐扎在離邊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懼,遣使議和。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次年四月逝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托付于丞相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與東吳恢復同盟,共同對抗曹魏。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并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于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后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正因為有著那么大的影響,因而與曹袁之官渡、魏吳之赤壁并稱為三國三大戰役。
(請大家多多支持,希望大家今后都能來起點訂閱,起點才是首發正版,作者能分到的收益也最多,求訂閱,求推薦票,求打賞,求收藏,求書評,謝謝大家,最新書友群:830704323)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