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侄兒項羽率軍進(jìn)入關(guān)中,項伯分外高興。分別很長一段時間的朋友就要重新見面了,那將是多么美好的情景!項伯做夢都在憧憬著這一的到來。 可今,項伯卻無法高興起來了。 劉、項兩軍要開戰(zhàn),雖然他竭力反對這件事,在剛才爭論與劉邦決裂與否時,他就站在反對者的行列。劉邦生死榮辱,項伯并不在意,他在意跟隨在劉邦身邊的摯友張良。交戰(zhàn)開殺,劉邦必然倒霉,他擔(dān)心這種厄運也同時降臨到張良頭上。 可是最終既是主帥又是侄兒的項羽已經(jīng)做出決定,項伯本人無力更改。在回自己營帳的途中,項伯想到應(yīng)給張良通風(fēng)報信,但轉(zhuǎn)念一想,張良很可能及時轉(zhuǎn)告劉邦,他的舉動等于是對侄兒的背叛。 項伯陷于兩難境地。 患難之中培育的友誼畢竟有著堅實的基礎(chǔ)。項伯心一橫,便牽出一匹快馬,奔向灞上,去找張良。 劉邦的軍營內(nèi),燈火通明,一幅備戰(zhàn)的場面。 守衛(wèi)營門的兵士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馳來的項伯,問明情況后,便立刻把項伯帶到了張良的駐地。 情況緊急,故友重逢,來不及更多的感嘆,項伯喘著粗氣簡短地講述了一下項羽明日要發(fā)兵來攻的消息,只是未講劉邦軍中出了叛徒曹無傷。他拉著張良的手,真誠地: “我軍來攻,沛公定然失敗,子房弟隨我離去吧,以免有個閃失。” 張良聽項羽明日即來攻取灞上,不由得大驚失色。 張良清楚地知道,劉邦和項羽都有志于下,沖突和決裂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但他沒料到,這種沖突會即刻就表面化,決裂會來得這樣快。 張良還是屬于那種善于隱藏自己情緒的人,他稍一定神,對項伯道: “項羽大將軍錯怪沛公了。良在沛公身邊,不離左右,未曾發(fā)現(xiàn)沛公有故意違背項將軍的意圖和行動。” 項伯也不爭辯,只是急切地: “不論如何,現(xiàn)在講這話已經(jīng)晚了,項羽明就要發(fā)兵,賢弟還是快快隨我走吧!” “兄長的好意子房感激不盡。不過,兄長最了解弟為人,子房追隨沛公多年,深受沛公禮遇,今日沛公有難臨頭,子房若棄之他去,這不讓弟背上不忠不義之名而受下人恥笑嗎?想必兄長也不愿讓弟陷于這種尷尬境地吧!” 張良正色完,項伯沉默不語,張良接口又講: “兄長稍候、我去稟明沛公,請他與你相見,澄清誤會。”完,張良大步走出,去找劉邦。 項伯無法,只好住下等候。 劉邦還未就寢。從函谷關(guān)逃回的兵士剛剛向他詳細(xì)地報告了軍情。劉邦聽了心驚肉跳,正巧張良來了。 “是誰建議沛公您派兵駐守函谷關(guān)的?”張良生氣地問道。 “是儒生鯫生。” “夸夸其談,志大才疏。此時與項羽開戰(zhàn),試問沛公有把握取勝嗎?” “無把握。” “項羽明日就發(fā)兵來攻。” “啊!”劉邦怔了,愣了半晌不出話來。剛才他非常懊悔不該聽從鯫生之言,派兵駐函谷關(guān),使他與項羽的沖突過早的表面化。在本來眾寡懸殊的不利情況下更陷于被動。 “為今之計,先生看怎么辦?”劉邦又窘又急,像是個遇到難題的學(xué)生。 “項羽叔父項伯與我私交甚好,他已來到我軍營中,現(xiàn)在正在我的帳中,項羽明日來攻的消息就出自于他。為今之計,我看只有利用項伯作為緩沖或媒介來扭轉(zhuǎn)局面了。” 張良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講了一遍,劉邦點頭,連連稱好。 劉邦親自把項伯迎接到自己帳內(nèi),吩咐擺酒置菜,奉項伯于上座,自己則和張良分別陪坐兩側(cè),項伯再三推辭,劉邦一意堅持,項伯只好就坐。 劉邦又是親自把酒,為項伯和張良滿滿斟上,自己也倒?jié)M一杯。 “項兄深夜光臨,邦有失遠(yuǎn)迎,弟敬兄長一杯,望恕罪。”劉邦一飲而盡。 項伯雖年齡稍長劉邦,但劉邦乃是一方主帥,地位身份都高于項伯,今日請項伯上坐,又主動以兄弟相稱,既高抬了項伯,又縮短了雙方的距離。 喜歡受人尊敬和奉承是人的通病。項伯受到劉邦的這樣高等禮遇,自然滿心歡喜,同時也從心理上接近了劉邦。 “沛公言重了,項伯受此禮遇,真有些擔(dān)當(dāng)不起,多謝沛公美意。”項伯也一飲而盡。 劉邦和項伯見面開口就有投機表示,張良感到欣慰,他乘機找各種理由勸酒。劉邦、項伯都是善飲之人,雙方互敬互飲,你來我往,不多時就喝下許多杯。 不睦之人喝酒,酒是感情破裂的催化劑, 和睦之人喝酒,酒是感情加深的粘合劉。劉邦一味刻意奉迎項伯,張良在旁又多方疏導(dǎo)撮合,二人的感情直線上升,愈加親密,儼然一對老友故交。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