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信窮困潦倒,缺衣少食便每日獨自到淮陰城外的護城河邊釣魚。有時釣上幾尾,便拿到集市換錢過活,有時魚不上鉤,身無一文,就只好空著肚子挨餓。 幾個老婦也經常到護城河邊漂洗衣物,知他窮困落魄。時常見面,也都不聞不問。唯獨其中的一個老婦對他另眼相看,一日家人送來午飯,便分給韓信同食。韓信饑不擇食,端過便吃,哪知這位老婦十分慷慨,今施舍韓信,明又施舍,這樣一連過了數十。 韓信對老婦非常感激,對老婦稱謝:“承老婆婆這樣的厚待,日后倘若韓信得志,一定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老婦聽了韓信的話,臉上的溫良一掃而光,瞪眼怒斥道:“我看你是七尺須眉,好像一個王孫公子,不忍心讓你挨餓,給你飯食,哪指望你報答呢。男子漢大丈夫不努力謀生,卻坐受困難,真是沒有出息!”老婦完,拿起衣物頭也不回地走了。 韓信聽了老婦的話,呆呆地站著不動。也許老婦的話已深深地刺傷了他的心,從此護城河邊再沒見到他的身影,但他并不記恨老婦,心中倒一直惦念著要在發跡之后報恩感謝。 韓信又重上了街頭,茍且度日。他家一貧如洗,只有一把寶劍還算值錢,韓信就整日挎著它在街上來回游蕩。一日,他遇到一個屠夫的兒子,這人長得五大三粗,整日帶著一幫狐朋狗友橫行一方。他看到韓信面黃肌瘦,衣衫襤褸,腰間卻斜挎著一柄寶劍,便起了欺厚之意:“子,你敢用寶劍刺我嗎?” 韓信默然不答,面無表情。 “子,你若不敢刺我,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屠夫兒子完,撐開了兩腿。 韓信揣摸了一會兒,竟趴下身體,真的從屠夫兒子的胯下匍匐爬過,臉色不紅不白,起身走了,身后傳來那幫狐朋狗友的哄笑和圍觀市民的議論。 項梁率軍路過淮陰時,百無聊賴的韓信仗劍投入項梁麾下,項梁對他未加太多注意,韓信只被編入行伍,成為一名普通兵士,項梁死后,韓信又屬項羽,項羽任他為郎中。為了獲取重視,韓信曾屢次向項羽獻計,項羽總不采納。于是韓信又棄楚歸漢,跟隨漢軍到了南鄭。對于韓信從軍前的經歷和遭遇,劉邦不得而知。韓信曾在項梁、項羽手下當兵做官,劉邦倒略知一二。而對于韓信在他手下的言行作為,劉邦當然了解一些。 韓信投效劉邦后,劉邦也并未重用他,只給了他一個十分平常的官職,叫做連敖,連敖是楚國的官名。大約與軍中的司馬相當。 韓信不受重用,未免滿腹牢騷,一次他與十三個同僚喝酒暢談,酒精刺激,他竟出狂言要獨立自尊。恰好這些話被別人聽到報告了劉邦。劉邦懷疑他們要造反謀變,當即命令逮捕了韓信及一同喝酒的十三個同僚,委派夏侯嬰監斬。 夏侯嬰把這十三個人押到法場,陸續斬殺,片刻之間,已有十三顆人頭落地。當劊子手舉起血淋淋的大刀要砍向最后一個人時,韓信突然高聲呼喊起來: “漢王不是要得下嗎?為什么要殺死能人。” 監斬官夏侯嬰不禁一愣,命令停斬,并把此人帶到眼前,見此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一驗斬條,知道他叫韓信,便問道: “韓信,你自己是能人,有什么經略可以講出來讓本官聽聽。” 韓信求生心切,把腹中才智計謀和盤講出,夏侯嬰大為驚嘆,不由贊賞道: “你確實很有才學。十三個人皆被處死,唯獨你存活下來,看來你可能成為輔佐漢王成事的人物。” 夏侯嬰話的同時,親自為韓信松開了綁繩。然后就奔向王府向劉邦匯報,稱韓信才學過人,不僅不應處死,還應升官進爵。 劉邦此時也正羅人才,聽夏侯嬰一講便立刻見準,提升韓信為治粟都尉。 韓信后來也曾單獨拜見劉邦準備坦露才學,獻出良計,當時因為劉邦正忙于閱讀一件重要奏章,韓信講得粗獷,劉邦聽得也粗心。所以劉邦此時對韓信的了解仍然并不深刻,認為他是個一般人物。今,當劉邦聽到蕭何去追出逃的韓信,假怒轉為真怒: “我自關中出發來到這里,沿途逃亡了許多人,蕭丞相你卻并不追趕,為什么單獨去追一個韓信。” 蕭何正色道: “以前逃亡的人都是平庸鼠輩,去留無關緊要,不如聽其自便。唯獨韓信,他是當今的俊杰,國家的棟梁,恐怕世上很難找出第二個人來。” 蕭何講的是心里話。蕭何自來到南鄭以來,時時注意發現招攬人才。他聽夏侯嬰器重韓信,于是把韓信召到相府談問考察,若干次后,果然發現韓信滿腹韜略,應對自如,是當世少有的帥才,便當面許諾,答應要向劉邦保舉韓信為大將。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