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 漫漫逃生路 晨風中,漢王放眼向敵陣中望去。旌旗飄飄,兵將士氣旺盛。軍正中簇擁著一員坐著烏騅馬、手持火尖槍的威武將軍,一身鐵甲丁當撞擊,透出難以名狀的英氣。 黎明的陽光懶懶地射向蕭縣東南的漢軍大營。營房中的漢軍兵士尚未脫盡睡意。懵懂中,他們無法預見寧靜的黎明兆示著死神的降臨。 突然,雜亂的腳步聲,凄厲的馬嘶聲從而至。漢軍大營頓時亂作一團。戒備不足的漢軍無法抵擋項王的精銳之師,死傷不計其數,其余人等,一律潰逃。 蕭縣本為彭城門戶。蕭縣的失守,致使彭城完全處于楚軍的目光之下。 漢王劉邦自近日入得彭城,日夜有美女相伴。貪戀不盡的珍珠寶貨,觥籌交錯的酒會,早已使漢王及其眾將忘卻了所處的境地,一味追求“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風流”的生活,連宵醉臥。 蕭縣城頭的消息,劉邦方才得到。稍作思忖,他覺得調動兵馬反攻楚軍還是可能的。正待舉令箭派兵部將,陣前的幾聲轟響又攪亂了漢王剛平靜的心緒。 “楚軍已兵臨城下! 報信士卒的報告聲在劉邦耳際回響著。 “這可能嗎?兵貴神速,楚軍用兵之快何以至此呢?” 劉邦在心中反復自問,不愿意接受這一嚴峻的事實。王者的坐亂不驚,這時已不屬漢王風范,一身淋漓的冷汗眼睜睜浸濕了王袍。 形色倉惶也罷,心神慌亂也罷,漢王仍然要作出反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是不可推卸的事。 一驚一慌,反倒使漢王及諸將徹底將倦意拋開,生死非兒戲。 穿戴整齊后,劉邦率隊出城,列開陣勢迎戰。 晨風中,漢王放眼向敵陣中望去。旌旗飄飄,兵將士氣旺盛。軍正中簇擁著一員坐著烏騅馬,手持火尖槍的威武將軍,一身鐵甲丁當撞擊,透出難以名狀的英氣。 收回目光,漢王倒吸了一口冷氣。再看自己的士兵,倉促集合,軍容倦怠,士氣上已輸掉了幾分。 旗進人進,面對兇悍的楚軍,漢軍不得已發起沖鋒。 膽戰心寒的漢王謹慎觀戰,他希望將士們齊心合力打退項王的軍隊。事與愿違,越是盼望取勝,越是敗績連連:戰一合,敗一合;戰十合,敗十合。 陣前的劉邦手足無措,感嘆回乏術。 兩軍陣前,短兵相接,人喊馬嘶不絕于耳。 突然,一聲大吼,如晴霹靂,霎時淹沒了陣前的廝殺聲。 是手執火尖槍的項王。 喊聲落地,項王亦縱馬沖入漢軍陣中;鸺鈽屪笥襾y戳,槍到之處,士兵紛紛倒地。幾番沖殺,便到漢陣的最前沿。 護衛劉邦的幾員大將慌忙將主帥團團圍住。圈中的劉邦被這突如其來的險情驚呆了。 漢王張目無主之際,身邊的幾員將官已紛紛落馬,其他幾人也血染征袍。 以勇貫三軍著稱的樊噲,在項王火尖槍面前,也遜色一籌,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只好放棄打斗,護住漢王退逃。 漢王、樊噲一行,縱馬逃離陣前,只跑了幾步,回頭望去,漢陣中的主旗已被項王拔去。 軍旗為全軍頭腦,是全軍將士拼死保衛的對象,與主帥有著同等的重要地位。尚有一息氣在,軍旗是不容許倒地的。它一倒地,必然導致全軍的潰敗,且一敗不可收拾。 至關重要的軍旗被敵將拔倒,漢王也無暇顧及。逃命才最關鍵。 幾鞭下去,坐騎便放蹄飛逃,漢王落荒奔去。 主帥只顧個人逃命,身邊的將官也各顧各,最慘的當數眾多的士卒。 他們沒頭蒼蠅般的亂竄,除死于對方兵士的兵器之下,倒地互相踩踏而死的也不在少數。 項王的一通濫殺,直殺得昏黑地,日月無光。漢軍一潰千里。 倉惶逃命,慌不擇路。 漢軍一部幾萬人逃至谷水、泗水河邊。為活命,爭渡過程中,自相殘殺,自相踐踏的以萬計。渡河的撿條命,滯后的則死于項軍刀劍之下。谷、泗岸旁,漢軍留下二三余萬死尸。 又有三四十萬的一大部,竄入了南面的山中,有幾萬人死于窮追不舍的楚軍手中。 最慘不忍睹的,要算靈壁和睢水敗軍了。 睢水,河寬水急。數十萬軍隊逃跑,找不到許多舟楫,泅水過河,淹死、沖走的很多。 睢水沿岸,擠滿了敗退的漢軍,擁擠之間,擠落水中的兵士達十萬人。頓時,睢水表面浮滿漢軍尸體,且隨波漂流。整個睢水流動的不是水,流動的是死人,因為睢水已無水可流。 此處睢水之敗的慘狀,漢王劉邦當永世不忘。只是奔逃過程中,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多想;但是以后想起時,他一定會后怕,會不寒而栗的。 劉邦逃了一程又一程,作為窮寇始終逃不脫楚兵的追趕。這時,又被圍了里三層,外三層。 塵土滿面、狼狽不堪的漢王,看著苦苦追隨自己的士卒,這幾百人奔跑中也丟盔棄甲,失去人形了。 “我們這些人能沖出楚軍重圍嗎?” 絕望之際,劉邦仰長嘆: “莫非要亡我?今日我死在此地了!” 嘆罷,漢王涕淚縱橫。隨從將士也無不凄然淚下。 不知是漢王今日的落魄得到了上蒼的憐憫還是漢將興,劉邦君王之氣太盛。氣變了。 登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拔倒樹木,彌漫際。 此風好生奇怪,從西北吹向東南,地頓然失去了界限,白晝變成了黑夜。 狂風中,楚兵東倒西歪,站立不住,咫尺之間也辨不出敵我模樣。 這樣的仗如何打? 楚軍主將只好目送劉邦一行從自己手中跑掉,卻沒有任何辦法。 趁此期間,劉邦率領一行人終于逃脫了包圍。 “真乃助我也!” 初逃劫數的劉邦仰拜了幾拜,感謝上的庇護之恩。劉邦是否敢想自己為之子,也未可知。 然而劫數至此未盡。幾里之后,又有一路楚兵擋住去路。 漢王定晴一看,統兵的兩員楚將,面目非常熟悉,便在馬上抱拳行禮道: “兩位賢將軍,何必苦苦相逼于我,不如放我一馬,此恩邦必不敢忘,日后定當圖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