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從夏侯嬰言,劉邦登上了車乘。 匯合了夏侯嬰部,劉邦悲喜交加。喜的是,重逢了第一批、就會有第二批,第三批部下的來投,力量會很快壯大起來;悲的是,此次的失敗帶來的后果,哀鴻遍野,難民滿途。 劉邦的車隊經過一隊難民。其中的一男一女兩個兒童引起了夏侯嬰的警覺。 “這兩個孩子莫不是大王的一雙兒女?” 夏侯嬰報告漢王后,引領著兩個孩子來到劉邦面前。 劉邦仔細辨認,兩個孩子衣著破爛,面色憔悴,卻是自己的一對親生骨肉。 父子相見,不禁動容,淚如雨下。 “兒啊,只你二人,你祖父,母親在哪兒呢?” 孩子把出門逃難,途中遭遇亂兵,與祖父、母親失散一事,據實講給父親聽。 聽罷,劉邦心中升騰起濃濃的父愛,這樣的年紀便要顛沛流離,著實可憐啊,我要照顧好他們。 劉邦還沒來得及走出適才找到的親情,一列飄揚的旗幟表明了另一隊堵追的楚兵的到來。 “快走吧!” 劉邦催促著車夫趕車。 車軸的轱轆似乎快不過戰馬的四蹄,夏侯嬰在漢王車后親自推車前行。 眼看著楚兵季布的人馬越來越近,劉邦心中焦急,一把將自己的一雙兒女推至車下。 “輜重減輕,或許快些。”劉邦想。 “大王,這是何意?” 夏侯嬰不解劉邦之意,雙手托起兩個孩子重新放到車上。 劉邦走一程,季布追一程。眼見得季布就追至身前了。 劉邦二次把孩子推下。 夏侯嬰又把孩子放到車上。 如是幾次,劉邦發怒了,厲聲喝斥道: “我等危急萬分,難道為這兩個孩子,斷送我們的性命嗎?” “大王可他們是您的親骨肉呀!你怎生舍得呢?” “住口!汝膽敢再言,定殺不饒!” 劉邦決心已下,孩子又被踢了下來。 夏侯嬰不敢多言。他縱身跳下車,從士卒手中牽過一匹馬,飛身跨上,左右兩腋下挾住兩個孩子,跟在漢王車后。 兩個孩子在亂軍陣中被嚇哭了。恐怕最不理解的是,親生父親竟會屢次把他們從車上扔下,父子重逢的動人場面剛在眼前閃過,溫暖的父愛竟會如此迅速地降溫,父親竟然是那么一個冷酷、虛偽的偽君子。 確實,丟下兩個孩子的車輛跑得很快,季布追趕不上,只得無功而返。 追兵遠去的身影漸漸消失,漢王緊張的心情放松了一些。 夏侯嬰護著一雙王子、公主追上車。劉邦拉過兩個孩子,輕輕撫摸他們的頭發,仿佛在安慰他們,要孩子們盡快從逃亡的驚駭中走脫出來。 孩子們太了,他們還不懂得去認識逃亡前后的兩個父親。 他們出生的又太早了,因而也不知生于帝王家的幸與不幸。 擺脫了追兵,重又團圓的劉氏父子及隨從將士,從道到達了下邑。 下邑,這個鎮,由劉邦的妻兄呂澤駐扎。 鎮雖,對于失敗未久的劉邦來,仍算個不錯的安身之所。 彭城、睢水戰敗失散的漢軍將士,聞訊漢王在下邑,紛紛來歸。漢軍的元氣逐漸恢復。 軍隊重新集結,對于劉邦是件快事,但這仍不能除去他心中的一塊積病。 “老父、愛妻哪里去了?” 多方探聽,才知太公和呂氏都被項羽擄了去。初時不知二人是死是活,漢王號啕不止。后來有確切消息二人雖為項羽所獲,但未遭毒手。 劉邦知道,老父、愛妻陷于敵手,一定會被作為人質。項羽也定會以此為誘餌,誘使劉邦投降。 劉邦曾有龍潭經歷,豈肯再次身入虎穴!沒有辦法,父親、妻子暫且割舍吧。 項羽遷怒劉邦的不肯投降,曾下最后通牒: “如不降,烹汝父!” 劉邦復信項羽,竟希望得到一杯羹湯。 骨肉、血脈之情,在劉邦看來,時常是可以割舍的。哪怕一時割舍,將來為之報仇雪恨呢? 與劉邦父、妻被虜的同時,王陵的母親也被項羽抓獲。 孝、義,被世人奉為必備之德性。項羽正是抓住這一點,欲脅迫王陵投降。 王陵的母親,堪稱一位女中豪杰。她不欲兒子背負叛漢不義的罪名,不肯作書勸降;也不欲陷其子于不孝之地,毅然決然以死斷掉王陵的動搖之心。 王母志節高尚,而且已經看到,寬厚愛民的漢王將來必定主宰下。 王母的死,尤其是死后鼎烹的遭遇,加劇了王陵與項羽之間的仇恨。 同樣的際遇,使劉邦多了一位死心塌地的追隨者。 失利過后,劉邦勢力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他所能給王陵的,只是安慰,節哀順變嘛。劉邦的老父、嬌妻不一樣在敵營嗎?退卻是為了下一次更猛烈的進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