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旨一下,虞將軍便親自出來召婁敬入殿中,不一會兒,婁敬身穿布衣,腳登草鞋,表情從容地進到殿內,見皇帝行過君臣大禮,道: “人婁敬,隴西戍卒,今聞子圣明,便不遠萬里,前來見圣上,想為漢朝盡微薄之力,不知可否?” 高祖一聽,便俯身將婁敬細細打量一番。 只見這婁敬身材不高,衣服粗敝,但神態和言語中卻透出一種不卑不亢的氣質,心中暗想,這人定不是平凡之輩。于是便: “愛卿請起,你能不遠萬里,前來朝見我,這足已明你有一片忠孝之心,既然你都來了,走這么遠的路,一定很辛苦吧,先下去用飯吧!稍稍休息后再來見我不遲。” 婁敬忙謝過圣恩,由左右引下去就餐。 婁敬用完飯后,又由侍從引去沐浴更衣。然后再入殿面圣,這時高祖正在殿中等他,見他進來,便問他:“先生來此,不知有何高見?” 婁敬:“現在萬歲已擁有下,且定都在洛陽,原來周王室就曾定都在洛陽,不知萬歲是否想使自己的下能比原來的周王室更強盛呢?” 高祖:“正是此意。” “可不知萬歲是否考慮過今日您得下,可與那周王室得下大不相同呀。” 高祖忙問:“先生,這是何意呀?怎么都是得下,還有不同之處嗎?” 婁敬接著:“萬歲莫急,且聽我慢慢與您講來。先周起自后稷封邰之時,積累了數百年的功德,才能最后取得武王伐紂的勝利,也才能擁有了下。等到成王嗣位后,由周公輔政為相,特意大興土木,建設都城洛邑,這無非是因為洛邑地處中州,各地諸侯,從四面八方來朝見周王,或納員或盡忠,路徑的遠近都相近,沒有太遠的,這樣很便利周王的政治,所以營建洛邑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但是古人常言道:‘有德者可王下,無德者則必失下’,周王雖想使他的后人們都能承繼他的功業,不怕險阻,世代擁有下,這不能不是很好的打算,然而那是在周室隆盛時代,諸侯群臣,四夷蠻族,都是賓朋,誰敢不來朝圣納員。到了后來幾代,王室衰微,下諸侯四夷沒有再來朝圣的了。雖這也是因為后代的周王少德無義,但形勢不利政治也是原因之一呀!而陛下自起兵豐沛,勢力逐漸增強,席卷蜀漢,遂定三秦,和項羽轉戰滎陽成皋之間。大戰打了不下七十次,戰也有四十回,致使下百姓苦役久矣,肝腦涂地,哭聲不絕。雖漢朝新立,然而滿目瘡痍,千里荒野,這又怎能和周子剛建朝時的情況相比呢?我不敢做那種應聲附和,拍馬奉承之臣。我只想請陛下回想一下關中的地勢,河險固,背山帶河,四面可守,即使朝中倉猝有變,百萬眾兵也可隨叫隨到,所以秦地素稱府、雄國。正是看中了這塊寶地。現在為陛下您著想設計的話,我認為漢室不如移都關中,萬一山東有變故發生叛亂,而基地總可以確保萬無一失,這就是所謂扼喉拊背,才可操縱自如呀。” 這一席話完,高祖心中一陣狐疑不免想到:“婁敬這話聽來好似很有道理,可這遷都大事還是考慮周全些才是呀!” 想著,便對婁敬:“聽先生一席話,確是為了我漢室煩了許多心思,可見你不僅有忠心報國,而且胸有籌措,難得的人才呀。只是這遷都大事,還須和大臣們商議了再定,先請先生回去休息,待我和諸臣商議后再通知你。” 婁敬謝恩退下。 這時高祖命召群臣上殿,這群臣都在殿外等待,想知道皇帝和婁敬了些什么。 這時聽萬歲傳見,都紛紛上殿拜見高祖,高祖便將婁敬欲使漢室遷都之意,詳細和大家了一遍。群臣一聽,立即議論紛紛。 這個:“我們大都是山東人氏,現在定都洛陽,離山東不遠,大家方便,為什么要遷都到偏遠的關中去呢?” 那個喊:“那婁敬關中比洛陽好,可那周王室當年定都洛陽,使周子下傳十幾代人,歷時數百年都不衰落,而那秦朝倒是定都關中了,剛到二世不就滅亡了嗎?再洛陽東有成皋要塞,西有崤黽重地,背河向洛,足以見洛陽位處險要位置,易守難攻,何必要舍此險要之地而遠遷關中呢?” 一時間你言我語爭執不休,多數人還是反對遷都的。 高祖這時臉色陰沉,聽著眾人亂糟糟的一片議論之聲,不知該如何是好?好容易這群臣才稍稍平靜下來。 高祖便:“你等自可先回去再考慮考慮,待過些日子我們再商議這件事吧。” 群臣一聽,只得先退出殿去。高祖也起駕回宮休息,他心中仍在想道: “看來光聽群臣的意見,恐怕沒多少人愿意遷都的,不如先命人去召那張良來朝,他足智多謀,遇事想得周到,和他商量一下,看他如何考慮,再做決定才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