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鄉親們也附和著劉邦唱起來,劉邦唱著唱著,忽然想到自己闖蕩一生,而今年紀已老,自己的事業雖然劃了一個段落,可是人總免不了一死,未來的下將如何變化,又有誰能預測呢?想到這里,不禁悲從中來,感慨萬千地掉下淚來。父老、子弟一見他們的皇上受到了這么大的感觸,也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漢高祖對他們:“我背井離鄉,闖蕩了這么多年,游子時時思念故鄉。想我自幼與鄉人們相處在一起,后來在此地舉兵抗秦,歷經大百余次戰役,而終于取得了下。我回到故鄉,真是又高興,又難過。將來即使死在關中,我的魂魄也一定會返回故鄉。” 劉邦到這里,鄉親們便激動地高呼: “陛下千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邦為了造福于家鄉人民,便對鄉親們: “家鄉的子弟們是跟隨我在沛縣起兵,奪取下,現在我就在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吧(湯沐邑:古時候朝見子,子沐浴潔身的地方。湯沐即沐浴的意思),并從現在起,世世代代免除徭役、賦稅。” 鄉親們見皇上賜予這樣大的優待,都拜謝:“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沛縣的父老百姓們都非常感激劉邦,劉邦無法謝絕鄉民們的熱情款待,因此一連住了好幾。當沛縣百姓再次挽留時,劉邦便:“我的隨從人馬眾多,沛縣只是個地方,恐怕無法供應這么多人的耗費,這樣反而會勞民傷財。” 于是劉邦一行人馬便離開沛縣。沿途沛縣的百姓都準備了酒食歡送劉邦,劉邦一再推辭,沛縣的父老又叩頭請示:“沛縣有幸能免除賦稅,是否豐邑也能享受這份恩典?” 劉邦回答:“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當然不會忘記,但豐邑的百姓曾經跟著雍齒投靠魏王,所以我沒有給予恩賜。” 但是禁不住地方父老一再懇求,劉邦便答應讓豐邑也免除了賦稅徭役。 漢高祖離開沛縣,路過魯地,吩咐官員們準備牛羊祭祀孔子。漢高祖不是一向看不起讀書人嗎?怎么這回又尊重起孔子呢?他沒有念過詩書,這倒是真的。可是自從他做了皇帝以后,儒生陸賈時常在他跟前起詩書禮儀的重要性。漢高祖不屑一顧地: “我騎在馬背上打下了下,要講究詩書有什么用呢?” 陸賈:“皇上騎著馬取得了下,難道還要騎著馬治理下嗎?打下當然要用武力,治下不能不用文教。文武并用,才是長久之計。” 漢高祖覺得陸的話不錯,就開始重視文教和儒生。以后的幾年里頭,陸賈又陸續寫了十二篇文章,明從古以來做國君的所以能夠成功和所以失敗的道理,一篇一篇地給漢高祖聽。漢高祖越聽越覺得有道理,才真正知道了文教的重要性。這回他路過魯地,很鄭重地祭祀孔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祭祀了孔子以后,他就回到長安。因為沿途辛苦,胸脯上的傷口又發作了。他倒不怕傷口發作,甚至也不怕死,他現在最關心的是兩件事:一件是怎么能夠鎮守四方;另一件是誰能夠繼承他。鎮守四方當然需要勇士,可是更要緊的是怎么樣收服人心。他在魯地祭祀孔子,人家他做的對。他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就想用同樣方法安撫六國的人心。 他到長安,召集大臣們,對他們: “秦始皇、楚隱王、陳勝、魏安王、齊王、趙悼襄王、魏公子無忌——這些人活著的時候,雖都有點過錯,可是誰能夠沒有過錯呢?他們做了不少事情,大家還都想念著他們。他們沒有后代,連墳都沒有人管,我打算指定幾戶人家,給他們一些土地,叫他們看守墳墓,你們看如何?” 大臣們都這是好事,可以安慰他們的陰魂。漢高祖就派一些看墳的住戶:秦始皇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其余各十家。 六國的后人當中有不少人: “已經死了的人,皇上還這樣照顧著,活著的人就更不用了。” 果然,接著又傳下命令:當地的官員和百姓一概免罪,過去受陳豨、趙利他們威脅而背叛漢朝的一概免罪。這樣一來,人心就安定下來了。 漢高祖從沛縣回到長安,身體健康惡化,但他并不怕死,他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開創漢室江山的大業,平定下,上賦予的使命已經完成。死還怕什么呢?但他始終殫思竭慮的事情就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即保衛漢朝的土地不被四方蠻夷之族入侵。 有一,劉邦正在宮中考慮這件事,忽然有人密告他,前往南越的使臣陸賈已經回來,正在宮門等候劉邦的召見。劉邦一聽,知道收伏南越的事情有了眉目,便高興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