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大歷1609年,格羅斯站在瑪茲島上最大的幾座城市之一,泰姆的街上,這里是瑪蘭琦共和國的首都,黃金角的治所所在,繁華無比,街上人來人往,獨特的異鄉風情讓格羅斯感覺宛如夢幻一般。
當格羅斯走到泰姆的城市中心廣場前,一位衛兵攔住了格羅斯,衡量了一下格羅斯的穿著,于是雙手一伸一握,格羅斯知道,對方這是向自己要賄賂。
格羅斯沒有給對方賄賂,只是淡定的將身軀元素化,然后這個衛兵就嚇了一跳,連忙退到一旁讓格羅斯過去。要知道,身軀元素化,說明這個人是個術士,還不是那種拿兔子、螞蟻充數的術士,能找到火元素進行融合,說明這人非富即貴,因此衛兵果斷的慫了。
是的,術士,在格羅斯于費力遜十四世學院的那二十年間,術士這個職業開始往外擴散流傳,然而因為術士需要融合血脈,導致能玩得起術士的家庭,基本上非富即貴,窮人與其玩術士還不如老實去當斗士。
因此在如今,身為一個有著珍惜血脈的術士,本身就是權利的象征,能打發掉一些纏人的小鬼。
一走進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放在廣場正中央的一座大型雕像,那是一個穿著與瑪納達人迥異服裝的雕像,如果走近雕像觀看座基上文字的話,座基上雕刻著“偉大的航海家、共和的先行者、異國的圣賢,盧爾法伊盧爾波旁冕下永垂不朽。”
初次看到這尊雕像的時候,格羅斯被雷的不輕。
什么?這雕像是盧爾?航海家盧爾?還有前面那幾個頭銜是什么玩意?航海家我懂,異國的圣賢……馬馬虎虎也當擔的起,可是共和的先行者是什么東西?盧爾貌似就當過一個小官,而且從來沒干過本職工作,把心思都用在航海上吧!
看到雕像座基上的文字,格羅斯詫異的退后幾步重新審閱了一下眼前的雕像,確實這座雕像人物所穿的衣服不是瑪納達人的衣服,但也不是波旁人的衣服啊!
格羅斯可是純生的波里斯居民,米斯廣場上的盧爾雕像格羅斯也是看過的,雖然原來的雕像早就在二十四執政長之年中被砸掉了,可是費力遜十四世結束混亂以后,波旁人又復制了一套,格羅斯小時候還佇立在那呢。
雖然在波旁島戰爭的時候,貌似被波里斯人扛走了,反正現在不在米斯廣場廢墟上。
是,盧爾那都近千年前的人物了,和格羅斯這時候的波旁人服裝略有區別,但是區別再大也不至于區別到這個份上啊。
重新看了看雕像,再看看周圍的瑪納達人,最終格羅斯做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猜測,這雕像應該是那群波旁人后裔根據祖先的傳說,再結合自己的想象,最終弄出來的四不像。
另外說起來,格羅斯現在腳踩著的廣場,一副米斯廣場的神似感也越來越濃了啊,既然瑪納達版米斯廣場都出現了,那有沒有大會宮?格羅斯望望四周,發現一無所獲,當地的共和宮離廣場有著一段距離。
等等,哦,格羅斯明白原因了,盧爾是近千年前的人物,在盧爾還活著的時候,波旁還沒有大會宮這個東西,腳下的廣場抄襲的對象也不是米斯廣場,而就是波旁的城市廣場這東西波旁現在還有,米斯廣場和大會宮這東西是在盧爾死后三百多年才出現的,所以那幫水手后裔根本不知道。
是的,水手后裔,六百年前的大歷860年時,因為索斯王朝的倒臺,作為索斯王朝仆人的波旁家族遭到了清算,被趕到了泰姆開荒,也就是格羅斯現在腳踩著這片土地。
而六百年的時光過去之后,泰姆已經成為一個嶄新國家,瑪蘭琦的首都,并且當地也不是再叫黃角灣這個老土的名字,而是叫做金角灣,從這個名字就可以感受到這一片土地的繁華。
六百多年前的大歷923年,瑪納達的法薩卡王朝與反法薩卡叛軍聯合趕走了茲拉以后,雙方也沒力氣繼續內戰,于是爭執了3年,最后法薩卡與叛軍達成了妥協,即大歷926年的“法薩卡妥協”。
根據“法薩卡妥協”的條約內容,法薩卡家族放棄世襲瑪納達王的權力,讓瑪納達王重新由各個貴族選舉產生,而作為法薩卡家族放棄世襲權力的代價,法薩卡不但保留了許多土地,并且通過妥協獲得了獨一無二的舊王票,所謂舊王票,就是在選王時,法薩卡家族一票頂其他家族的許多票。
就這樣,法薩卡王朝結束了瑪納達68年5代王的統治,瑪納達迎來了第二次選王時代,瑪納達王由貴族民主推選。
由于瑪納達已經三百多年沒有進行過選王了,所以以前選王怎么操作,活著的人中沒人知道,他們磕磕絆絆的選下去,出來的結果令人相當尷尬,第29代瑪納達王仍然是法薩卡家族,這等于是在選王中世襲。
這結果一出來,其他貴族就開始鬧,說這肯定是法薩卡舊王票鬧得,所以需要更改。法薩卡家族一聽這話,當即就mmp了,當初說好的給我舊王票,說好的皿煮選王,怎么現在選出來你們又反悔了?是想再打內戰嗎?
于是雙方就嘰嘰喳喳吵了半天,最后再次妥協,這個已經選出來的王,就先讓他當著,但是下一個王可就不能這樣了,既然你法薩卡家族不肯放棄舊王票,行,那我們反向思維,給其他貴族增票。
他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大歷936年,瑪納達頒布了選王條例,在法薩卡家族舊王票的基礎上,又新增了索斯票、選王票、英雄票、將軍票,分別由不等的家族把持,并且每一個家族只能把持一種特殊票,然后每種特殊票加值不同。
爾后,選王條例又經過數次的修訂,選王過程與票種變得越來越繁瑣,導致計算票額居然成了一個專門的職業。當然,在這么做了之后,貴族們終于達成了目標,在第三次選王時成功將法薩卡趕下王位。
什么?你選舉的票數占據了微弱優勢?不不不,你沒有算上特殊票的加額。啥?特殊票加額到底怎么算?這個交給專業人士計算就行了,你只需要知道你選王失敗。
雖然開始時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是選王制度還是就這么進行了下去,并且持續了169年,共選出13代瑪納達王。
終結第二次選王時代的人,是瑪納達文明中重量級的英靈,被瑪納達人尊敬的稱為“圣君”的存在,他的全名是莫來德法伊阿薩。
莫來德出生于大歷1026年,其非凡的手腕讓他在學院時代就為人所熟知,38歲時就進入了瑪納達的核心統治階層,擁有了選王的資格,被世人稱贊為瑪納達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選王者,必定前途無亮。
可是命運總是顛沛流離,命運總是曲折離奇。
1070年時,瑪納達迎來了新一輪的選王,而44歲的莫來德參加了這一次選王。如果成功,他將成為二次選王時代里最年輕的瑪納達王,
作為一個有著許多項能稱得上史無前例瑪納達范圍稱呼的人,莫來德在前行的路上擠壓了無數人的路,如今這些人聚集到了一起,為首的一個政敵,他也有選王的資格,而且已經快六十多歲了,準備了一輩子,這一次是他最后的機會。
然后他們聯手了,將莫來德排擠的直接失去了選王資格,而莫來德也不虛浮,1071年時直接拉開了瑪納達內戰。
瑪納達一爆發內戰,一旁蹲著的茲拉立刻跟進,再一次入侵。
原本茲拉以為,這一次內戰會打許久,然后自己能從中漁利,然而莫來德不是當年叛軍能比的,如今的瑪納達王也不是昔日法薩卡家族能比的,在有茲拉入侵的情況下,內戰持續了三年就結束了,以莫來德的勝利告終。
莫來德在一場決定性的法薩卡戰役中戰勝了對方,隨即在索斯被戰時選舉為第41代瑪納達王。
在戰敗以后,前瑪納達王倉皇逃到了茲拉控制的地域,毫無節操的賣國,請求茲拉入侵,茲拉愉快的答應了,于是在帶路黨的帶領下,開始對瑪納達全面入侵。
茲拉覺得瑪納達內戰這么多年,再加上自己早就入侵了瑪納達,現在全面入侵,打贏肯定很容易的吧?結果茲拉就被莫來德一巴掌抽回來,等4年后入侵失敗和談時,還丟掉了相當一部分地盤。
這就日了狗了,茲拉在戰爭結束以后就迎來一場大動蕩,接著厄布斯王朝被推翻,也變成瑪納達的選王制度。
而瑪納達卻截然相反,隨著莫來德不但一統瑪納達,還奪回了失去百年的失地,威望達到了頂峰,無數瑪納達人歡呼請求莫來德結束選王,重新世襲。
面對瑪納達人的歡呼,莫來德謙遜的拒絕了,說“我自選王時代生,已熟悉這個時代,我是不會破壞選王制度的,”而更讓瑪納達人感動的是,莫來德不但沒有在任上破壞選王,甚至在活著的時候就主動禪讓!
主動禪讓,是第一次選王時代才有的賢人舊事,第二次選王時代中,禪讓還是首次出現,也就是莫來德這一次。
明明大權在握,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支持,卻仍然“不愿”世襲,還發表了這種宣言,這感動了許多瑪納達人,因此在后世的瑪納達各種文字記載中,都將莫來德吹上天,稱呼他為“圣君”。
當然,瑪納達也因為莫來德而誕生了一句當地諺語,尤其是對于瑪納達王來說的諺語,那就是“如果神靈垂青我,那就讓我做莫來德吧”,換成地球的話就是丞相的“若天命在我,我為周文。”
是的,雖然莫來德本人沒有結束選王,但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進行了禪讓,禪讓后的選舉中,他的兒子因為父輩的遺澤以超高票數當選,在加冕儀式上廢除選王制度,開創了瑪納達的阿薩王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