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世紀的時候,如果你問一個波旁的海諸國的居民,波特盧騰龍貴族共和國建國多久?他們肯定回答,從1587年建國至今,不過五十年的一個新生玩意兒,這也是在神界的標記。
但是如果你是問波特盧人他們的國家是不是只有五十年,那么波特盧人們肯定會硬扯著脖子吼道,胡說,不止五十年,我們波特盧人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就獲得了極高的自治權,是波旁的國中之國,形同于國家,幾百年不曾聽聞波旁的號令!
那么波特盧的國家到底有多久歷史?這就要看你問的波特盧人的臉皮有多厚了。
臉皮比較薄的,就說從波埃米人自治區開始算起,怎么也有個百來年吧臉皮比較厚的,就說從印哥納設立僑民聯盟開始算,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臉皮最厚的,就說從波旁人在印哥納設立僑民社區開始算,共經歷七百多年,乃波旁的海最古老的國家之一。
波特盧的起源之所以有這么多說法,是因為這個國家在建立之前,經歷過漫長的自治過程。
這個世界這么大,歷史也有一千多年了,保持高自治度長的地區不是沒有,但不是像巴姆的尼普爾赦區一樣被吞并,就是像馬錫的西哈努區一樣奪取政權以后撤銷老家的自治權,像波特盧這樣保持高自治還最終能獨立的,也是少有。
神界的檔案室,以及冷弈的系統備忘錄中,都保存著一份列表,上面清晰的列舉出波特盧獨立以前的各個稱呼,以及該稱呼時代波特盧的統治者代數。
印哥納的波旁僑民聯盟1011年1389年378年27任
波旁的波旁僑民聯盟1389年1453年64年4任30任任替
波埃米人自治區1453年1498年45年4任33任任替
波特盧自治區1498年1566年68年5任37任任替
波特盧大衛所1566年1587年21年2任38任任替
注:任替的意思是,波特盧在一任統治者的任期上發生了名稱變動,因此被稱為任替,不重復計數。
從這份表中可以看出,在波特盧獨立之前,曾經被印哥納、波旁兩個國家統治過,名稱變動過四次,存在時間長達576年,總共更換過39任統治者。
早在第一期清算的時候,冷弈就說過波特盧的步子邁的相當穩健,不管是被印哥納統治時期,還是被波旁統治時期,波特盧都是一點點增強他的自治度的,每次邁出的步伐并不大,但是一旦邁出就堅決不后退。
在印哥納統治時期,波特盧就從最初的一個外交、商業管理機構,一點點的變成集行政、司法、征稅多位一體的自治區,管轄著相當一部分印哥納土地,靠著波旁撐腰,成為化外之國。
然后是波旁與印哥納的九年戰爭,在僑民聯盟受到波旁管制以后,自治權首次下跌,因為波旁收回了部分權利,面對當時還很強盛的波旁,僑民聯盟不敢違抗波旁的命令。
不過在此后隨著波旁的衰落,僑民聯盟逐漸恢復了自治權,甚至趁機奪取波旁的海外土地,騰龍殖民衛所來擴張自己的地盤,最關鍵的是波旁還打輸了。
這就是時任僑民聯盟第29任聯盟主,庫圖馬特萊戈所進行的戰爭,也是他第一世的成就。
對于僑民聯盟來說,最關鍵的是在1443年與波旁執政長鮑里斯五世簽署的就僑民聯盟問題處理協定這一條約,通過這一條約,僑民聯盟獲得了幾乎完全的對內行政權、司法權與經濟權,并且變相獲得了對騰龍殖民衛所的統治權。
僑民聯盟的第一次變身,是在1453年將名稱從“波旁僑民聯盟”更名為“波埃米人自治區”。
這一條命令的變動,是發生在與邁席卡進行教化區戰爭的時候,此時波旁正處于二十四執政長之年的余波中,本島殺成一團,根本無暇顧及波特盧,自然也無暇收回騰龍殖民衛所,哪怕是計劃都沒有。
而為了更好的應對教化區戰爭,波特盧設立了波埃米人自治區,這一自治區的地域范圍包含了波旁僑民聯盟與騰龍殖民衛所,等于是將曾經波旁僑民聯盟所擁有的特權,通過這一自治區的設立,從而涵蓋到騰龍殖民衛所上面。
這一條命令是涉及到國家行政區的重大變動,按理說要通過波旁的允許,于是波特盧就誰便找了波旁一個執政長當年波旁執政長滿地走,給了點錢對方就蓋章了。至于對方根本代表不了全波旁?這關波特盧屁事,難道對方還會不承認嗎?
確實,波旁也沒有不承認的本錢,畢竟費力遜十四世統一波旁以后,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去波特盧打秋風,至于自治區這種事情,當然是可以通過的啦。
因此,波埃米人自治區就正式成立,波特盧得以名正言順的統合僑民聯盟與騰龍殖民衛所的土地,更好的應對教化區戰爭。
而在這里就要說明一個概念,為什么這時候這里是波埃米人自治區,現在的國名簡稱卻是波特盧。
波埃米人,是波旁對于騰龍大陸波旁某些族群的混合稱呼,至于到底是指誰,這也是一筆糊涂賬。
大體來說,隨著老航道波旁人越來越傲慢,波埃米人所指代的概念也越來越大:從最初只指波旁化的非波旁奴隸后代,擴張到海外出生的波旁人,再到所有在騰龍大陸定居的波旁人,對于老航道波旁人來說都算是波埃米人。
一開始,僑民聯盟的貴族們也認波埃米人這個概念,打著這個旗號發動對波旁的叛亂,還建立了波埃米人自治區。可是等到日子安穩下來一回味,這不對啊,那些邁拉米人、印哥納人的后裔,怎么也能和我們算一個族群了?
改,必須改!
因此自治區的一堆磚家聚在一起討論了半天,最后經過研究認證確定,我們這些純種的波旁人,和那些不知什么鬼波旁化的奴隸,根本就不是一個族群嘛,我們完全可以被視作一個新的族群。
于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波特盧人這個概念就誕生了,以區別血統更加龐雜的波埃米人。
波特盧人這個概念早在14世紀70年代就從學院中風靡起來,最終在1498年,經過十多年的醞釀,波特盧將自治區的名稱從“波埃米人自治區”更名為“波特盧自治區”,以顯示與過去的割裂。
“波特盧自治區”這個名稱一直被用到1566年,此時已經是英靈游戲第二期的**階段,波旁島戰爭正打的熱火朝天,各個英靈紛紛赤膊上陣。
此時,費力遜十六世已經流亡波特盧,在波特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流亡政府,而為了鼓勵波特盧,費力遜十六世頒布了波特盧大衛所特別行政法。
在波特盧大衛所特別行政法中,費力遜十六世聲稱波特盧不是普通的衛所,是大衛所,地位高于波旁其他行政區波旁此時已經沒有任何自己的土地,連流亡政府都是借用波特盧提供的土地,當然可以夏姬八亂說了。
除此之外,費力遜十六世還給了波特盧自主的鑄幣權波特盧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幣,而不需要再用波旁的規格,以及獨立的外交權,即波特盧可以自行宣戰、和談、締結和約,而不需要經過波旁的允許。
老實說,費力遜十六世的這一手把冷弈都看懵逼了,地球上都沒有擁有這么高權力的自治區啊,這種權利的自治區還不算獨立嗎?不過既然波特盧沒說自己獨立,那冷弈就姑且當他沒獨立吧。
“波特盧大衛所”這個稱呼叫了21年,隨著給波旁的重建經費支付完成,波特盧大衛所于1587年正式獨立,庫圖馬特即真正獨立的第一任騰龍貴族王。
在庫圖馬特第二世中,波特盧進行過幾場戰爭。
第一場是1554年至1564年共持續10年的第二次統一戰爭,由波特盧、印安地與印哥納西部割據組成同盟,與印哥納進行戰爭。其中波特盧與印安地于1556年才正式對印哥納宣戰。
通過這一場戰爭,波特盧獲得了印哥納的西部邊境同盟,在這里設立了邊境衛所,并且正式確立了對西部割據的市場優勢,標志著與波里斯貿易競爭的勝利。
但是國家之間的商貿就是這樣,如果正常方式競爭不過的話,就要改為武斗了,這就是波旁島戰爭燃燒到波特盧身上的原因之一。
波特盧與波里斯有著很深的宿怨,盡管兩國在第一次教化區戰爭中有過愉快的合作,但是很快因為印哥納市場的競爭而爆發矛盾。
其實還不止于此,兩國早在安德烈三世的波里斯秘密協定簽署時就產生矛盾,波特盧認為這份協定針對自己,波里斯覺得波特盧莫名其妙,如果不是與邁席卡的第一次教化區戰爭,兩國還是一直冷戰下去。
波旁島戰爭,從1561年至1576年共持續15年,這之中又混入了1560年至1575年的第二次教化區戰爭,總的來講是波特盧在內的波旁與波里斯、波康和邁席卡進行戰爭。
這一次戰爭是波里斯對波特盧的一次遏制嘗試,哈迪斯看出了波特盧的威脅,他又不是游戲中的魔王,非要等到勇者等級滿級了才來送經驗,因此就趁著這次進攻波旁,打草摟兔子將波特盧卷入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波特盧主要面對的是邁席卡的陸軍與波里斯的海軍,打的相當慘烈,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格羅斯開掛,波里斯就要輸了。
而即使有格羅斯開掛,波里斯一路上也是險象環生,更關鍵的是一場戰爭下來,沒有獲得任何的財富與土地,還丟掉了教化區,順帶海軍被打殘了。
既然有一場徒勞無獲的戰爭,那就得需要有人吸血,而最恰當的吸血目標,就是波里斯鞭長莫及的印哥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