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牧之回到了樓桑村,衣錦還鄉。從資助劉備的叔父劉元起也很高興,馬上來見自己的侄兒。 沒想到,一見到秦牧之,主持家族事務的劉元起就像遇到了大救星,拉著秦牧之的手:“賢侄,你可回來了。叔父從沒有看錯你,如今你可真是出息了。跟你回來了的,是幽州府的兵吧?” “多謝叔父一直以來對我們家的幫助。剛才母親還起來,你對她多有資助。要不是你,她在家得挨餓。叔父之恩,將來玄德必將厚報。”秦牧之向叔父行大禮后,。 “災荒之年,救濟族人,是應該的。”劉元起扶秦牧之,:“起這事,村外的饑民你看到了吧,在我們村外已呆了快兩個月,賴著不走,我派人報官,官兵來驅趕了兩次,他們就是不肯走。剛開始我們還救濟一些老弱病殘,現在災民越來越多,我們的糧食自給也不夠了,你跟官府關系好,趕緊想辦法趕走他們,不然日久生變,那些饑民可不管什么王法,什么傷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 秦牧之問:“家里還有多少儲糧?” 叔叔劉元起見秦牧之只字不提趕災民走,反而問起家里的糧食,起了疑心,道:“賢侄,你這次回來可以住多久?問這干什么?如今是荒年,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家族里誰被餓死,所以我們劉家現在有一百來張嘴要吃飯,儲糧估計只能熬到明年夏。” 秦牧之:“開倉放一半的糧吧,現在幽州下雨了,黃巾賊也被我們趕走了,應該可以度過災荒之年。” 劉元起一聽,有點不樂意,:“賢侄,叔父知你仁義,這可是我們一大家子人的救命糧。” 秦牧之:“如果不放糧,恐怕外面的饑民,熬不過今年冬,就會一把火燒了我們村,你也了,逼急了,他們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劉元起:“你派兵把他們趕走!” 秦牧之搖頭拒絕:“無論如何,我們不能驅趕這些手無寸鐵的災民!” 劉元起:“不是我們不仁,我不能把家人的口糧送出去。” 秦牧之面色平靜地:“我會跟太守劉焉,這是你自愿捐給災民的,不定還能給你請功捐官!” “生逢亂世,我才不稀罕當什么官,只求能保全族人。”劉元起。 秦牧之拉住劉元起的手,勸道:“叔叔,你好好想一想,現在連軍糧也緊缺,各地土匪無數,在這大災之年,手里抓著多余的糧,很可能會給族人惹禍上身!不僅官府會盯著,就是匪賊也會惦記著。你現在把余糧分了,不僅會讓劉氏家族在士人中聲名遠揚,官府也不會為難我們,匪賊也不會打擾我們。” “賢侄,還是你想得周全。”劉元起心想,確實是這么回事。 恰巧當時,有兩個南方來的大商人在劉府,拜訪劉元起。這兩個人便是張世平和蘇雙,是劉元起的大學同學,原來準備到北方做生意,因為黃巾賊圍困,暫居劉家,聽秦牧之有討賊安民的壯舉,解了幽州之圍,他家里又比價貧困。兩人覺得這是一個大好的投資機會,一商量,贈送了秦牧之軍費五十萬元。 秦牧之剛開始推辭,張世平摸著自己的胡子,呵呵一笑,:“我們是商人,在商言商,此時資助你,是看好你們的前途,并非是貪圖眼前的蠅頭微利。我們這是效仿呂不韋,做長遠的投資。以后你要是缺錢,盡管跟我們。” 成功商人呂不韋的故事,秦牧之是知道的,甚至可以,他對奇貨可居的故事,滾瓜爛熟。 “風險誠可怕,利潤價更高”是呂不韋最簡單的投資哲學。在動蕩的戰亂年代,他做出無數個傾家蕩產的投資舉動,讓后人嘆為觀止。 秦昭王四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67年,此時正逢東周末國,群雄紛爭,戰亂四起。在這樣的時機中,崛起了一些人,他們利用時世,成就千金巨富。而在這群人中最為出眾并在日后名垂千古的只有呂不韋,也就是秦朝日后那地位顯著的相國。 呂不韋的這一筆投資,來自街頭,他那正在街上溜達,一邊走一邊思索生意上的事情,冷不防正和一個路人撞了個滿懷。兩人都撞得倒退了幾步,呂不韋慌忙向此人道歉,并一邊抬眼望去。一看之下,但見此人衣著普通,但與眾不同。后來呂不韋向附近的攤販打聽此人是誰,一位老人告訴他,此人就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異人,就是秦昭襄王的王孫。這位秦王孫現在是秦國在趙國的人質,日子可很不好過。 呂不韋頓時靈機一動,覺得奇貨可居!于是傾家蕩產資助異人,想幫他返回秦國,繼承王位。呂不韋的父親不理解,于是就留下了這段千古對話: 呂不韋問父親:“耕地種田能獲利幾分?” 父親答曰:“一分耕耘,十分收獲。” 呂不韋又問:“若販賣珠寶玉器者,其利幾何?” 父親再答曰:“珠寶之利至少百倍。” 呂不韋再三追問:“若謀國者,其利幾何?” 父親沉思片刻,曰:“其利千萬倍,乃不可估量。” 呂不韋多年后不知道還會不會記得和父親的談話,但歷史證明了他的眼光,大秦帝國,成了呂不韋最賺的一筆投資。 秦牧之當時確實比較缺錢,于是笑著對張世平:“你們的投資,也會成功的。” 過后,秦牧之便將這錢給了叔父二十萬元,買了家族里多余的糧食,分給災民。 然后,秦牧之帶著關羽、張飛打開一半的糧倉,帶人在分糧食,災民們在排隊領米。 村外的周圍,還有六七百個災民,黑壓壓全是人頭。有一半是抱孩的婦女,嘴唇開裂,有的女人沒有奶水,孩子餓得不行,咬出血來也無濟于事。 有一位中年農民,搖搖晃晃像喝醉了酒,被一陣風吹倒后,四肢著地爬行,沒力氣站起;一位母親肩上扛著快死去的兒子,嚎啕大哭。再往前走,看到兩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聽秦牧之三兄弟在村里開倉放糧,老人婦女孩都爭相去領米。這一下,秦牧之三兄弟的名氣一下子傳遍了涿郡,文人士子也紛紛夸贊他們的德行,他們三兄弟在幽州也名氣大增。 此情此景,也讓秦牧之他們徹底認清了現實:這個時空的農民,要靠老爺賞飯吃,讓下的農民有糧田,有口飯吃,不至于家人餓死,也是這個時空最重要的事!但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便是一統下。 秦牧之對關羽和張飛:“為了下的百姓,我們也要熱血奮戰,一統這下!” “大哥得對,我們三兄弟,就要為下而戰!”關羽。 “大哥你打哪,俺張飛絕不二話!”張飛毫不猶豫地。 開倉放糧后,樓桑村外的災民散去。秦牧之和關羽還陪同張飛回了一趟家。張飛的父親很高興,見兒子回來,好酒好肉款待他們三兄弟。 少年張飛家的莊園,后面有一個桃園,因為涿郡剛剛下了一場大雨,也開花了。 張飛突然想起了一事,對秦牧之:“大哥,我們這里講究儀式。我們三兄弟,在學校里形影不離,但還沒有舉辦過什么結拜儀式,我們三兄弟已經約定要共同征戰下,要成大事,我們可以到桃園補辦一個隆重的儀式。” 秦牧之和關羽也表示同意,三人到桃園中,張飛讓家里準備了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人共戮!” 誓畢,儀式結束,三兄弟都很高興,在桃花盛開的桃園中痛飲。 就在這時,蔡文姬急匆匆找到涿郡來了,因為衛仲道的家里竟然派人上門提親了。 衛家是河東世家,在那里有著很高的聲望。初興于漢名將衛青,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從那時起就平步青云。蔡邕覺得衛家和他家門當戶對,而且在亂世,給女兒找一個有權有勢的大家族,女兒才會幸福,因此并沒有拒絕。 蔡文姬便離家出走了,到幽州來找秦牧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