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隊是殺戮的機器,起義也好,暴亂也罷,在軍隊面前,都是被屠殺的對象,絕不會出現一句繳械投降,饒爾不死的廢話。 宿衛軍騎兵追殺一陣,追出兩三里,斬殺數十人,這才收兵而回。 此時城門處又過來一支人馬,一名宿衛軍都伯帶著城中守軍以及許多百姓,過來打掃戰場,聚攏傷兵,收拾俘虜。 百姓用大繩將生擒的流賊都捆在一起,不管有傷沒傷都串成一串,準備押走。 那些傷重沒有救治可能的流賊,有的就被百姓偷偷補刀殺死,宿衛軍也阻攔不住。 殺人者常被人殺。 弱肉強食。 文宓看著身前身后的百姓,很確定自己沒有化身成萬惡的農民起義鎮壓者。 這一路行來,眼見到晉國的百姓雖然每日粗茶淡飯,只能混飽兩頓飯,卻在這亂世初定之時,可以安居樂業。 魏晉兩代雖和吳蜀連年征戰,青州卻自曹操平定中原以來已承平數十年,司馬炎稱帝后,陸續將青州軍屯改為民屯,為流民百姓分發土地,如今民心思定,只有那些在任何年代都存在的盛世懶惰混混,亂世害民大強盜,才會終日好逸惡勞,好勇斗狠,不事農耕生產,偏生打著替行道,劫富濟貧的幌子去劫掠百姓,占山為王,為禍鄉里。 文宓看過歷代王朝的農民起義,不管如何歌頌,這些揭竿而起的人中,大多數是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大秤分金銀、稱王稱帝這些一己之私而為禍一方。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對官府威脅不大,卻為平民百姓帶來家破人亡的滅頂之災。 眼前這些賊人之中,也有昌安等地的尋常百姓,或者為活命或者為眼前利益,紛紛露出猙獰的面目,化身暴民,把屠刀伸向更弱下的人。他們曾經也何其弱,先前還兇狠無比的準備殺人,如今被一刀捅穿,立刻就會哀嚎著求饒。 文宓看得甚是無趣,冷兵器時代的殺戮能使人亢奮激動,等鮮血濺滿全身,留下的只有惡心的血腥味。 文宓麻木地看著地上流賊的尸首,只希望流賊吃到苦頭以后,不敢再窺覷淳于城。 張環吩咐軍士將為首那賊人的首級斬下,拿去讓俘獲的賊人指認。看到文宓在那里發愣,還以為他是因為這場血腥廝殺而緊張,走到近前笑著拍拍文宓的肩膀笑道:“以前記得你總是頑皮,沒想到這幾年把箭法練得這么好。這一箭射得漂亮,為兄我辛辛苦苦出城一趟,頭功倒是讓你得了。” 文宓聽出他調笑的意思,許是以為自己緊張,文宓看著他臉上緊繃的肌肉,覺得眼前這老兄恐怕也是初次上戰陣,笑道:“仲平兄可別著夸我,當胸致命那一箭是壹射的。弟射偏了,射到了臉上。弟這箭法怎能比兄長指揮宿衛軍那般鎮定自若。” 張環詫異地看著文宓,沒想到他倒是實誠,跟時候不一樣了,還會話了。 兩人沒幾句,汪綜走來將沂山賊禍亂鄉里的前因后果了一遍,確認文宓射殺的是賊首,不過,是三名賊首之一畢征。 文宓聞言頓覺得哭笑不得。 張環看出他的異樣:“阿飛為何不喜?” “弟本以為射殺賊首,可以使流賊退去。沒想到射死的只是賊首之一。這畢征是此次流賊之亂的罪魁禍首,為救兄長畢通,膽敢以身犯險,公然劫獄攻掠縣城,由此可見,畢家兄弟情深義重。現在畢征死了,那畢通定會不顧一切為弟弟復仇。第三個賊首沂山賊頭目李大椎,是畢征生死兄弟,又是畢征未來的大舅哥,這兩個賊人定會率賊人攻城,或許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事已至此,多想無益。”張環見眼下情況緊急,想到賊人可能去而復返,立刻派一隊斥候去打探敵情,然后催促舒蕪速速將商隊中人帶進城內。 剛才流賊偷城時,將商隊的馬車都趕到城邊,現在已被宿衛軍奪回,有文宓跟張環情,自然能夠要回,也不用擔心被追究從賊、助賊的責任。 張環命宋獻留下打掃戰場,他帶著文宓先進城復命。 文宓臨入城才想起兩個游俠,四下找尋半晌,沒有發現他們,只好隨張環回城。 來到城下,張環對文宓道:“此次出城,為兄是奉甄公之命來接應賢弟。賢弟先隨為兄去見甄公。” 文宓自然省得,他吩咐叁肆帶舒蕪商隊跟著張環指派的宿衛軍去找住處,他跟著張環沿登城踏步上城。 “阿飛,你方才計策極好,看破流賊偷城圖謀,只是你以身犯險,甄公憂心你的安危,少時不免會責怪幾句。阿飛也知道甄公與君侯是世交,千萬莫要在甄公面前失禮。” 文宓點頭應是,這兩他不斷回憶以前的事情,知道文宓這屁孩是個標準叛逆少年,性格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張環也是看在兩家交情才出言提醒的。 來到晉國這些,遇到很多“熟人”,從家中仆役護衛,到村中相鄰,再到舊識張環,文宓都沒有露出多少破綻,再見甄德,也不擔心露餡。 文宓登上城便看到敵樓里一位峨冠紫袍,白面長須的官員正在幾個官員的簇擁下,笑著打量他。 張環報名入內,文宓緊隨其后躬身施禮:“晚輩文宓拜見甄公,多謝甄公派兵救護。” 甄德見他只是躬身行禮,心中不免有些詫異,轉念一想,此子自幼離家,禮儀不周也不奇怪,心中便不見怪,圍著他轉一圈,看他面容依稀能記起在文家看到的那個頑劣少年的影子,隨著年齡增大,舉手投足間已經沉穩許多。 甄德在文宓面前站定,讓他免禮,又上下打量一番道:“幾年不見,大郎倒是長大許多,看你今日以身犯險拖住流賊也是個有主意的,想來是在外多年學到些本事。不過你可知文侯在家日日思念你?” 大郎,是長輩與平輩對別家子弟的稱謂,一般家中男子在成年以前都是按次序排大郎、二郎、三郎。正式場合一般稱呼表字,文宓尚未成年,只能被叫排行。至于乳名,更多用于私下場合。 文宓微微冒汗,這位還真不見外,一上來就擺出長輩姿態,人在矮檐下只得低頭認錯:“甄公教訓的是,以前都是晚輩頑劣無知,回京后定會到家君面前請罪。” 甄德點了點頭,對他這態度還是很滿意的,他見識過文宓的執拗,對文宓此刻的恭順倒有些不習慣,想了想開口問道:“你離開京都之后去了哪里?” 文宓沒想到甄德在流賊逼近的情況下還有心情聊,暗自慶幸早有準備,開口答道:“晚輩回了譙郡老家,在娘舅家里住了段時間。后來,又隨鄉人來到長廣郡不其,一直住在不其山中一個村子里。” 甄德常與文俶敘談,自是知道這些,見他不隱瞞,對他的好感又多一分:“你一個人在那山里怎么過活?” “晚輩學會了打獵,偶爾還會跟鄉人一起出海捕魚貼補家用。” “漁獵為生,你倒是清閑自在。”甄德看他微黑的臉龐和精壯的身體也能猜到大概:“以后你莫要任性胡為,免得文侯日日擔心。回京都以后要收收性子,日后多勤習武藝,莫讓文侯一身武藝旁落。” 甄德擺出長輩的姿態教導,文宓只有低頭應是的份。 張環在一旁看了,退到門外,從軍士手中取過畢征的首級捧到甄德面前:“甄公,校此次出城與大郎一起設伏,大郎親手射殺匪首畢征。” 甄德先前已經得了快報,看到首級心中欣慰,伸手撥弄以下兀自插在首級上的長箭,用箭挑起首級掂量一番復又放下,笑道:“果然是虎父無犬子,沒想到你出門在外倒是練就一手好箭法。這箭射得極深,不是一石弓,應該是兩石弓,但這一箭卻未拉滿弓,或者這弓弦老舊,力道不足。若是制式兩石弓,十步之內必能射穿這頭顱。” 文宓聞言目瞪口呆,沒想到斯斯文文的甄德還是練家子,看一眼便能猜到他用的弓:“甄公明見,晚輩用的是兩石弓,這弓有些年頭了。” 甄德捻須輕笑:“你年紀能開兩石弓已是難得。這弓是你如何得來的,為何不用良弓?” 文宓已經習慣他這個老好奇寶寶,只得將遇到舒蕪商隊以來的事情一遍,很不好意思地補充:“舒蕪先生想請晚輩與他一道回京都,也好互相有個照應,便把這弓送給了晚輩。” 甄德沒想到文宓還遇到這件事,對他的意氣很欣慰,笑道:“你便如同文侯一般義氣深重,大丈夫便應救人于危難。商賈行路難,有你相伴這一路必會多得照應,送你一張弓也是應有之義。” 甄德完這話,看文宓臉上顯露出喜色,又道:“只是你年紀輕輕不應輕易犯險。殺匪首救那商賈女子與今日同流賊周旋都是行險,稍有差池你將如何脫身?嗯,前番老夫知道君侯派部曲來長廣郡尋你,卻不期能在這里遇上。自今日起,你便跟在老夫身邊,隨老夫一起回京都。” 文宓通過前面一番話,確認了兩家關系,對這結果早有準備,知道不能拒絕,乖乖低頭領命,剛答應下來,猛想起一事:“晚輩多謝甄公照付,只是晚輩曾答應與舒家人一道回京都……晚輩……” 甄德看出他的心思,笑道:“這個無妨,讓他家商隊跟在后面便可。” 文宓見他得果斷,看出這是個和善的勛貴,連忙道謝。 這話完,有長史入內稟報派兵求援之事。 甄德便不再與文宓敘談,吩咐身邊主簿將文宓的功勞記在功勞薄上,以備日后敘功請賞。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