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毛峰香味雖遜于碧螺春,卻不失清香甘潤,茶色也更濃郁,沒有煎茶的那一絲苦澀。 甄德喝了一口,滿意地點點頭,故作無意地道:“尊先傅這制茶之法極佳,大郎可曾學得此法。” 文宓早在等這句話,略平心神,答道:“制茶之法家先傅已教授于晚輩,只是晚輩從沒有用過。制茶須要親往茶樹所在,親自采摘制作,晚輩未曾有機會嘗試! 甄德點點頭,盤算一番,再問:“此茶適合何時采摘?” 文宓想了想答道:“豫毛峰可在春夏秋三次采摘,其中以春茶最佳,夏茶因帶暑氣,茶葉雖大,味道卻遠不及春茶。方才甄公所飲乃是家先傅摘的春茶。據傳那秋茶也是上品,只是眼下已錯過采摘時節! 甄德聞言,心中覺得有些可惜,不過有文宓在,這香茶早晚都是能喝到的。聽得得詳細,便知道他了解的多。來日方長,回京都再問不遲。 文宓看他不再追問,也不刻意賣弄。話已至此,點到即止,他的知識儲備量有限,本著少少錯的原則岔開話題。 文宓借著茶葉感嘆一番,茶葉喜溫畏寒,晉國土地廣袤,江北卻沒有多少名茶,川蜀南中之地也有不少名茶,只是路途偏遠,山鄉僻壤的采摘、運輸不宜。 江南茶多,可惜仍在東吳手中,不知道茶葉的興起能否引發一場滅吳之戰,或者茶葉的興起會增加東吳一項新興產業,給吳國崛起的機會。 文宓從甄德他們言談中得知,吳王孫皓殘暴不仁,不得民心,這會影響到晉吳兩國以后的實力差距。 在國與國之間的實力比拼中,茶葉是個微不足道的比重,可誰知道,這蝴蝶揮動一下翅膀,會對晉吳風云有怎樣的影響。 當然,文宓這個剛破繭而出的前毛毛蟲還沒本事攪動晉吳鳳云,他現在只有攪鬧齊王府廚房的本事。 甄德品完茶后,又訓導文宓與衛岳幾句,順便翻了文宓不送早飯的后賬,罰他去王府廚房做頓好的來。 真混成廚子了?文宓心里這個郁悶啊,若不是看甄德的護衛多,真想揍他一頓。 算了,他是長輩,還是揍王凱吧,讓你給老子上眼藥。 哦,這死胖子也有護衛,還是個大官…… 算了,做飯撐死他吧。 做什么飯呢? 文宓最愁的就是這個,昨晚在衛家受刺激了。 文宓前世對晉國認知不多,主要是歷史書里不寫老百姓的生活,寫得多是帝王將相的權謀心計,很少涉獵衣食住行。 而真文宓也是個沒見過多大世面的。文家雖是勛貴,可是不受皇帝寵信,文俶一直賦閑在家,一直被打壓,文家生活算不上豪奢。 真文宓以前是庶子,沒機會跟文俶出去見世面。他離家出走后一直生活在偏僻的不其山中,窮僻山村能吃到什么? 文宓從腦中讀盤學到的知識有限,這一路走來,沿途看到的也是市井百姓的生活。 他不愛交際,很少參加過晉國官吏給甄德準備的接風宴,失去了漲姿勢的機會。 所以他對晉國飯食的認知一直很片面。 直到昨晚,他的認知被衛家一舉摧垮,深受刺激。 看看人家吃什么,珍饈佳肴,精烹細作。 看看自己帶著主角光環,哦,對不起白,我是配角光環。配角光環也是光環啊,咋就是一路連個咸菜疙瘩都落不著吃的命呢。 文宓酒醒后,人也明白過來。 人類歷史已經走了上千年,對飯菜一道早有精深的研究。雖然還沒有炒菜,可是蒸、煮、炙、燉、熏、膾這些烹飪方法已經被千百代廚子和吃貨反復研究改良過。 從食材上來,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爬的,還有土里藏的,只要出現在人類視線中的,早被換著各種花樣吃了個遍。雖然調味料稀缺,可也不能因為軍中伙長不會做菜就以偏概全否定晉國廚工的廚藝。 現在想想,一頓炒菜和一個包子讓長公主大開眼界真是僥之大幸。 人類耕種五谷已逾千年,早把各類面食的作法研究透了。 有些方法后人甚至都不會,偶然做出來還引以為發明創新。殊不知,很多食物不是晉國人不會做,只是叫法不同。 文宓圍觀長公主一家三口享用包子時,也參觀了長公主的家宴,之后又逛了一圈集市。 他發現,晉國的面食已經很全了,只是名字沒起好,各種面食大多都叫個餅字。 譬如面條,長公主的廚工居然會做高湯掛面,而衛府的廚工會做打鹵面,用的還是牛肉醬打鹵。 文家的文則甚至會做面葉。 只是人不叫面條,人叫湯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燒餅或者饅頭往湯水里一泡呢。 湯餅就是面條,衛府廚工上菜時給文宓科普了。 湯餅是粗面條,有時也做成面片、面葉,跟刀削面類似。 還有一種叫索餅,是細面條,在長公主那里看到的就是索餅。 看那一根根仿佛由機器加工出來的,細若綿絲般的索餅,文宓很想為晉國拉面大神獻上膝蓋。 那一刻,文宓猶覺遭遇暴擊,他還指望做出來炸醬面賣錢呢,夢還沒開始就有碎了一地的可能。 晉國沒有包子,可已經有了包子的弟弟——水餃,不,應該是哥哥,因為水餃先出來的,個頭再也是哥哥。 只是人現在不叫水餃,而是叫扁食,也有的叫月牙餛飩,這只是方言不同。能做出水餃來,做出包子還遠嗎?做出煎餃都只是時間問題,或許東吳人已經做出來了,只是稱謂不同,人愛叫煎餃就是煎餃,愛叫生煎或是別的,是人的自由。 晉國史書作者絕不會詳細考究這些的,于是,習慣摘抄前人的歷史研究者就孤陋寡聞了。 另據衛家廚工無意中透漏,老衛瓘特別喜歡吃棗糒和棗餅。 棗糒是用棗子跟米摻在一起蒸的飯食,棗餅是把去核的棗塞進餅里蒸出的蒸餅。 塞棗子都會了,塞棗泥還會遠嗎?碰到個吃貨,塞蜜棗都有可能。 棗泥能塞,肉就塞不得?他都會把鴨肉塞進魚肚子里了。 吃貨推進飲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一點沒錯。 文宓細思極恐的同時,也理解了包子標新立異卻不驚世駭俗的原因。他只是憑借后世經驗把晉國飲食業往前推了一絲絲。 也只能是一絲絲,這一絲絲不足以讓他傲視晉國廚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