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良和張環還有公務,三人早早入席用了飯,便在衛府依依惜別。徐良去太尉府遞送公文,張環去皇宮上班,文宓無所事事只能回府。
還沒到文府門前,文宓便被驚得險些摔下馬來。只見府門兩側排滿儀仗,青蓋輜車停在影壁前,百余名虎賁甲士分列兩旁,披堅持銳,虎視眈眈。
莫不是又有來尋仇的?還是來抄家的?太快了吧,我剛回來一趟還沒事呢……文宓今日被欺負得產生了被迫害妄想。
這不怪他,虎賁衛只認皇帝和保護對象,遠遠便攔住文宓這閑雜人等,不許他接近府門。如果不是李達一直在門口迎候,他險些連家門都進不去。
文宓問過李達才知道,裴秀在府里,一起來的是安平王司馬孚。
文宓聽了,險些驚掉下巴。衛岳科普過這位老人家,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早年間為司馬氏奪權立下大功,卻沒有參與司馬氏篡位,聲稱一生忠于魏國,為司馬氏贏回不少聲望。據說他現年已經有九十歲,是晉國難得的老壽星。不管他來做什么,文宓都不能怠慢。
聽說安平王司馬孚是皇帝的叔祖父,司馬炎見到都要行禮,文宓自然不能失禮。他打發匆匆忙走到書房,到門口便看到里面有一鶴發老者,沒有錦衣華服,只著一件素色禪衣,正坐在那里與裴秀談話。
文宓進門依禮參拜,口中說道:“在下文宓拜見大王,在下不知大王駕臨,禮數不周,望大王恕罪。”
司馬孚搖手說道:“快快免禮,老夫不請自來也是唐突。”
裴秀在一旁解釋:“今日大王與老夫在道旁偶遇,敘話時說到你,大王便有興來府里游覽一番。如今已經品過點心,正覺得口渴,大郎準備一番,為大王泡壺好茶。”
“諾。”文宓低頭應是,再向司馬孚告罪:“有勞大王久待,在下這便去準備。”
司馬孚笑著讓他自去。
文宓立刻出去更衣,吩咐門口伺候的春香將壽字月餅每種口味的都蒸一個,再將今日從衛府帶回的秋梨切成小塊,一起蒸出來,算做茶點。
他除去小冠,脫下喜服,用淋浴草草沖洗一番,換上家居服,挽好發髻,這才又回到書房泡茶。
對于這習慣,他一直堅持認為不是裝逼格,而是為了表達對喝茶人的尊重。這說法真假難明,效果卻每每不錯。
文宓從茶罐中取出龍井,用茶荷奉到司馬孚面前,說道:“大王,此茶產自吳地錢塘湖畔,因其色新,香郁,味醇,形美,備受家先傅喜愛。”
司馬孚接過茶荷細細觀賞,見茶葉細嫩,光潔平齊,細嗅有清香撲鼻,心中喜歡,便讓文宓泡來。
文宓這邊已經洗好茶具,壺中注水三分,將茶葉投入壺中,輕搖茶壺十轉,再以鳳凰三頜首之法將水注滿,立時茶香四溢。.
此時月餅、秋梨已經做好送到,文宓不急著分茶,取過一塊月餅放在小盤之中,用刀叉切成八塊,奉到司馬孚面前,說道:“這是前日在下新做的團圓餅,味道甚好,只是略微發硬,恐大王不好克化,因此吩咐廚房蒸了片刻,請大王品嘗。”
司馬孚用盤中叉子插起一塊,放進口中,只覺豆沙甜香四溢,蒸過的月餅松軟可口。老人家很滿意地點頭稱贊。
文宓又分好一塊,奉給裴秀。
裴秀嘗過一塊,稱贊一句,見文宓面有喜色,故意說道:“先表兄教你本事,你卻偏要把心思都用在吃喝二字上,著實讓老夫頭疼。”
司馬孚笑道:“季彥,你這做傅叔的未免太過苛責,你看這團圓餅上面有壽字,這是令徒侄特意準備的壽禮,一片孝心,理應嘉許。”
裴秀輕捻胡須,笑道:“大王說的是,在下只是擔心他荒廢學業。”
說話間,文宓已經茶水分好,奉到二位面前,然后準備第二泡。長輩說話,沒有他插嘴的權利,只能應是,不能接口。
司馬孚用茶盤托起茶杯,放在唇邊輕嗅,茶香濃郁,沁人心扉,不由得感嘆:“老夫年事已高,五味漸失,平日里喝煎茶,早已品不出味道來,每次都要加入大把茶末。今日只是輕輕一嗅,便能感覺到濃郁的茶香,可見這制茶之法果然精妙。”
裴秀接口說道:“先表兄也是經高人傳授,才會以秘法制茶,今日這茶比在下前幾日喝過的香郁更濃。大王不知,此子甚是滑頭,在下若不先說是先表兄的故人,他便會打發侍女去沏茶,怕是絕不舍得用這碧螺春的。”
司馬孚聞言大笑,文宓汗顏,低頭不語。
二人喝過三泡,意猶未盡,吃著茶點,讓文宓換茶繼續泡來。
裴秀端著茶荷觀賞碧螺春片刻,嘆道:“前日在下看先表兄留下的茶經,才知道這天下好茶,多出自吳地,怕是這些茶葉喝完,只能等攻下吳地才會再有。”
司馬孚捻須輕笑:“季彥正當年,滅吳只需多待些時日,老夫這一把老骨頭怕是很難等到。”
裴秀笑著說:“大王說的是哪里話,大王如今身體康泰,孩兒輩正當壯年,定然會讓大王看到九州一統,了卻大王夙愿。”
司馬孚嘆一口氣,說道:“難啊,當年武帝(曹操),文帝(曹丕)兩代明君舉傾國之力征伐東吳,接連鎩羽而歸。而今,承平多年,百官恐已無必勝之心,老夫已多年未聞伐吳之聲。”
“文恬武嬉,不思戰必殆。”裴秀說完這話,笑一笑指著文宓說道:“不過也不盡然,在下這徒侄,好好的太學不去,每日專搗鼓些小玩物,甚是怠懶。唯一值得稱道的便是堅持習武,每日不輟。”
“哦?這倒是難得。”司馬孚眼睛一瞇,問文宓:“尊先傅早年游歷吳地,你追隨日久,對東吳有何看法?”
文宓看了眼裴秀,低頭說道:“在下不敢罔評國事。”
司馬孚擺手道:“如今只是閑談,但說無妨,你能勤習武藝,胸中必有大志。”
文宓深吸一口氣道:“在下認為,稍待時日,晉吳一旦開戰,吳必滅,晉必勝。”
司馬孚聽這類大話他聽過很多,知道多是奉承話,看在裴秀面上,捻須又問:“何出此言?”
文宓知道吹牛吹大了,思索片刻,說道:“家先傅曾經說,孟子有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陛下以仁孝治國,晉國日漸興盛,兵強馬壯,人才輩出,國力一日強過一日。吳賊孫皓,殘暴不仁,宗室親信皆被(背。用個通假字,冒充文化人)其心,假以時日,必當眾叛親離,吳地軍民盼晉國大軍如盼王師之時,東吳必將如同蜀地一般,可一鼓而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