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百零七章蝴蝶效應凡是房地產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其實,近年來,迪拜已經有跡象顯示財政不穩定,從年初就開始停工的千米高準世界第一摩天高樓,到棕櫚島項目都面臨爛尾危機。因此,這絕非如同某些投行人士所言的是突如其來的沙漠風暴。按照迪拜目前的高負債、高投資的惡意透支未來的發展模式,在今年年初金融風暴最猛烈的時候就應該倒掉,能支撐到今天,已屬萬幸。 記得去年,歐美各界人士就曾熱議迪拜何時玩完,而隨后的房地產開始低迷、失業增多和外資出逃引發的商人被捕等一系列事件,已經讓迪拜不再是投資的圣地。不說別的,只要看看英國《金融時報》一年來關于迪拜的評論,諸如《迪拜風光不再》的文章更是充斥報端,拿今年2月24日的一篇《迪拜有救了》的文章為例,文章說“人們曾希望,迪拜也許能夠渡過金融危機,而無需兄弟國家的幫助,但這種希望本月破滅了阿布扎比對自己的銀行注資43億美元,卻未表明迪拜可否指望得到類似的幫助。此舉引發了投資者對迪拜740億美元債務負擔(超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0)的不安。迪拜債務5年期信用違約互換(cds)合約的價格飆升至類似于冰島的水平,迪拜尚未脫離困境。由于缺乏石油資源,迪拜被迫大舉借貸,以便為一場很快就破滅了的建筑熱潮融資。”這就是說,早在今年年初,迪拜已經在倒塌的邊緣掙扎。 h更…《新最快…7上j 的確,迪拜不是華爾街,迪拜引發的沙漠海嘯的“蝴蝶效應”也許很難讓全球再次陷入恐懼。對于經濟率先復蘇的中國而言,迪拜“范本”意義除了包括中國銀行(601988)在內的各大行爭相聲明沒有持有迪拜的債券之外,最有的價值恐怕在于這種高度依賴投資和房地產的發展模式和我們的相似性了。站在總結以前教訓的角度看迪拜,其沒有堅實的實體經濟支撐的政府龐大投資計劃和過度依賴房地產的發展模式的確很致命,維持迪拜神話繼續的唯一前提是房價上漲。可惜的是,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統計,迪拜樓價自2008年高位急跌一半,瑞銀報告預測還會再跌30。房價的下跌,直接把迪拜拉回了原形。 對于歐美金融市場而言,盡管現在披露出的迪拜世界的苦主主要是巴克萊等金融機構,但迪拜神話本身就是這些歐美投行作為幫兇炮制出來的,他們一方面很了解迪拜的真相;另一方面,通過忽悠全球的投資者撒錢到迪拜,已經賺得缽滿瓢溢,何況590億美金的損失并非全部由他們買單。因此,對歐美金融界,迪拜不過是又一個意料之中倒下的神話而已。 美國人不是說嗎,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也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就是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沒有什么影響,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則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迪拜危機就是那只煽動翅膀的蝴蝶,而真正的龍卷風在歐洲。 說到這里,莊則棟似乎有點口渴,到上一杯咖啡喝了一口。 “歐洲?”萬家養自言自語了一句。迪拜和歐洲似乎牽扯不上什么關系啊。他們之間的距離似乎是非常的遙遠啊。 “知道希臘是怎么加入歐盟的嗎?”莊則棟問道。 萬家養無語了,這家伙的爆料越來越勁爆,萬家養已經不能用常理來度量了。只好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莊則棟得意的說道“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gd的3,負債率應低于gd的60。而希臘在2001年距離這兩個標準還相差甚遠。為此,希臘求助著名投行高盛集團。” 當時高盛看到歐洲經濟在增長,在這一過程中希臘有機可乘。歐元區貨幣匯率在當時是非常穩定的,融資成本相對比較簡單,在此情況下,歐元區其他國家愿意拿出更多的錢來支持這些即將加入或剛剛加入歐盟的“小伙伴們”。而希臘恰恰就是這樣的小伙伴。 高盛很快就為希臘設計了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幫希臘政府隱藏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賬面上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 這一被稱為“金融創新”的具體做法是希臘發行一筆100億美元的1015年期國債,分批上市,這筆國債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的美元兌換成歐元。到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將其換回美元。 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就沒有文章可做了。事實上,高盛的“創意”在于人為擬定了一個匯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臘貸出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假如1歐元以市場匯率計算,等于135美元,希臘發行100億美元可獲74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匯率使希臘獲得84億歐元。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給希臘10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數據里,因為它要1015年以后才歸還。 這樣,希臘有了這筆現金收入,使國家預算赤字從賬面上看僅為gd的15。而事實上,2004年內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后發現,希臘赤字實際上高達37,超出了標準。 除了這筆借貸,高盛還為希臘設計了多種斂財卻不會使希臘負債率上升的方法,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收入作為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現方式在統計中不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 所謂“無利不起早”,高盛的這些服務和借貸,當然都不是白白的。高盛共拿到了高達3億歐元的傭金。當年獲利6億歐元(約合793億美元),相當于其全年交易獲利的12。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20022005年間,現在的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基正是當時負責歐洲事務的高盛副總裁。意大利前總理馬里奧·蒙蒂自2005年來便是高盛的國際顧問,而希臘前總理帕帕季莫斯,在1994年2002年間擔任希臘央行行長時,參與了高盛炮制的債務作假行動。雖然帕帕季莫斯并未直接在高盛任職,但是他依然是“高盛的人”。 高盛的目的就是炮制出這些債務危機的,他們讓世界充滿債務,然后現在危機爆發之后,他們又被挑選出來處理這些問題。整個歐元區成了一個高盛集團的項目。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