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光朝熱衷于聯虜平寇之策,派出使團與清庭和談成了當務之急。
前都督同知總兵官陳洪范便自告奮勇,請奏北使,隨后又招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檢都御使左懋第,太仆少卿馬紹愉,三人組成北使團。
弘光朝廷派出北使團與清庭和談,本應該有個明確的方案,作為討價還價的基礎,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左懋第出發前,弘光朝還沒拿出個具體方案。
弘光帝令諸部長官商議,或言“以兩淮為界。”高輔宏圖曰:“山東百二山河決不可棄,逼不得已,當界河間耳。”馬輔士英曰:“彼主尚幼,與陛下為叔侄可也。”
八月初一,馬紹愉致吳三桂信言,講定和好之后,便以叔侄之君,兩家一家,同心殺滅李賊,共享太平。
弘光君臣意圖明、清分境而治,弘光為叔,福臨為侄,多少要給老大帝國留些面子,可此等想法又是何其幼稚。
不說其它,北京乃國之故都,陵寢皆在北,成祖皇帝,列宗之弓劍已藏,先帝先后之梓宮未奠,庶民尚依墳墓,豈天子可棄陵園?
再說弘光君臣將希望全壓在清軍一方,自身卻不編練兵馬,不思北進討賊,卻希望滿清消滅李闖,而后與之和平相處,簡直一廂情愿。
北使團主使左懋第出使前,便覺得事情不妥,于是又,欲沿途收拾山東,結連吳鎮,以待將來有變,然而史可法、馬士英等朝廷重臣卻聯虜心切,聽不進他的意見。
左懋第路過泗州時,與史可法相見,欲再行勸說,史可法卻言:“經理,具耳;通和,詔旨也。公宜急行毋留。”
左懋第只能違心地踏了北行之路,途徑山東時,趙應元等諸路義軍都愿意為弘光朝效命,可他畏于朝壓力,都不敢用,只能好言勉勵而已。
行至京師,北使團捧弘光御,從正陽門入城,清庭將他們安置在鴻臚寺居住,派兵嚴加防范。
隔日清庭禮部官員來鴻臚寺問:“南來諸公有何事至我國?”
使臣答道:“我朝天子問貴國借兵破賊,復為先帝發喪成服,今吾等赍御來致謝。”
清朝官員說:“有可付吾門。”
使臣告以御應面遞清庭最高統治者,不能交給禮部,清官蠻橫道:“凡進貢,俱到禮部轉啟。”
左懋第等人不由得大怒,言所持為天·朝國,不是進貢,清庭官員卻不予理會,雙方堅持不下,遂不了了之。
隨后幾日,清庭又想方設法侮辱北使團諸人,欲使其屈服,清內院學士剛林蠻橫無,甚至威脅要發大軍攻取江南,左懋第內心惱怒,以“江南尚大,兵馬甚多,莫便小窺了”回敬于他,雙方又不歡而散。
隨后清庭又派兵收繳了北使團帶來北京的財物,并欲將使團驅除出京,令其南返,揚言隨后便發兵南下。
左懋第見清庭毫無和談之意,便退而求其次,欲拜祭崇禎皇帝,可剛林卻斷然拒絕道:“我朝已替你們哭過了,祭過了,葬過了。你們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烈皇帝活時,賊來不發兵,烈皇帝死后,擁兵不討賊。烈皇帝不受你們江南不忠之臣的祭奠。”
隨后剛林又取出一道檄,當場宣讀,指責南京諸臣,“不救皇帝為罪一,擅立弘光為罪二,各鎮擁兵虐民為罪三,旦夕發兵討罪。”
事已至此,北使團使命徹底失敗。
次日,清庭便派員領兵三百,壓送使團南返。
十一月初一時,使團被押送至天津,隊伍的陳洪范卻起了別的心思。
弘光朝派陳洪范為北使要員,本意是考慮到他久經行伍,且與吳三桂有舊,便于聯系,卻不知他早已有了投降清庭之意。
早在六月十六日時,降清的明朝參將唐虞時,便奏多爾滾,“若慮張獻忠、左良玉首鼠兩端,則有原任鎮臣陳洪范可以招撫。臣子起龍乃洪范婿,曾為史可法標下參將,彼將領多所親識,乞令其赍諭往招,則近悅遠來,一統之功可成矣。”
多爾袞很快同意了對陳洪范實施招撫,便令降將唐起龍于北使團必經之路等候,偷偷與陳洪范相見。
北使團使命失敗,使得陳洪范下定決心倒向清庭,為了將自己賣個好價錢,他暗寫下奏報,讓多爾袞留下同行的左懋第、馬紹愉等北使團成員,只讓他一人南返,好于途替清庭招降四鎮人馬。
多爾袞得了他的密奏,頓時大喜,隨派遣大學士詹霸帶領四五十名騎兵星夜南下,在十一月初四時,終于在滄州南,將使團隊伍趕。
左懋第見清軍要將北使團諸人拘回北京,卻獨讓陳洪范南下,心里頓時一沉,已經猜到陳洪范可能降清,不由得萬分焦急。
陳洪范離開隊伍一路南下,北使團則在清兵的押送下往北行走,默默趕路,左懋第沉著臉思考著清庭的意圖。
無需其他詭計,那陳洪范只需到了南京后,大肆散布和平的信息,謊報清庭已經接受和談,讓南方諸臣疏于防范,后果便不堪設想。
一路間,左懋第憂心忡忡,食物也難以下咽,臉色難看的他已經形同花甲。
隊伍行進在北直隸境內,這里是清軍控制的地區,不用擔心安全,領隊的詹霸便讓隊伍停下休息。
可是他卻不會想到,在離他們幾百米外的樹林里,卻藏著一支足有一千來人的人馬,他們服飾混亂,看不出旗號,也不知是義軍還是馬賊。
看著清兵翻身下馬,躺在路邊休息,一名顯得有些痞氣的探子,丟下嘴叼著的雜草,慢慢的爬起來,而后悄然退回樹林。
林里的人馬也沒想到會遇見一股清兵,北直隸一馬平川,如果被清兵騎兵咬,那他們多半是兇多吉少了。
探子回到林子里,便連忙摸到一道服巾的男子身邊說道:“公子,五十名騎兵,三百名步卒,還拘押著十幾名大明官員,打還是不打?”
探子正是劉順,而道服男子自然便是從青州遁走的王彥。
青州一戰,義軍攻破了清軍北大營,燒了和托大批物資,還搶走了不少戰馬,讓和托十分腦怒。
雖然攻下青州,可他還是覺得丟了面子,心一口氣實在難以下咽,于是便帶著清軍四處尋找山東義軍,展開瘋狂的報復。
青州事變失敗后,義軍也不敢再次奪取山東大城,而因為青州聚集起來的諸路義軍,只能流竄作戰。
為了肅清山東,和托、李率泰等人精銳盡出。
在精銳的八旗兵追繳下,剛取得一次勝利的義軍還沒來得及喜悅,被殺得大敗。
山東義軍多達十余萬,人數雖多,可畢竟不是正規的官軍,也不是久經戰火的流賊,缺乏訓練和經驗,無法與清軍騎兵抗衡,又不敢占據城池,只能遁入山林,疲于奔命。
昏迷不醒的王彥被劉順等人護著,跟著義軍一起東躲西藏,十多萬義軍被清軍連續擊敗,人數迅速減少,眾人在山東也待不下去,便決定離開山東,另尋出路。
他們本想南下淮南,去投史可法,可和托欲殺王彥而后快,對山東義軍恨之入骨,在南下之路布置了重兵把手,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帶著王彥流串到北直隸一帶。
同山東相,北直隸被清軍攻占多日,義軍早已被清兵肅清,清軍防守反而寬松許多,王彥他們流串進來多日,都沒被清軍發現。
林子里,一千多義軍,是山東幾路義軍,十多萬人馬僅存的精華,他們趴在地不敢發出一絲聲響,這段時間以來,每日面對清兵的追殺,使他們練了一身保命的本領。
這時王彥聽了劉順的話,不禁皺眉思索,北直隸一馬平川,若是不能全殲這支清軍,一旦行蹤暴露,他們極有可能又將面臨一場追殺,但是用三百多人看押的數十名大明官員,卻又引起了他的興趣。
一番權衡利弊后,王彥決定還是干一票,一是因為他們急需補給,二是因為他們人數清軍多三倍,三是他覺得被拘押的官員身份不會一般,值得冒險一救。
當下王彥便叫來王威,錢一楓等老兄弟,各帶數百人馬,約定分進合擊之計。悄無聲息間,他們便分成三路,將清兵包圍起來。
對于危機,路邊休息的清兵全然不覺,也不怪詹霸大意,此地離滄州不過十里,他怎么可能想到,有人會如此大膽,在此偷襲。
清兵們或躺或坐在路邊,有的閉目養神,有的悠然喝水,正清閑間,一片箭雨襲來。
只聞得“嗖~嗖~嗖~”一陣勁風襲來。
清兵瞬間在一片慘叫傷亡數十人,這頓時便引得隊伍一陣混亂,那詹霸乃是臣,哪里見過如此場面,差點直接嚇成腦癱。
“兄弟們隨我殺虜”
王彥一抽腰刀,身旁的義軍便一躍而起,猛然向路邊清軍沖來。
“公子有令莫放走一人,給我殺啊”
吶喊身從三面響起,堵住的清兵前進后退之路。
此時的一千義軍,與守衛青州城的趙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他們轉戰大半個山東,與清兵交手數十次,雖然一直被追著打,可卻練了一身臨戰的本領。
秦尚行手下原來有兩三千號人,在清軍追殺之下,只剩百余騎兵,三千人選一百人,淘汰例三十一,剩下的自然都成了精兵。王彥這一千人馬,由數股殘存的義軍組成,是山東義軍的精華。
一陣沖殺,見義軍如同虎入羊群一般,瞬間殺死大半清兵,令一旁被拘押的左懋第等人頓時震驚了。
“左大人?”
突然一聲呼喚,將左懋第的目光從激戰的義軍身拉回來,看著不遠處一提刀男子,頓時驚訝道:“王士衡”
“大人怎么在此?”
“士衡怎會在此?”
兩人一對視,不由得同時問道。
“唉~一言難盡啊”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