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臨出逃后不久,姜有光的步軍首先趕到北京城下,李定國、姜襄于次日趕到,王彥領的主力則到了通州,于六月十五日移駐北京東郊,完成了對北京的包圍。……
王彥到了北京之后,得知福臨已經(jīng)逃出北京,隨召集追擊的秦尚行、譚泰到大帳相見。
兩人來到大帳給王彥行禮,然后各自呈一個木盒子,里面一個放著常阿岱的人頭,一個放著岳樂的首級。
這是兩人追擊的成果,一人一枚郡王首級,雖然不怎么值錢,但也算功勛一件,怎么說也是陣斬了個王爺。
“殿下,卑職無能,終是晚了一步,沒能截下福臨”秦尚行行禮說道。
一旁的譚泰也行禮道,“卑職殺了常阿岱,追出古北口,深入草原一百余里,因為遇見蒙古人,所以才退了回來。”
王彥點了點頭,讓兩人起身,然后問道,“這么說福臨小兒是去投靠蒙古人呢?”
“回稟殿下,看路線,應該是去投靠科爾沁了”譚泰抱拳回復,他是滿人對關外蒙古部落的分布,較了解。
王彥見兩人神情都有些郁悶,為沒抓住福臨而有些懊惱,他隨即擺了擺手,“跑了跑了,不打緊”說著他語氣一變,“科爾沁若是敢收留福臨,孤會讓他們好看”
福臨跑了,雖然有些可惜,但并不算什么要緊的事,等打下北京,稍微安定之后,王彥肯定要征伐蒙古,消除明朝北疆的隱患,到時候遲早將他抓回北京。
當下王彥夸獎了兩人幾句,特別是譚泰,便讓兩人退去。
此時,天下人都能看出來,北京已經(jīng)是明軍的囊之物,看不出的只是明軍將以何種方式拿下北京。
王彥才將北京圍定,南邊有大臣過來,請楚王與眾將士卒,務必保證北京不被毀壞。
這是給王彥出難題,不過算大臣不說,王彥也會盡力保護北京,像當初攻打南京時一樣。
如果是個純粹的武將,或許沒這個覺悟,但王彥人出身,知道北京城的建筑都是瑰寶,宮廷內(nèi)收藏的器物、籍、字畫,更是歷代收集而來的國寶。
要滅亡一個民族,必須摧毀他的化,國經(jīng)歷多少更替,之所以還是國,是因為化還在。
化怎么傳承,是靠籍傳遞精神,靠畫、器物、建筑來傳遞審美,落實在一個個事物,王彥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
這時,北邊明軍將北京圍定,南邊的大臣們眼看著要光復神京,一部分人便開始琢磨著,是不是該籌備還都呢?
南京雖好,但是終究北京才是大明的首都,而且還都北京,也代表著明朝洗雪了十多年的恥辱,宣告天下,大明又站起來了,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
這部分朝臣的提議,很快得到了大學士堵胤錫的支持。
他認為明朝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南京作為都城,實在是遠了一些,指揮不便,還是要早些還都北京。
這是堵胤錫支持還都的重要理由,除此之外,北方剛剛光復,權力出現(xiàn)真空,楚王的勢力主要集于南方,還都北京能一定程度,能夠限制楚王,也能讓被打壓到邊緣的帝黨,能夠獲取一定的空間。
還都之事,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對,而且反對的人還不少,確切的說是占了朝的絕大多數(shù)。
地理位置和明朝的版圖而言,北京的位置實在太接近邊疆,明朝國力強盛時,作為都城尚可,但是一旦國力衰弱,顯得太過被動,像敞開胸口,擺在敵人面前一樣,太過被動。
這像下象棋一樣,大帥要躲在后頭,而北京的位置使得明朝老是被人將軍,兵臨城下有好幾次,傷士氣不說,還影響其他戰(zhàn)場的布局。
如當年遼鎮(zhèn),局勢其實還不錯,滿人攻擊基本碰釘子,但皇太極卻繞開遼鎮(zhèn),攻擊北直威脅北京。
如果明朝京師不在北直,皇太極也不敢繞過遼鎮(zhèn),他要是繞過來打北直,那遼鎮(zhèn)敢直搗沈陽,可因為京師在北直,遼鎮(zhèn)不得不先救京師,這是被人捏住了七寸。
反對還都的人,除了從軍事說事之外,主要還是因為建都北京,可北方卻養(yǎng)不起北京,每年都要從江南調(diào)運物資,多半都消耗在路,不劃算。
總之從地里講,北京不適合做明朝首都,從軍事講,也有很大的弊端,從經(jīng)濟和化講,也沒有優(yōu)勢。
唯一的好處,是能夠近指揮,使得朝廷能重視北部邊境,而這一點也是南京的缺點,無法顧及北疆的安全。
這部分人反對還都,除了正當理由之外,也有私心,除了不愿意給北方輸血之外,也因為南京朝廷的官僚主要是南方人,他們自然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大本營,而且首都在南京,南方話語權更重,朝廷的政策也更加傾向于南方,對于官僚士紳都有利。
現(xiàn)在北京還未打下來,南面的朝堂和民間已經(jīng)沸騰起來,據(jù)說國子監(jiān)還進行了一場是否還都的大辯論。
除了還都之事,南京城內(nèi)還刮起了幾股其它的邪風,不少人已經(jīng)計劃怎么迎接楚王殿下德勝還朝了。
南京的官集團,在這種情況和氣氛下,私下里頻繁的聚會,分析商議站隊的問題,重新審視他們的利益。
王彥對于南京方面的消息,對于是否還都,他也尚在考慮,不過這些事情,沒有必要現(xiàn)在弄清楚,等拿下北京之后,再想也不遲,所以他并不著急。
此時,雄偉壯闊的北京城,被四面包圍,城的清軍往城外張望,但凡目力所及之處,全是軍營,真是圍得如同鐵捅一般,連只蒼蠅也別想飛出去。
在王彥移駐東郊之后,二十余萬明軍,將北京圍定,只等他一聲命令,士氣高昂的明軍,算硬吃,也能一口吞下北京城。
原大戰(zhàn)結束了兩個多月,明軍勝利的喜悅還沒有消散,各部將士卻修養(yǎng)的差不多,將領都信心十足,摩拳擦掌的準備大干一場,但是王彥卻始終未下攻城的命令。
北京肯定能拿下,但是城的百姓畢竟是大明的,城的宮殿也是明朝的,打起來難免有所損傷,再者,清軍已經(jīng)窮途末路,沒了退路,能勸降還是勸降,免得玉石俱焚,不劃算。
將領們急著拿下北京,好論功行賞,王彥只能安撫他們,“北京一座孤城,算尼堪兵精糧足,又能抗到幾時?關外我們占了,關內(nèi)剩下這么一座孤城,困也困死他。尼堪要是識時務,愿意投降最好,他要是非要一條道走到黑,那孤便成全他,讓你們甩開膀子攻打,也不遲”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