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可望聽了虞胤的話,不禁一愣,心郁悶,虞胤是戶部尚,既然知道了這個情況,為什么不進行控制,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事會給金國帶來的影響。手機端 m.. 虞胤似乎是明白他的疑惑,于看著他解釋道:“王爺經營西域,對于原之事,或許還不夠清楚。王爺還不知道,今歲年初,明國提出了擴軍二十萬的議案吧。” “擴軍二十萬?”孫可望聞語一驚,隨即又沉默下來,臉色較難看。 明軍數目起初在五十萬左右,北伐之后收編姜襄和一些義軍,人數增加到六十萬,再擴軍二十萬,那有八十萬,將對金國形成碾壓之態。 虞胤看了他一眼,接著又道:“內閣已經決定再擴軍五萬,朝廷需要銀錢,王爺懂了吧” 孫可望沉默半響,慢慢點了點頭。 “我大金朝,自有國情在此呀”虞胤嘆了口氣。 孫可望在心慢慢將這事理順,明朝擴軍二十萬,光擴軍的數目,已經與金國的正兵一樣多了。 明朝的總兵力,怕是會接近八十萬,而金國要與明朝相抗,則至少需要有明朝三成以的兵力。 明朝擴軍,金國朝廷不得不跟著擴軍,但是金國的財政,卻又不明朝,只有明朝的五分之一左右。 金國要擴軍五萬,朝廷沒有錢,所以縱容民間改麥種棉。 孫可望想通之后,卻不禁皺起眉頭,“虞部堂,擴軍我不反對,但沒有別的辦法嗎?這樣有了銀子,缺了糧食,不是飲鴆止渴嗎?況且到時候糧價一漲,朝廷又怎么辦?” 這些問題,金國朝廷其實早想過來,所以孫可望一連三問,虞胤臉依然沒有波動。 “實話告訴王爺,這件事,內閣商議了很久。確實沒有別的辦法,而且這件事也沒有像王爺想的那么嚴重。”虞胤道:“這事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我看王爺一路奔波,也沒吃東西,正好午時了,我讓人備點酒菜,我們邊吃邊說。” “不吃,虞部堂還是給我先說一說,讓我心里有個底。”孫可望哪里有心情,金國的成敗,也關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他怎么可能不擔心。 虞胤搖了搖頭,不過還是讓人備了幾樣小菜,備一壺吳酒,送到房里來。 等下人備好,虞胤讓孫可望入座,為他滿一杯,“朝廷禁止民間釀酒,這壺是我的珍藏,是韓相公從吳地帶托人弄來,送我了幾壇,我一直沒機會喝,今日與王爺同飲。” 孫可望在金國的官,并沒有多少朋友,他能與虞胤相處好,主要是因為虞胤與他共事之后,發現孫可望的能力和為人并不壞,并不在乎他流寇出身,而孫可望也對虞胤十分尊敬,不因為自己是王爵而擺什么架子,所以兩人才成為了朋友。 孫可望無奈,只得桌,虞胤給他滿了一杯后,坐下來,看他的樣子,便開口說道:“總之不管怎么說,明國擴軍,我們大金也必須要擴。這擴軍需要銀錢,本來內閣是想像王彥主持明國政務時一樣,向國內士紳和商人借貸一筆銀子,用來擴充新軍······” 孫可望見此,不禁問道:“那為何不借呢?” 虞胤苦笑一聲,“借是借了,不過卻沒有借到多少。” “這是為何?他們不肯嗎?”孫可望臉色一寒,他本想說不肯,想辦法治他們,但是這話要是傳出去,他以后怕是回不了長安了。 “常言道,有借需有還。”虞胤搖了搖頭,“不是他們不借,是不敢借。王彥當初能借到錢,原因是明國在戰場連連大勝,開海政策,又令明國賦稅每年都在增長,他有償還的能力。而我朝失去了清國的市場,最近與玉茲的貿易也受到了影響,收入沒有明顯的增長,再加與明國的戰爭,少有勝仗,所以豪紳和商人不看好我朝賦稅的增長。” 虞胤拿起酒杯,小抿一口,“簡單來說,如果朝廷今歲借款之后,明年賦稅的增長,不夠償還債務,而第二年還須要借貸,那么始終沒有還清的可能,所以借不到什么銀錢。” 孫可望明白了,是民間其實并不看好金國了。 想到這里,他不禁將桌酒杯,端起猛然一飲而盡。他有的是辦法治這些人,但是被官紳把持的金國朝廷不會讓他那么去做。 孫可望仰頭飲完一杯,將酒杯重重放在桌,也不吃菜,而是開口問道,“所以朝廷縱容民間將麥田改種棉花,希望通過布匹貿易,來獲得擴軍的銀子?可是這樣糧食怎么辦?” 這幾年關地區恢復的不錯,基本告別了糧荒,所以他們還不覺得糧食的緊張,但孫可望在西域,便覺得糧食尤為可貴,他的五十萬屯戶,至今都要靠關接濟一部分糧食。 虞胤給他倒滿,然后說道:“糧食的事情王爺不用太擔心,我事先說過了。雖說有許多人改種了棉花,但是朝廷也正在想法推廣苞谷、番薯、土豆等物,這些東西可以在旱地種植,而且畝產麥子還高,糧食的問題,會得到緩解,所以王爺不用太過擔心。” “苞谷、番薯、土豆?那是什么?”孫可望不禁疑惑了,“旱地可以種,產量還高過麥子?” 他去西域不久,回來盡聽怪事,先是聽說什么莫臥兒人口九千多萬,大金和明國加起還多,現在又聽什么苞谷、番薯、土豆能旱地種植,產量還能超過麥子。他臉滿臉都是疑惑。 虞胤笑了笑,“這是我朝從明國弄來的新作物,那番薯和土豆的產量,才剛得到,還不確定產量,但是苞谷已經在延安等地種植了,地方官員反應漲勢很好,產量因該不錯。有這些東西,麥子減少的產量,因該能補回一些,所以糧價不會漲的太厲害。” 孫可望見虞胤說話不像是作假,而起虞胤也沒有必要騙他,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內閣允許民間改種棉花,也可以接受了。 虞胤見孫可望端起酒杯,有些失神的把玩著,便端起來與他碰了一下杯,然后說道:“士紳百姓逐利,種棉有利可圖,皇想禁也禁不住。其有不少田產,都是永平王,還有韓相等人的,禁止種棉不可能在內閣通過。眼下朝廷只能適當的控制,然后一面大力推廣新作物,一面收取棉布貿易的賦稅,解決擴軍的銀錢。” 雖然說眼下的方法,確實能為金國帶來一筆財富,不過孫可望聽了之后,還是有些失落。 虞胤見他失神,不禁開口問道:“王爺再想什么?” 孫可望嘆了口氣,算是接受了虞胤之前的說法,他將杯之酒再次飲盡,然后開口道:“我再想明國擴軍二十萬,我大金如此被動,被明朝牽著鼻子走,要是他再擴個十萬人,或者恢復明初時的百萬大軍,我朝該怎么辦?還能跟著他們的步子,也繼續擴充大軍么?” 孫可望這話可是說在點子了,虞胤嘆了口氣,“怕是再擴下去,大金自己垮了。” 兩人一陣沉默,面對現在的明朝,他們實在很難有翻盤的機會。其實金國內不少,都不太看好金國未來的前景,包括虞胤在內,他是戶部,最知道金國與明朝在實力的差距。 孫可望這次自己拿起酒壺,給虞胤和自己倒滿,然后抿下一口酒后,兩人都是干喝,也不吃菜,“眼下的時局,這樣被動的跟隨明國的腳步,實在不是策,朝廷遲早會被明朝拖垮,內閣和皇可曾想過什么破局之策?” 孫可望畢竟是亡過兩次國的人,他看問題還是很尖銳的。眼下的局勢是明朝越來越來強,金算發展慢一點,都算是不斷地被拉開差距。 這樣下去,金國肯定守不住關,必然會走向敗亡。金國想要生存,必須要破局,有殺出一條血路的辦法,否則會被慢慢耗死。 當年張獻忠在四川也是迫于形勢,不得不北抗清,尋找破局之策,后來孫可望從云南北,奪取川南,也是想要破局。 雖然他兩次都失敗了,但這并不是說他破局的想法有問題,他當初要是窩在云南,最多茍延殘喘幾年,現在估計也已經被明朝滅掉了。 虞胤又嘆了口氣,“怎么沒想,朝廷已經與東吁聯合,但是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好辦法。東面是明軍,朝廷根本不敢有所動作,北面是漠北蒙古,朝廷也不敢動,怕一旦對漠北蒙古動手,明朝便會同我們開戰。” 金國的東面和南面是明朝這個強敵,堵住了金國的發展之路,北面的漠北蒙古可以成為金國的一個兼并對象,但是明朝不可能允許金國兼并漠北蒙古,所以三個方向都走不通。 說著,虞胤看著孫可望,想起一事,不禁忽然問道:“王爺這次回長安,不知是為了何事?”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