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一場大風雪影響明朝對金國的作戰,山西、河北、遼東等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雪災,大雪壓垮房屋者不在少數,官府不得不發動士紳組織救援。 燕山北面的蒙古草原,已經是白雪茫茫的一片,各個臣服于明朝的蒙古歸義,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雪災。 游牧民族抵抗災的能力,比中原王朝要弱許多,一場雪災下來,就足以摧毀一個部落。 不過在長城一線分布的歸義蒙古,因為有明朝的支持,他們的日子還算好過。 明朝為他們建立秩序,劃定牧場,養的牛、羊、馬匹都能賣給明朝,他們為明朝提供的肉食、羊毛、皮革,可以換來許多糧食和鹽巴,所以即便是牛羊大量凍死,有之前的儲備,來年也能挺過去。 燕山以北,灤河發源地壩上高原,一座堡壘在白雪皚皚的草原上聳立著。 這是定北堡,明朝擊敗漠南蒙古和漠東蒙古后,在此建立的一座軍堡,堡壘的結構參考了南洋荷夷的堡壘,筑成棱形,管理方圓近百里的牧場。 定北堡并不大,主要是軍事用途,偶爾也租出一部分,給來往蒙古的商號作為倉庫。 為了減少補給的壓力,堡內沒有平民,只有五百騎兵駐守,他們的職責是禁止各部越界游牧,處理各部族的矛盾,然后收取賦稅。 這樣的堡壘不只定北堡一座,他們通常深入草原百里,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明朝才能對草原進行管理。 明朝將歸順的蒙古大部落,拆分成千人左右的部落,讓他們接受管理,意圖在弱肉強食,部落兼并的草原上,建立一套穩定的秩序。 見堡容易,維持很難,特別是糧食的輸送,不過對此明朝以有策略,一方面向各部收取牛羊當做賦稅,一方面進行羊毛專賣制度,讓牧民將養毛送到堡壘,而商號想要羊毛,就得幫朝廷運輸一批糧食到堡壘,然后才有買賣羊毛的權利。 這個靈感來自于明朝早期的鹽引制度,而實行起來,確實也減輕了明朝對蒙古的統治成本,不僅減少了付出,還有些余利可圖。 就近年來,隨著明軍在草原站穩了腳跟,明朝對歸義蒙古的統治,還真有一定成效,明朝控制下的長城沿線,近兩年以來,可以十分安寧。 不過有得就有失,安寧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歸義蒙古自然也會逐漸喪失野性,戰爭**隨之降低。 畢竟人始終還是渴望秩序,搶劫風險太高,如果能好好生活,人生安全有個保障,即便是游牧,也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共治八年十月底,草原的雪下得又早又大,蒙古草原白雪皚皚,要是以往必然是個大災之年,沒法活下去的蒙古人又得南下打劫,不過今年的情況,卻有所改變。 這時在一片白雪覆蓋的大草原上,十多個歸義蒙古,穿著臃腫的棉衣,帶著羊皮氈帽,正趕著六七百頭牛羊,往東面的定北堡趕去。 領隊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蒙古漢子,他是定北堡西面赤赫部的副千戶,領著部落內的十多個漢子,準備趕著牛羊去你關內換些糧食、鹽巴和棉布。 今年雪大,氣又冷,部落里的牛羊已經開始凍死,牧民照看不了太多的牛羊,所以決定趕一批到關內出售。 現在已經是年底,關內早就開始準備過節,牛羊肉的價格上漲的一些,他們正好出售之后,換些糧食、茶葉等草原上需要的東西回去。 要是往年遇到這種雪災,那他們只能看著牛羊一頭頭的凍死、餓死,然后爛掉。 來年他們就不得不把那些剩下的牛羊也宰殺吃掉,等沒了牛羊,整個部落就會發生饑荒,他們就只能拼命去搶別人的糧食和牛羊。 今年他們可以將牛羊趕入關中出售,換一批糧食回去,來年多吃糧食,少吃肉,讓挨過冬的牛羊可以繼續繁衍,生出更多的羊羔。 在為首的漢子身后,一個十多歲的少年,騎在馬上跟著,他鼻子被凍得通紅,不停的流著清鼻涕,他忙用袖子擦了擦,哈著白氣問道:“阿巴大叔,還有多遠要走啊!” 明朝給歸義蒙古賜了八個漢姓,為首蒙的古漢子有漢名,不過才取沒多久,自己都叫不順,少年還是習慣叫他阿巴大叔。 “不遠了,再走十多里就是定北堡,等交了稅,拿了通關文碟,我們就南下去關內的市場。”漢子笑著回道。 歸義蒙古要去關內貿易,得先到附近的軍堡交稅,留下一些牛羊作為軍堡的口糧,然后軍堡的官吏會給他們通關文書,標明貨物的數量和種類以及隨行人員,他們便可以通關,進入長城以內的市場交易。 這兩年漠南平靜,沒有打打殺殺,也沒有人來搶奪牧場,關內和遼東的商人也愿意過來,帶來的商品價格也低了些,歸義蒙古的日子普遍好了許多。 以前因為不太平,各部紛爭,商人也不敢來,所以一個鐵鍋,一斤茶葉,就能換他們一頭牛羊,現在商路通了,來的商人一多,貨物也多,價格降下來,他們能換到跟多的物品,日子自然好過。 今年來,部落光是剪剪羊毛,就已經換了許多茶葉和鹽巴,所以阿巴大叔的心情很好。 少年聽能去關內,不禁一陣興奮,阿巴大叔看他的樣子,笑道:“明年你就十五了,要是你想去關內,可以找你父親,讓他送你到南京去學習,見見世面,順便幫叔給你阿滿哥帶點東西過去,他在南京據開銷很大。” “真的么?”少年有些興奮起來。他大哥去年被送到南京,前不久回來了一趟,帶回許多好東西,把關內形容的像堂一樣,少年十分神往。 對于臣服的歸義蒙古,明朝每隔一段都會給每個部落幾個名額,送十多歲的歸義少年,去南京學習,然后送到軍中服役三年,再看功績送回來接受歸義千戶、副千戶、百戶等官職,幫助朝廷管理部落。當然他不愿意回來的也可以放棄,選擇留在關內。 這些名額掌握在部落的頭領和軍官手中,算是一種特權,少年是部落頭領也就是明朝封的千戶的兒子,要個名額不成問題。 漢子抬起頭來,“當然,不過去南面,你得先取個漢名,還要學漢話。去了之后,要是考試沒過,被趕回草原,就給你阿爸丟臉了。” 對于明朝而言,首先要吸收的必然是歸義中的人才,只有把人才吸引過來,才能為明朝跟好的管理蒙古草原。 這個考試是對那些歸義少年的一個考察,當然考察中最關鍵的部分,是關于政治的考察,看他們經過學習之后,是否足夠親明,將自己視為明人。 通過政治考查的才有資格繼續學習,然后回去接受父輩的官制,如果覺悟不夠,那就只能被遣送回去放牛。 少年有些激動,又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阿巴大叔放心,阿巴要是讓我去,我一定不給他丟臉。” 漢子點了點頭,對著少年笑了笑,然后抬頭看了看色,忽然對身后的幾個歸義漢子道:“色不早了,我們要在黑之前趕到定北堡,大伙速度加快一些。” 大冷,冰雪地的,在外面過夜會很艱難,阿巴叔完一句,便讓少年也幫忙驅趕牛羊。 當下眾人便不停的吆喝著,少年尤為干勁十足,他與十多個騎馬的漢子趕著數百頭牛羊,在白茫茫的草原上,慢慢的移動著。 一行人懷著愉悅的心情趕路,可就在這時,打馬在前的阿巴大叔卻臉色忽然一變,猛的扭頭看向北面,他只覺得大地忽然顫抖起來。 雖然這兩年來,歸義蒙古不識刀兵,乘了為明朝放牧的牧民,不過阿巴大叔顯然很熟悉這種聲音,那是騎兵奔馳,萬蹄踐踏大地的動靜。 其他的歸義蒙古也感覺到了動靜,紛紛向北方望去,遠處白色的草原上,忽然出現了大片的黑色身影,數以千計的騎兵出現在他們的視野里。 這時,原野上傳來了一陣陣低沉的號角聲,騎兵急速的奔馳,聲聲的號角不斷在原野上回蕩,大隊騎兵殺氣騰騰的無邊無際地列隊疾馳。 歸義蒙古只見視野中,出現一面大纛旗和大隊舉著長槍,掛著弓箭的蒙古騎兵。 阿巴大叔頓時臉色蒼白,當即一聲驚呼,“不好!是漠北蒙古!” 一場大雪讓漠北蒙古遭了大災,牛羊凍死大半,他們沒有選擇,明知道明朝強大,但還是只能南下搶掠一波。 很快出現的蒙古騎兵,就發現了遠處的歸義蒙古和他們驅趕的牛羊,為首的蒙古首領,向前一指,近千騎兵便向他們猛撲而來。 “快逃!不要管牛羊!”阿巴大叔驚恐的呼喊一聲,當機立斷令道:“快去定西堡!” 一行人丟下牛羊,便向東奔逃,只片刻,蒙古騎兵便呼嘯著殺來,幾名歸義漢子逃跑不及,被騎兵射落下馬,尸體墜落在雪白的草原上······ (求支持正版,感謝訂閱,月票,推薦。)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