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族的某個神國內,十名面容模糊,甚至形體都若隱若現的主神出現了,他們圍成一圈,周圍是虛空,且有重重禁制,沒有誰可以竊聽他們談話。 其中一名主神道:“前段時間,我們的成員中,又有三個成為安息皇族。現在安息三大皇族之中,都已安插了我們神族。如果舉事,我們有七成把握控制三大皇族。” “不急。”另一名主神道,“先讓三大皇族內訌,把不是我們勢力的安息勢力消耗掉。” 第三名主神:“沒想到安息大陸會發生那樣的變故,原本以為,安息文明會湮滅,我們正好取而代之。可如今看來,我們只能用其它的辦法了。” 第四名主神:“原本這祖源大陸對我們而言,已不再重要。可偏偏祖源大陸上的生命之海內,藏著生命的終極奧義。這終極奧義,是被一位超級強大的宇宙級生靈封印在此的。若能得到此奧義,我們神族一定會成為億萬宇宙的主宰。” “是啊,以生命層次劃分,我們還只是初級生命,到了造化級,也只是中級的生命。那終極奧義中,可能包含著突破高級生命體的秘密,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拿到。” “那個世界,真的十分殘酷,我們的確要好好的準備。” 葉少白游歷各地之時,兩位大菩薩,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分別攜三千弟子,進入三族共用的區域傳教。在佛陀眼中,生靈平等,沒有人或安息的區別,任何生靈只要通悟,皆可入教。 佛教的教義,在于尋找解脫之道,斬斷三千煩惱絲,不垢不凈的境界。一開始,安息和神族對此不以為然,覺得人族能有什么好的教義?然而,隨著他們的了解,他們越發的感覺,這佛教似乎真有可能幫助他們。 人有煩惱,神族和安息人自然也有煩惱,有的不滿于現狀,可限于賦,已然不可能再往上走了。有的怨恨世道,覺得為什么生而為窮人,而不是富戶,皇族呢? 這些安息人和神族,為了尋求解脫,開始嘗試著了解佛法。 三族共用區域,一片空曠的廣場上,大勢至菩薩坐于空中,宣講佛法。第一日,聽講者三百;第三日,就增長到三萬。第十日,方圓百里都坐滿了三族的成員,數量多到數不清。 幸好,大菩薩的佛音不管有多遠,得了能清晰送入耳中。有些安息人聽得面露歡喜,連連點頭,當場就修行起來。安息人傳承了不知多少紀元,骨子里的聰慧,其實人類遠不及,對于佛法有獨特的理解。 霎時間,方圓百里之內,無數道佛光沖而起,那是一些安息人取得了頓悟,直接進升為阿羅漢果位。阿羅漢,自覺者,修行自身,強大自身。果位上,阿羅漢固然不如菩薩,可論實力,阿羅漢未必就弱于菩薩。 蕓蕓眾生里,有一名安息人,他不是皇族,甚至剛剛從奴隸的身份脫離,成為一個普通的安息人,每做著相同的工作。當然,他的待遇也不高,甚至不如一般的人類收益高。修行上,他幾乎沒什么希望了。 不過,他潛意識里,從未放棄過,他總覺得,一種大解脫在等待著他。今日,他偶然路過,就看到了**的大勢至菩薩。佛法聲聲入耳,如暮鼓晨鐘,將他驚醒,他猶如被醍醐灌頂,一下就明白了許多道理。 他在距離大菩薩一百多里的山石上坐著,臉上流露出大歡喜的表情,雙手捏著訣,寶相*。他的心無比虔誠,只育了一句佛,就驚動了阿彌陀佛,虛空中,落下一道佛光,直接打入他的眉心,無上的佛法精髓,盡入他心。 這位安息人往空拜了一拜,就旁若無人地修行起來。一之后,他便證得阿羅漢果位,然后起身離去,開始了在安息人中宣揚佛法的歷程。這位安息人,名叫釋迦。 釋迦有虔誠的心,精進的意志,無畏的勇氣,以及無上的智慧,別的安息人,只要聽他上幾句話,都會心悅誠服,覺得他是偉大的安息人,并甘愿追隨于他。 一日,三族共用的區域,釋迦在一家飯館用餐,他身邊坐滿了追隨者。一邊用餐,他一邊向眾人講解佛理,佛法,人們聽得十分歡喜。 而餐館中,恰好有一位大人物,剛入化道境的梵無,一位創造了六道輪回的大人物。 梵無聽著釋迦的講解,一開始十分不屑,然而聽他吃完東西,臉上的表情已然變了。他推開酒菜,幾步走到釋迦對面拜了一拜:“我是梵無,法師可能教我佛法?” 釋迦微微一笑,:“我觀你有大菩薩的氣象,司鬼令陰,今日之后,你法名地藏。” 就這樣,釋迦的身邊,多了一位追隨者。而且,梵無陸續將六道輪回的手段,無償貢獻給了釋迦。 此時,葉銘還沒注意到釋迦這個的安息人,他的精力全放在修行上,準備突破破境的第五重。一旦步入第五重,他就可以隨意進入其它的宇宙,并且造化之境對他而言也不再遙遠。 除此之外,葉銘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三十二重大羅,他要進一步的加緊建設。造化地,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耗費的心力十分巨大。于是,葉銘開始執行之前就定好的計劃,逐步把四十諸所在的維度,納入到極樂,用于供奉阿彌陀佛。 原本,這等事他現在還做不到,起碼也要到開五重。好在還有一個阿彌陀佛,對方的修為近乎造化,這點事,自然不在話下。 未來,極樂將成為一界,也就是佛界,它的地位相當于陰界和陽界,內中藏有諸多維度,比如四十諸維度。其實這也是為日后的進升打基礎,葉銘以后一旦進升造化,這大羅界,可就相當于一個宇宙,宇宙中劃分諸界,是極為正常的事。 四十維度,早已為佛法所覆蓋,其中的人,沒有一個不修行佛法的,而且許多都進入到了極樂凈土中修行。 鴻蒙宇宙之中,葉銘和阿彌陀佛并排而立,阿彌陀佛已具實相,他伸手往前一抓,便從無盡宇宙之中,抓住四十個維度,并將它們壓縮,變幻,然后安穩地放進了極樂。自此,極樂,更名為佛界。 佛界得到四十諸,發展真是如火如荼,看得仙家和儒家十分眼紅。 于是,在某個秋似水的夜晚,兩位大賢前來拜訪,此二人一位自然是夫子,一位則是三清之一的玉清尊。 玉清尊,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看不出焦急。不過,他一開口就不一樣了,道:“大尊不可厚此薄彼。想當初,我佛釋道三教平起平坐,可如今再看,佛道大興,而我仙道已無立足之地。” 葉銘揉揉鼻子:“佛道大興,是佛道氣運,不是我能左右的。” 夫子“呵呵”一笑:“大尊,你能造了一個阿彌陀佛,就不能再造一個同樣強大的大圣賢師嗎?” 玉清尊也:“極是,大尊若能再造一個三清,我們三個愿意退位讓賢,像那現在佛一樣,甘愿做一名侍奉左右的弟子。” 葉銘看著這二位,:“二位的意思是,大羅界,應該還要有一個仙界,一個儒界?” 玉清尊道:“大尊若能振興三教,三教便是大尊的,我們都無異議。” 夫子亦道:“玉清道友所言有是。大尊未來是要開辟鴻蒙,重立宇宙的偉人。未來,大尊若要立足,三教絕對是大助力。想當初,人祖為何開辟三教?無非是看出三教的未來,能夠決定人族興衰。” 葉銘其實何嘗不知,武道文明其實有些片面,人類真正要崛起的,應該是人道文明。佛、仙、儒三個字,生個字里面都有一個“人”字,因為它們依托于人類。正如他們所言,人祖當初創立三教,未嘗不是有深遠的考慮。 想到此,他道:“當初我是一時興起,為了收編修羅,才立了阿彌陀佛。若此法在貴教施展,只怕有諸多變化。” 夫子和玉清尊,自然明白葉銘之擔憂,便紛紛表示不介意,便是將他們分到教外,也是心甘情愿。話都到這份上,葉銘自是不能再拒絕,便道:“好,給我一段時間,我好生思量。” 回來之后,葉銘再三思量,突道:“二白。” 獅子跳了出來,眨眼看著葉銘。 葉銘道:“我兒是不是要誕生了?” 二白道:“是的,再有三日,他便要出生。” 葉銘:“以你的見識,太古神族的文明,是否可融入仙道文明?” “應該無礙。”二白,“而且少爺的智慧,只怕不在我之下,甚至超過大老爺你。” 葉銘點頭:“如此最好。等他出關之后,我傳他仙道經典,讓其重塑仙門。” 二白點頭:“知道了。” 三時間,轉瞬即過。這日,一名粉雕玉琢般的男娃,從虛空踏出,他一出生,可就是不死境的修為,而且十分扎實。娃娃見著葉銘,叫道:“爹爹!” 葉銘笑了笑,問:“我兒,為父為你取名元始,傳你仙道功法,你可愿意?” 娃娃撓撓頭:“我叫葉元始嗎?不錯的名字,只是,這仙道功法好玩嗎?” 葉銘笑道:“自然好玩,你修成之后,就是元始大道君,統領眾仙!”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