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軍聽令!朝東南方向,急行軍前進!”
趙二一面派出一名偵騎回縣衙報訊,另一面命令部隊調轉方向行進。
據一名士子描述,此地東南方向約十里處有一座當地豪強的塢堡,如果憑借塢堡而守的話,即使面對再多的黃巾賊圍攻,也能堅持很長時間,足以等到援軍到來。這些塢堡的防御性能可是經歷過去年黃巾之亂的考驗的,相當令人放心。
不過倒是有個問題,可能有些麻煩,“大人,這座塢堡的主人姓郭,名蓋。是十常侍中郭勝的遠親,這人可是跟咱們相當不對付!”一名士子提醒道。
另一名士子補充道:“沒錯,上次大人要抓捕的那個游俠,叫什么郭靖的,就是他給藏匿起來的!咱們這次過去想要征用他的塢堡,他可不一定愿意啊!”
趙二聞言,眼中透出一道兇光道:“那可由不得他了!要是他不愿意,就威脅告他勾結黃巾賊謀反,他不怕黃巾,難道也不怕朝廷大軍嗎?”
士子擔憂道:“但是他畢竟是十常侍遠親,萬一十常侍袒護他,朝廷未必信您的。”
另一名袁姓士子不屑道:“哼!十常侍遠親有什么了不起,我還是四世三公袁家的遠親呢!平時咱們不跟這幫閹宦計較,到了這性命攸關的時刻,咱們可不會允許他們胡來!”
一聽這話,士子們紛紛反應過來:“對!甭看十常侍在朝堂上鬧得歡,到了地方上,還是得聽咱們士族的!”
“曹國相也不會放過他們的!等郡兵一來,他難道還要對抗官軍么?”
“這次蛾賊一來,咱全濟南誰也跑不了,他姓郭的想作壁上觀?做夢!”
正說著,又有斥候來報:“報!趙先生,敵人的偵騎似乎已經探明我方虛實,他們的大部隊開始朝我方快速移動。敵人數量很多,又有偵騎阻攔,我方無法探明敵軍人數,只能推測數量至少是我軍數倍”
趙二下令:“隨時監測他們的動向,保持安全距離!”
“是!”
一名士子建議道:“大人,敵軍已經朝我方追過來了,咱們要不要加快速度?”
加快速度?趙二摸著下巴想了想,現在是急行軍狀態,速度已經夠快了啊!
于是安撫道:“就這樣就好,黃巾賊都是步兵,沒我軍走得快,追不上來的!如果我軍再加快速度,就會破壞陣型,那樣的話,敵人只靠偵騎就能擊潰我們。”
他沒想到沒過多久,就有事實打了他的臉:“報!趙先生,敵軍出動了騎兵部隊,正在朝我方殺來!”
馬勒戈壁的,黃巾賊什么時候開始有騎兵部隊了!老子手里才只有少量偵騎而已。
當初是誰說得黃巾余黨質量不行來的?!
“大人,您看”士子們紛紛圍上來詢問對策。
看著他們慌張的樣子,趙二也稍微有點慌,不過他知道現在不是慌的時候,一定要冷靜:
“諸位莫慌,容我想想”
趙二捻了捻自己不算長的胡子,心里勉強鎮靜下來,然后開始思考對策。
敵人有騎兵,而正常情況下,步兵是跑不過騎兵的。那么
“卞六公子,那個塢堡距離這里還有多遠?”趙二問那個提供塢堡消息的士子。
他最初說是十里,但是根據目前已走過的路程來看似乎不止。趙二只好再度向他確認。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那位卞家老六這時候也開始不確定了。他只是知道大致位置,但對于什么速度距離啥的,沒太多概念,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還好趙二事先派了偵騎去前方打探位置。偵騎回報道:“以現在的急行軍速度,大約要小半個時辰才行。”
這些偵騎都被簡雍教授過數術,相當于現代小學畢業的水準,計算行程方面還是沒問題的。
小半個時辰,就是不到一小時根本來不及啊!
怎么辦呢?在寬敞的大路上原地防御么?
嘖嘖,那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寬闊平坦的地形最利于騎兵發揮優勢,自己可不能那么干!
就算是固守,怎么也得找些利于防守的地形,比如
趙二忽然看到了不遠處有片樹林,頓時靈光一現,急忙拿出地圖。這地圖是趙二來到本縣上任后,命手下重新測繪過的,雖然受技術水平所限,遠比不了現代地圖的精準,但也勉強夠用了。
趙二先在地圖上標注出塢堡和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再觀察下周邊的地形。發現在沿途中有一大片樹林存在,如果讓士兵不走直線,而是繞進旁邊的樹林行進的話,雖然路程會延長,但卻可以盡最大可能地減小騎兵的威脅。畢竟騎兵在樹林里可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不過即使繞路,也無法全程都在樹林里行進。首先是要進入樹林的話,需要一小段距離,然后是塢堡距離樹林也有一小段距離。
也算幸運了,至少比沒有樹林強。還是得感謝古代森林覆蓋率高的便利啊!
“全軍聽令,立刻改變方向,向右方樹林前進!”
趙二立刻下令。
“不去塢堡,改去樹林?這是為何?”有的士子不明白趙二為什么這么做。
“啊,我知道了,趙大人就是高明,這樹林可以有效阻擋騎兵!”有聰明的士子立刻替趙二解釋道。
“啊,原來如此,趙大人果然用兵如神!”一片馬屁又紛紛拍了過來。
不理會他們的馬屁,趙二繼續下令:“全軍擺方陣!戰兵在外,輔兵在內。保持臨戰姿態向樹林移動!”
之前偵騎匯報的是敵軍大部隊需要兩刻鐘到達我方位置,現在敵人出動了騎兵,其速度是步軍的好幾倍,那么距離敵軍到來基本就是眨眼間的事了,不得不立刻做好臨戰準備。
果然,剛下完命令,就望見遠方揚起一陣煙塵,趙熊按趙二吩咐俯下身子用耳朵貼地聽了聽,然后匯報:“頭兒,確實是馬蹄聲,但是聽不出數量。”
好吧,看來影視作品里那些貼地一聽就能判斷敵人數量的,大概都是經驗老道之輩,我軍暫時還沒這種人才。不過能判斷出敵人是騎兵已經很不錯了。
不得不說騎兵就是快,在我軍剛剛擺好陣型的這么一點工夫,敵軍騎兵就已經跑到了我軍視線可及的位置。
趙二抬眼看了看,敵人的騎兵大約有數百人,而且皆披甲,雖然有的是鐵鎧有的是皮甲,并不統一。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敵軍的騎兵隊在沖到我軍一箭距離之外時,并沒有順勢發起沖擊,而是停下來開始重整隊形。不僅如此,他們還派出幾騎偵騎繞向我軍兩側,偵查我軍的薄弱點。
“這些黃巾”趙二捻著胡須評價道,“比當初黃巾之亂時的黃巾強多了啊!”
黃巾軍李大目部。
李大目是這支黃巾軍的頭目,他早在最初黃巾起事時就是黃巾軍中的骨干,只不過那時他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頭目,并不出名。后來隨著起義被撲滅,那些出名的將軍、渠帥們相繼被殺被俘,就輪到像他這樣的小頭目來支撐場面了。
現在的他,手中掌握著萬余部眾,而這萬余部眾亦都是能戰之士,其中還有一千名騎兵,其實力就算放在當初黃巾起事時,也是渠帥一級的存在。
要知道,當初黃巾起事時,雖然渠帥們都動不動就有數萬手下,中原地區甚至個別渠帥有十多萬部下。但里面大多數都是協裹來的百姓,其綜合戰斗力是遠不如現在的李大目的。
在黃巾之亂剛剛平定時,李大目是跟著張牛角混的,后來張牛角部與并州的褚飛燕(張燕)部合并,張牛角仍是首領。
可惜那張牛角見到癭陶(冀州鉅鹿郡治所在)富庶又防衛空虛,便決定攻打那里,卻不慎中了流矢而亡。他死后,麾下眾黃巾就共同推舉褚燕擔任首領,褚燕也是那時候改叫張燕的。
那張燕也是一代梟雄,相繼吸收了冀、并二州的眾多匪寇,盤踞黑山,聚眾號稱百萬。又派使節奔赴朝廷,名為請求歸降,實際則是洗白了身份,成了黑山一帶的“土皇帝”。
李大目卻覺得在褚燕手下混沒前途(其實是吃不慣并州飯菜),便另立山頭,回了冀州,幾經輾轉之下,又決定去青州發展。
此時,李大目一邊看著地圖,一邊嚼著大蔥說道:“這青州大蔥果然比冀州的更好吃一些!”
旁邊站著的是李大目前一陣子捉來的青州廚子,做得一手好青州菜。他聽了李大目的話,頓時自豪起來:“那是!俺們青州菜甲天下,這濟南大蔥更是遠近聞名!”
李大目點點頭表示贊同,然后問手下:“那伙郡兵現在怎么樣了?”
注:蛾賊。語出《后漢書·皇甫嵩傳》:“角(張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勑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為‘蛾賊’。
歷史上黃巾軍李大目部并沒有去過青州,一直在黑山那邊混。不過作者遍查史料,青州這邊雖然一直鬧黃巾鬧得很厲害,但留下名姓的黃巾首領除了一個管亥就沒別人了,所以只好從黑山那邊“借”一個過來給主角刷經驗了。
~~b~~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