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李肅鼓動如簧之舌道:“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之內(nèi)誰不欽佩?若取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一般。為何要說,出于無奈呢?賢弟豈不聞,良禽擇木面棲,賢臣擇主而事嗎?當(dāng)今天下豪杰之士,英雄人物多矣!賢弟追隨丁建陽哼!如何建功立業(yè)?”
“唉!難逢明主啊!”
難逢明主,我就給你明主!
接下來,李肅繼續(xù)花言巧語,把董卓夸了個天花亂墜。主要根據(jù)就是陳留王遠(yuǎn)比劉辯賢明,眾所周知。而朝中群臣都支持劉辯,是為了方便控制天子。董卓為國家社稷著想,才建議扶立真正賢明的陳留王為帝。群臣雖斥董卓為叛逆,其實只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私心,虛偽至極。
那呂布本來就不是什么聰明人,被如此忽悠一番后,覺得有些道理,就這樣改變了對董卓的看法。
之后李肅看時機成熟,便先拋出了第一個誘惑,即官位:“如我之不才,在董公手下尚為虎賁中郎將。以賢弟之大勇大才,若依董公,必將是平步青云,扶搖直上,貴不可言吶!”
李肅再接再厲,又拋出了第二個誘惑,財寶。他掏出了一布袋子金銀珠寶,敞開在呂布面前。僅僅是這一袋子,就足以讓呂布這個百石吏窮鬼眼睛發(fā)直了。李肅心說董大人原本是要送你一箱子的,我怕你看了受不了,這才好心替你“保管”了大半。
最后便是拋出了第三個誘惑,重視度:“那赤菟寶馬原是董公寵愛的坐騎,也是董公特意贈于你的。賢弟大名,董公神馳已久啊!”
呂布不由叫道:“我說那馬怎么有些眼熟,原來是當(dāng)日董董公所乘之坐騎!”差點又叫董賊了,好險!
這董卓果然重視我,連自己坐騎都給我了!
官位、金銀珠寶、寶馬。這三樣無論哪個都是足以讓呂布動心的東西,他哪里能拒絕?而董卓又如此重視自己,自己不去報效他又去報效誰?于是當(dāng)即答應(yīng)了投靠董卓。
這時呂布又猶豫道:“唉!董公如此厚愛于我,只恨我呂布寸功未立,無有晉見之禮啊!”
李肅心說這還不好辦?直接提醒道:“賢弟,功只在你翻手之間吶!董公最想除掉的是誰?你該知道嘿嘿!”
呂布一拍腦門,答道:“這個我知道,是趙二趙州牧!”
李肅不由大汗,心說那個人又不在這,你想殺也殺不了啊!
只得繼續(xù)提示道:“除了趙二呢?”心說這下你總該猜是丁原了吧?
沒想到那呂布想了想,試探道:“盧植盧尚書?”
李肅氣得心里大罵,那盧植都辭官了,孤家寡人一個,隨便叫個刺客就能解決,用得著你?
為了防止呂布再亂猜,直接告訴他道:“是丁原,丁建陽!”
呂布這才轉(zhuǎn)過彎來。
于是呂布在李肅的說降下,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
丁原死后,其麾下的并州軍馬的處置就成了一個問題。無論是董卓還是呂布,都希望他們能投靠過來,一方面可以增強董卓軍實力,另一方面,這些人投靠過來后,就成了呂布的私兵部曲。
呂布帶兵投靠的話,可比獨自投奔強多了,日后的地位也能有保障,手里也有了政治資本,就如同張遼一樣。
但是問題在于只有丁原才是這支部隊的唯一主官,呂布這個主簿以往只能在丁原授意下才能指揮軍隊。現(xiàn)在丁原已死,呂布當(dāng)然指揮不動他們。
于是呂布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
呂布自然是希望他們?nèi)苛粝碌模沁@事無法強迫,士兵們想跑的話,他一個人也攔不住。要怪就只能怪李肅吹牛皮,說什么只靠三寸不爛之舌,又說有赤菟馬和珠寶就夠了。董卓對他有怨氣,自然不會再額外派兵過來幫他。
沒有了董卓部隊來協(xié)助接收,呂布只能聽?wèi){士兵們自愿了,他只希望自己以前樹立的威望能起作用,能夠多拉攏一些士兵。
結(jié)果只有一小部分人投靠了呂布,大部分人選擇回鄉(xiāng)去了。士兵們普遍覺得,在哪都是當(dāng)兵,還不如回老家比較安心。
本來當(dāng)初丁刺史帶他們來這邊,就跟他們說是來幫大將軍搞政變、造聲勢的,幫完就回去。等大將軍死了,丁刺史又升官了忙著辦手續(xù)。好不容易辦完手續(xù)了,又說董卓亂政,要誅除逆賊。現(xiàn)在丁原死了,可算能夠回家了!
而軍官們卻普遍不這么想,這些軍官在商議之下,覺得自己好不容易在丁刺史這熬出頭來,現(xiàn)在灰溜溜地回并州去回去吃土么?
并州之前的歷任州長官都不是賢明的,有才能的人往往被埋沒,呂布就是一個例子,還有張遼、張楊。是丁原慧眼識珠,才把他們這些有才能的人提拔起來。如果他們選擇回并州,下一任州刺史可不一定會重視他們!如果只是給穿小鞋,或者掃地出門,還算輕的。就怕拿他們當(dāng)炮灰,去送死
而投靠呂布顯然不是什么好主意,那呂布連自己義父都?xì)ⅲ怂脑挘衷趺纯赡軙櫮钔葜椋?br />
倒是那趙州牧之前跟丁刺史說過,想要咱們并州軍官。咱們不如去投他,人家可是州牧,還是富裕的青州!青州水軍的人也跟自己聊過,據(jù)說伙食不錯,頓頓有魚吃。
最關(guān)鍵的是,要是投董卓,那是背主投敵,名聲臭了。投趙州牧就不一樣了,投靠盟友,天經(jīng)地義!
于是他們便去河邊找到太史慈,表示要投靠趙州牧。而選擇繼續(xù)跟隨呂布的軍官,只有寥寥數(shù)人而已。
本來那李肅還勸呂布趁勢把太史慈也殺了,那樣的話,縱使無法收編他的水軍,也可以暫時解除雒陽附近水面上的威脅,那樣一來就算真正太平了。
但是趙二早就跟太史慈交代過,說呂布這個人很危險,每次遇到他時都要小心防范。所以當(dāng)時呂布想靠近太史慈,伺機偷襲,那太史慈卻連連避讓,還總是讓親兵擋著,沒能讓他找到偷襲機會,只得作罷。
等呂布他們離開兩天后,趙二才回來。
趙二聽了這些事,覺得也沒什么。本來自己幫著丁原對付董卓,就沒指望他能擊敗董卓。董卓縱橫西北多年,武勛顯赫,豈是那么容易對付的?更兼他有一流謀士李儒輔助,又豈是區(qū)區(qū)呂布能比的?
至于呂布背叛丁原投靠董卓,趙二同樣沒打算干涉。他想阻止也簡單,比如派人伏殺李肅什么的,但沒這個必要。
因為趙二現(xiàn)在是希望董卓徹底掌握朝政的。那董卓如果不能徹底亂政,搞得關(guān)東諸侯反對他,那天下也就不會徹底大亂,那樣趙二自然沒有崛起之機。
要知道,漢末的天下大亂,是分為一個個步驟、有一個個關(guān)鍵性の事件的。這其中無論缺了哪個關(guān)鍵事件,雖然都無法避免最終天下大亂的命運,但至少可以大大延緩這個時間。
王朝衰落、地方不斷地起義叛亂削弱中央力量、廢史立牧給地方不斷放權(quán)、十常侍與何進同歸于盡造成中央權(quán)力真空、外兵進京朝廷威信喪失、董卓亂政導(dǎo)致地方諸侯不再服從中央。
如果缺的事件多了,那天下大亂的時間延后百年也是有可能的,到那時趙二都老死了,指望孫子去爭霸天下么?
~~b~~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