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戰前,照例是一輪箭雨覆蓋,雙方的弓箭手都開始飛速地拉弓、松弦,把手中的箭矢朝對方傾瀉出去。
雖然黃巾水賊無論是弓手人數還是弓箭數量,都比青州水軍要多,但傷亡慘重的還是黃巾水賊這一方。因為在面對箭雨時,訓練有素的青州水軍會在船上豎起擋箭牌,擋掉了絕大多數箭矢。而對面的水賊們就沒這么專業的裝備了,面對箭雨襲來時,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抵御的方法。
這也直接導致了李偷瓜放棄了以往他所最為擅長的遠程游斗的作戰方式,而是選擇了加速前進,他們要“玩近戰”。
青州軍的船與黃巾軍的船很快撞到了一起,當即就有不少黃巾漁船被撞翻了船。
青州軍的船畢竟是戰船,即使是船,其防護力、穩定性也遠勝敵人的漁船。至少漁船可不會在上面弄個蒙皮,加個撞角什么的……你一個打漁用的船,裝那些,難道用來撞鯨魚么?
之后便是跳幫廝殺。
李偷瓜想著,游斗射箭我不如你們,船只互撞也不占優勢,那接舷戰、跳幫廝殺總該我占優了吧?畢竟我們人多!
然而他又錯了。
兩軍接舷廝殺之時,黃巾水賊們又一次驚訝地發現,青州官軍的水軍士兵,個個身披重甲,手持刀盾……當初在訓練水軍時,有著豐富江湖廝殺經驗的關羽發現,在顛簸的船面上進行近身搏斗的話,很難模擬陸上的結陣戰斗,而且相對狹窄的船身上也組不起多大的陣來。
于是關羽便建議水軍士兵集體使用環首刀和盾作為武器。同時加重了他們的個人武藝訓練:不再是陸上刀牌手們那種只會舉盾砍腿的初級技藝,而是專門傳授了他們不少江湖廝殺的技巧。
不過與江湖人士的作戰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江湖人士普遍很少裝備盾牌(因為江湖人士們普遍聲稱盾牌重且妨礙肢體動作,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雖然亦有人辟謠過,但沒什么人信),故而關羽在研究了一段時間后,專門設計出了一套配合盾牌使用的刀法。
為了驗證效果,他還專門派了一些表現良好的士兵,以私人身份去拜訪江湖中的幾位知名大俠,與他們進行友好切磋。得出結果是這套刀法雖然不算復雜,但卻十分實用,那些武林俊秀們的花巧武藝再精妙,在那一面盾牌前也很難發揮作用。
在得知這些士兵的“師父”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赤面刀魔時,有人便寫信建議關羽專門開宗立派,這樣可就能夠在武林中青史留名了。關羽則對信完全置之不理。眾人很快反應過來,現在的關羽,可是堂堂兩千石的朝廷都尉,地位尊崇,又哪里是江湖中的掌門能比的?
畫面轉回這邊,黃巾水賊們幾乎是一面倒的被青州水軍屠殺。士氣本來就不算高的黃巾水賊們迅速崩潰,紛紛駕船逃離。
關羽也不急著追,因為他知道,敵人逃不了!
南皮城下,黃巾軍營寨中。
波才看著城墻下的無數黃巾軍尸體,感到有些無奈:“唉,孫子曰:‘其下攻城’,真是所言非虛啊!”
旁邊有一個黃巾頭目向他建議道:“渠帥為何不發動城內細作,來個里應外合?”
波才搖了搖頭:“現下南皮城內眾人齊心協力,防備嚴密。想靠些許細作打開城門,難!”
或許是該換個對策了!
太史慈處。
滿身是血的太史慈,身后跟著一群同樣滿身是血的青州軍士兵,正在忘我地廝殺著。面前的敵人實在太多了!
太史慈本想先殺退東面一股敵人,然后在去殺另外兩股,來個逐個擊破的。沒想到東面的敵軍遠比想象中的要多。
這些黃巾賊忠實地執行著波才給他們定下的黏膠戰術,一批被殺崩潰了,第二批緊接著迎上來,第三批被殺退后,潰逃的第一批人又被收攏了起來,在第五批人被殺潰后重新頂上來。
這套戰術也就是波才能夠使用出來,因為他麾下擁有足夠多的中頭目,可以用來完成如此復雜的戰術,而且這些黃巾賊士卒也是擁有豐富逃跑經驗的,他們早已習慣了在被敵人打散后又迅速重新集結起來。
若是換了尋常諸侯的部隊,只會是在一支部隊崩潰后,直接連鎖導致所有的部隊都崩潰掉。而逃散的士兵們也會更傾向于躲入山林,從此當了逃兵與其回去受臨戰逃脫之罰,不如自此聚嘯山林,自由自在,也好過每在軍營中累死累活,糧餉還被黑心軍官克扣。
反觀黃巾賊們,他們可沒有臨戰逃脫要受罰的規定,而且比起聚嘯山林,還不如繼續在黃巾軍里呆著,好歹跟著黃巾軍,可以有機會攻打縣城,玩玩大家族的白嫩閨女。山林里能打劫什么?兔子?還是路過的比自己還窮的流民?
所以現在太史慈非常的頭疼。
然而更讓他頭疼的還在后面,因為原本在他北面和西面的黃巾軍也趕到了這邊。三支部隊對太史慈部完成了合圍。
太史慈深知,如果自己再不做些什么的話,自己麾下的這支部隊就要折在這里。
雖然青州軍極為精銳,能夠以一當十,不過敵人的數量好像超過了十倍……那不是重點,重點是三面包夾之下,士氣必然會極受影響。有士氣在,他們可以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援軍到來,如果沒了士氣……再精銳的士兵也跟尋常士卒沒了區別。
于是在又一次殺退了面前的敵人后,太史慈下令部隊擺成圓陣,而后傳令各軍,齊聲呼喊青州軍的口號:
“青州強軍,世間無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上山伏虎,下水擒龍,無人可擋,所向披靡!”
“青州軍,殺敵!”
“殺敵!”“殺敵!”“殺敵!”……
萬人齊喊,聲勢震。
青州軍諸將中,劉、關、張等人都是戰力非常的一流武將。但要起最為適合率領青州部隊的,還得是太史慈,太史慈此人是對麾下軍隊最為有認同感的。他身為青州人,帶領著由自己家鄉人所組成的部隊,特別的有自豪感。而士兵們也普遍更認同這位出自青州本土的將領。
故而他帶頭一喊,士兵們的榮譽感瞬間便被調動起來了。
而敵對方的黃巾軍們,原本就不高的士氣則開始變得更加低下了,在他們眼里,這些青州軍原本就士氣很高,戰斗力強橫。現在喊了口號后,變得更加可怕了。
此消彼長之下,黃巾軍們的崩潰速度越來越快,而重新聚攏的速度卻越來越慢。
有個黃巾頭目急了,心不就是喊口號嗎?論起這個,我們黃巾軍也不差!
于是下令眾人喊道:“蒼已死,黃當立,歲在甲子,下大吉!”
不想有個二貨忽然開口道:“頭兒,甲子年不是早過去了嗎?”
頭目大怒,一刀砍死了他:“就特么你話多!”
于是臨時改了詞,把后兩句去掉,只喊“蒼已死,黃當立”。
可惜他們可沒有統一的調度,而是分別由多個同級的頭目所調遣,只有一個頭目的麾下喊并不能改變整個戰局。好在黃巾軍的數量依舊占據絕對優勢,雙方暫時誰也不能徹底戰勝對方。
就在戰況陷入膠著之中時,武安國他們終于趕到了。
高順:“騎兵隊聽令,沖鋒!”
青州騎兵從包圍太史慈部的黃巾軍背后殺過來,如同刀切奶油一般,瞬間切開了一道大口子,而后與太史慈部完成了匯合。
再之后,太史慈在內,武安國在外,高順騎兵游走穿插,三支部隊緊密配合之下,黃巾軍大潰。黏膠戰術在這樣的攻擊之下,也不得不失效了。
公孫瓚那邊。
公孫瓚在又制造了一片黃巾尸體后,笑著問候張飛:“張都尉,你麾下的青州軍表現很不錯嘛!”
張飛哈哈大笑:“還差得遠呢!起來還是你的白馬義從更讓俺老張欣賞,殺起人來真特么帶勁!”
之前公孫瓚的人聯絡上張飛后,雙方一商量,決定兩軍一起行動。由公孫瓚負責擊殺敵人有生力量,張飛步卒則在后方協助,順便接收俘虜。
這些俘虜不斷地被張飛的人綁起來,然后押送到河邊,被已經戰勝了黃巾水賊的關羽麾下所接收,然后運到附近一個島嶼上安置起來,等待戰爭結束后,再與公孫瓚商談分配。
雖然張飛所部做的只是輔助工作,但公孫瓚卻并沒有因此而覷他們。
因為這些青州軍在運送俘虜時,從來不需要他的騎兵來保護,遇到黃巾軍襲擊時,憑借自身力量就能夠輕易擊退敵人。
這可遠比公孫瓚麾下那些一旦脫離白馬義從保護,就會變得處境十分危險的幽州步卒們強多了!
有張飛的人協助,公孫瓚可以徹底放開手來殺敵,而絲毫不用擔心后方問題。
他們就這樣一路殺,一路俘虜,一路向南,過了浮陽,接近了南皮。
而劉備那邊,也在高順、太史慈、武安國的配合下,殺散了渤海郡南部的黃巾軍。他們這次匯合后,吸取了之前的教訓,雖然仍舊是每人統領一部,但互相之間的距離卻是拉近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樣距離遙遠。
而后開始向北開拔。
目標:南皮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