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一刻鐘,陳遠宏就會放出信號煙花,當放完第二支煙花,也就是半個小時的樣子,山腳下奔出兩個青衣獵裝的青年人。 兩人飛快的來到陳遠宏身邊,二人先是抱拳一禮,其中一個精悍的黑臉年輕人率先開口說道“屬下雷霆小組第七組組員范飛、劉洋前來領命,請公子示下。”兩人一前一后的說道。 陳遠宏還了一禮,指著山坳里的老弱婦孺說道“把他們安全的送到我們山寨,讓劉甲好好照顧他們,先調養(yǎng)一段時間身體,等我回來再行安排,去吧。” 陳遠宏叫來衛(wèi)老人,讓他帶著大家跟著范飛劉洋走,搞定了這里的事情之后,陳遠宏徑直向眉縣疾馳而去,他已經想好了,把自己喬裝打扮成一個走街串巷的小貨郎。 然后靠著這副行頭,走遍這片山區(qū),才能得到最真實的一手資料,只有了解了最真實的情況,心里有了底,他才能逐步實施自己的計劃,陳遠宏大搖大擺的走進了眉縣,眉縣,是一座歷史優(yōu)久的名城,雖然城名不知改了多少次。 舊石器時代,眉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常興鎮(zhèn)的楊家村多次出土的銅鼎、編鐘、陶瓷酒器,說明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歷史悠久;遍及全縣的三十二處原始社會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證實遠古人類在此活動的足跡。 縣的建置,始于春秋,原名郿縣,今眉縣,在夏商時,渭水南為微國,渭水北屬邰國(系炎帝之后,姜姓所封)。 這是座大山中的小城,別看眉縣小,但它的位置非常重要,特別是眉縣的營頭鎮(zhèn),它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建鎮(zhèn)于入山通蜀谷口要沖,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來為安營扎寨之地,故稱“營頭”。 但這座山中小城只有三座城門,因為一面靠山,而它高不及兩丈的土城墻,使這座小縣城,看起來像一座大型的土寨子。 陳遠宏是巳牌正(早晨九點鐘左右)進城的,天色尚早,陰天下的眉縣,在街市上活動的百姓們,似乎欠缺一份活力,一個個提不起勁。 明顯可以感覺出一股不正常的氣氛在流動,這種氣氛似乎是惶恐,或者是緊張,前者的可能性大些,因為如果是后者,緊張應該顯露出活力,而百姓們卻明顯地可以看出欠缺活力。 陳遠宏知道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為自己引起的,他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看來強大爺在眉縣的影響力不小啊。 他悠閑的走在縣城的主街道上,沿大街尋找一些雜貨鋪,好采買一些東西,以便于走村串寨用,街上行人眾多,誰都沒留意他。 身后腳步聲急促而輕靈,有人在跟蹤監(jiān)視他,而且不只是一個,陳遠宏也懶得管他們,強大爺現在肯定躲在哪個秘窟里療傷,陳遠宏不相信他能躲一輩子,只要他一出現,自己就有能力干掉他。 陳遠宏選購了一些紅磚糖和姜糖,又到鹽店買了一百斤鹽,讓鹽店的伙計給他寫一張證明,證明這鹽是從鹽店里買來的,不是私鹽,免得到時候惹麻煩,店伙計臉色古怪的給他寫了一張證明。 這個時代想要買賣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搞不好就要被人污蔑為販賣私鹽,買賣一百斤食鹽,被官府抓到了,這是要殺頭的,以前都是通過里長配給。 若嚴格按官方規(guī)定的制度,明中葉以前,老百姓似乎是要按照家庭人口總額,去官府那里納稅,獲得相應比例的鹽斤數量,也就是說,并不存在自由購買食鹽的合法渠道。 當然,私鹽的市場是存在的,畢竟鹽的成本低,價格高,私下買賣食鹽能獲得高利潤,不少人常常會鋌而走險。 但實際情況是,明中葉以后,官府的配鹽不再通過里甲,而是交給鹽店和鋪戶,讓他們來經營州縣內的食鹽銷售,現在是天啟年了,管的就更松了。 《明實錄》記載萬歷二十五年二月,“今天下鹽商不止數萬家,天下鹽店不止數萬處。 他又去其他雜貨店買了一些針頭線腦,胭脂水粉,粗布,買了兩個大籮筐,陳遠宏擔了擔擔子,不下三百斤,看來想做點小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把買來的所有東西一合計,鹽其實不算貴,一斤鹽十五文錢,南京等江南地區(qū)七八文,湖南衡陽的廣東鹽一斤值錢七文,兩淮鹽一斤值錢十四文,浙江淳安一斤鹽值三到六文。 而在內地及西南的很多路途遙遠的地方,常常因為運鹽不便導致鹽貴甚至無鹽,如劃定在湖南南部銷售的兩淮鹽,其價格為十四文錢,而相鄰州縣的廣東鹽銷售區(qū),價格則只要七文錢。 花掉了二十余兩銀子,本錢可下得不少,下午,陳遠宏挑著貨物出城,挑著一擔子貨物,甩開膀子大步走,倒也自得其樂。 天空中陰云密布,看這個鬼天氣,要下雨了,陳遠宏頭戴遮陽笠,挑著一擔子,兩個籮筐都被他蓋上了蓑衣,幸虧早有準備。 陳遠宏此時的裝束又變了,他穿著土黃色的短褐,腰帶上掛了一條汗帕,挽起衣袖,露出粗壯結實的古銅色手臂,他的打扮,完全是一個販貨挑夫,誰能相信他是個叱詫山區(qū)的強人? 他賣貨的路線是先把眉縣周圍村寨轉遍,最后才去山區(qū)里,第一站就是去營頭鎮(zhèn),這條路陳遠宏來眉縣時走了一次,但已經不算陌生。 走了大約半個時辰,他知道,轉過前面的山腳,前面就是一片半山的丘陵地帶,那一帶有很多小村子,這些村子都不大,只有三四十戶人家,村西是小山,村東是稻田。 進了一個村子的柵門,并無異狀,村民們忙著干活,只有一些小童好奇地蹦蹦跳跳跟在他身后,但不敢靠的太近。 村西的柵門左側,木柱上飄揚著一面稅旗,兩名皂衣公人把守在門兩側,柵內側南首的一家村舍中,大門外也有三名皂衣人,里面似乎還有同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