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點名,華沖鋒出列,觀眾獻上稀稀拉拉純屬禮貌的掌聲。沒毛病,即便是娘扣的沈亞杰,人家也是有名氣,在街球界早已混了個臉熟。你華沖鋒算哪根蔥?能有這點掌聲也應該知足了吧? 第一個自選動作,拉桿扣籃;第二個自選動作,罰球線處起跳滑翔扣籃。 一直等主持人報出華沖鋒準備的動作之前,大家都在揣測,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讓人沖動的子,會玩出什么樣的花活?在華沖鋒做準備活動時,有人忍不住掏出手機搜索華沖鋒三個字,看看這名字很讓人沖動的家伙,到底是何方妖孽。 拉桿扣籃?!罰球線起跳?! 聽到主持人報出動作名稱,眾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包括完成扣籃的五個隊長,無不面面相覷,懷疑自己聽錯,要不就是主持人念錯了。但當華沖鋒脫下外套,露出勻稱有力的上下肢肌肉群時,有人開始憧憬著。 “哎呀,”搜索結果出來,卻把這個好事者嚇得夠嗆。“華沖鋒打破了百米全國紀錄!名字相同,兩人會不會就是同一個人?” “別吵吵,不想看就出去,不要影響人家嘛!” “快看看,興許是他呢?” 同伴拗不過他,只好敷衍接過手機——一則《突破!新人雙雙打破塵封多年的國家男子百米紀錄!》為標題的文章,擠在一大堆斯諾克世錦賽、冰壺世錦賽、歐洲擊劍錦標賽這樣的眾體育新聞中。這樣一塊堪比豆腐塊的文章,很短很簡單,寥寥數語就結束,文中的確提到“華沖鋒”這個名字,可配圖鏈接早已失效,只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問號。 “沒圖你個雞毛?同名同姓的多了去,誰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拉桿扣籃?坦白這個動作不難,如果讓喬山去做,二十次起跳怎么也得勉強成功一回吧?但對于喬山這些玩慣野球的人,拉桿扣籃的難度不在于動作有多么復雜,而在于腰腹力量和滯空能力如何平衡。當然,從更多街球手角度看,身高不足更是致命彎道。跳起來了,手臂也做出動作來了,可抬頭再一看,尼瑪!籃框離得夠遠,手臂還得再長點才夠得到! 拉桿扣籃的確好看,卻是現在大多數的街球運動員無法破的局! 這子最多1.90米也就到頭了,身高1.96米的喬山都不敢在輕易嘗試,他能行? 也許可以哦,你看他的胳膊多長! 胳膊長能代表拉桿扣籃? 別爭了,看看實況不就行了? 除了華沖鋒,誰都不知道。孫老頭原本也只要求他做平時做過的動作,誰曾想這子擅自做主,一下報了兩個高難度的。侯震一秒鐘前還沉浸在浪投獲勝的喜悅里,現在也禁不住替華沖鋒捏把汗:“玩笑開大了。” 從始至終,時大時的音樂從未真正停下,輪到華沖鋒沖籃時,聲音戛然而止。dj大概也深諳街球運動,知道拉桿扣籃對一個正常打野球的難度值。為了讓華沖鋒一心一意完成動作,所以很貼心地關掉喇叭。 你知不知道?沒有音樂的鎮場,籃板下的氣氛很壓抑呀?! 啪啪啪啪,又急又快連拍四下,華沖鋒啟動了。他運球跑動還不到火候,索性單手持球,直撲籃下而去。起!好像大鵬展翅一般,沒等進入三秒區,華沖鋒倏地跳起,籃筐離他越來越近。 好家伙,吃什么長大的?!跳得也太高了吧?目測他的腦頂已經和籃筐在一個水平面上,而且只要他高興,還能二次爬升。滿足高度要求了,拉桿扣籃什么的還會遠嗎? 出手! 華沖鋒的身體很舒展,表明其滯空能力和腰腹力量控制得不錯。只見他左手籃下一拉,猛地變換方向。啪啦,這一下出手快得出奇,以至于觀眾沒能看清手抓籃筐的瞬間。不過,籃筐它們不會作假,籃筐、籃板逐一顫抖,證明華沖鋒扣籃力道拿捏得很到位。 好球! 觀眾人多,反應快的也多,轟的一樣好像炸雷。 厲害! 裁判人少,反應也慢,有人在鼓掌時把評分牌也扔出去了。 現在的年輕人體質太好了! 喬山等人只比華沖鋒大四五歲——人家沒有完成動作前,等著看笑話;人家完成動作后,又倚老賣老,拿體質作為自己能力不夠的遮羞布。 亮分。 10分!還有啥的? 可以打10.5分嗎? 撲豹隊怎么盡出些狠角色,一個侯震的三分線外投球已經夠麻煩了,又來這么一個能力逆的華沖鋒,這制霸賽還怎么打?打得贏嗎?看完華沖鋒的拉桿扣籃,各隊領隊、教練無一不陷入深深的焦慮中,而在兩大奪標熱門飛虎隊和全勝隊,焦慮的又何止教練員?喬山、蒲慶祝他們,晚上也不一定睡得著啊! 華沖鋒的表演只完成一半,如果第二個自選動作失敗了,也拿不到冠軍——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為他祈禱吧! 如果拉桿扣籃主要靠爆發力維持,那么罰球線后面起跳的滑翔扣籃,就需要最少1.95米以上的身高,才能保證飛出去后手能夠到籃筐。即便長有一雙彈簧腿,但華沖鋒的身高是硬傷;所以,大家寧愿相信他做不到這一點。 籃球問世以后,自從有人一不心扣了第一個籃開始,世界各地的籃筐君就開始一代代承受各種各樣的暴虐,無數只顏色各異、大不同的手掌,一次次在籃筐君的頭上撒野,羞辱它蔑視它。大風車、戰斧式、折疊式等等虐待手法推陳出新,更有少部分變態的家伙覺得光扣籃不過癮,還把強壯的胳膊伸到籃筐君的嘴巴里,讓胳膊掛在筐上(掛臂),來一個“深喉”。 如果認為籃筐君吞聲忍氣逆來順受,可就大錯特錯了。時不時用筐上的毛刺掛花手掌,和籃板君聯合讓籃板塌陷壓死這群不知好歹的瘋子……如果這些都無法阻止,籃筐君還會放出最后的大招:“很牛逼是不是?有本事從罰球線起跳扣一個試試!” 短暫的扣籃史,真正做到從罰球線后面起跳扣籃的十分罕見,包括勇奪米國職籃扣籃大賽冠軍、創造“白人也能飛的”布倫特·巴里,也是踩線后才拿到的冠軍。真正意義上按照標準模式,從罰球線后起跳成功扣籃的,數去數來只有這么七人: j博士、邁克爾·喬丹、哥斯拉·蓬皮、塞爾吉·巴卡、詹姆·特懷、杰米·埃文斯、約·康利。 華國職業男籃比賽歷屆扣籃冠軍,從未出現過罰球線后面起跳扣籃的情況。 一條線分隔成兩個世界,成功了就封神,失敗了就安心做一輩子草根,這就是現實。 華沖鋒持球,退到中線附近。實際上,因為場地限制,他已經退到頭了。再退?先問被踩在腳下的人頭同不同意。 華沖鋒掂量著助跑距離,似乎還不滿意,于是他微微傾斜一個角度,過中線前斜著跑四五米,過了中線后才是真正的、為扣籃助跑的直線距離。 把直線延長為兩段夾角很大的線路,這都可以有?大家疑惑不解地盯著華沖鋒的一舉一動,真心看不懂他要搞哪樣飛機。 稍有運動常識的都知道,直線跑是聚力提速的唯一選項,一旦直線上出現角度,必會損失速度,對完成目標幫助不大。尤其,這么短的助跑長度,會出現哪種情況? 瞪大眼睛,錯過了就錯過了,就算這次扣籃失敗了,人家也不會再來一次。 啟動,助跑。 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明白華沖鋒延長助跑路線的深意。跑過彎道,200米跑、400米跑的運動員最有發言權,要維持高速度,必須先和地心引力對著干、然后和自己對著干,戰勝強大的離心力。從一條直線轉為另一條直線,華沖鋒速度并沒有損失,全程銜接得很棒! 速度起來了,就在眨眼瞬間,過中線、進三分線、來到罰球線弧頂。很精確,腳步不多不少,剛剛好沒踩到罰球線。 起跳! 飛起來了,那只大手緊緊抓住皮球。在空中,身體似乎還有一個二次向前伸展的動作。 全場肅靜,人人瞪大雙眼屏住呼吸。此刻,掉落一根針到地上,也許能聽見響聲。 咔嚓,平筐、砸筐……扣籃成功了! 彪悍的人生,難道還需要更詳細的解釋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