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七年,六月二十二日,辰時一刻。雖是六月時節,可卻依舊黑著。 “今日的有點怪。”賀順注意到這點。 “你沒覺得最近的亮的越來越晚了嗎?”李鴻基回道 “那倒沒。不過話回來,你真的要一起去?” “那是自然,這次如果沒有打出點名堂來,怕是這輩子都沒有這種機會了。再不行,我得自成一派去咯。”李鴻基笑道 興化府練兵場中,六百八十九人已經集結完畢,吳三桂站在宣講臺之上。 場內所有人都分發到了一條白色布條,準備將布條系在大臂上。 按往年,六月的福建是快到整年中最酷熱難耐的時候。但是今年卻不同,東南的風時常吹帶著涼意襲來,好似初春的微涼。 昨夜的賀順已考慮了整晚,此戰過后,將上林府提親,與離過著男耕女織的鄉野生活,不再追逐著吳三桂,去報那仇。他在船上與賀嘉談話之后,心中再也泛不起一絲波瀾。既然這世界原本就與自己無關,那自己又何必去做那些無謂的事。既然重生,何不如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打打殺殺的日子上輩子當錦衣衛時已經嘗夠了。 只是想到穎兒,他心中懷有愧疚,他明白穎兒的心意。可真愛與好感同時擺在面前,賀順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前者。 賀順想了想也可笑,自己至今還沒有問過穎兒的全名。 而陳亮,卻是另一幅面孔,自從黑市歸來,他總表現的十分怪異。不過大戰在前,沒人注意罷了。 吳三桂見眾人集結準備完畢,深呼吸一口氣,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戰前訓話。 “今日之前,你我都是這蒼茫大地的一粒塵埃,來時無名,去世孤獨。你我只是百家姓之后無關緊要的一筆,與人相似,又無人記得。而今日之后,你我的名字將刻這校場門口的青石碑上,流芳萬事。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人間滄桑數十載,不就是為了在這留一名,證明自己來過。我已向祈過簽,上上簽,簽上只有八個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日,我們必定能血洗金厥山,替自己在這世留一名!” “留名!” “留名!” 口號聲響徹整個校場。 啟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午時三刻,剿倭軍正是從興化府城內出發。 沿街的百姓并沒有想象中感恩戴德,歡欣鼓舞的去歡送這批人。許多人站在自己門前,亦或路旁,帶有一點冷漠意味的看著這些人。 許多人眼里,這些即將要出發的人就和當初頭幾批去金厥山剿倭的人一樣,去送死,不禁發出嘆息聲。 有些人見到剿倭軍中有人推著十一門火炮,帶有期望的對著身邊的同行人道“這么多火炮,看來這次有戲了。” “有什么戲,你忘了,前幾日不還有海盜推著火炮來攻城,這火炮動靜挺大,可有個屁用,城墻的磚都沒打下來一塊呢。我看吶,這與其去送死,還不如咱們都待在這城里,鎖好大門,跟倭寇耗著。時間久了,倭寇也得回鄉不是,自然就不費一兵一卒的將倭寇打回老家了。” “對對對,世兄得有理。” 金厥山,距離興化府約有九十里地,午時出發,亥時至。 軍隊到達離金厥山還有三里地的燕霞坡時,陳亮提示吳三桂到達了預計的地點。 吳三桂下馬“賀順,你先行上前打探下倭寇動向。” “陳...”吳三桂猶豫了一下“李鴻基。” 李鴻基有點不敢相信吳三桂會突然叫自己,沒反應過來。 “李鴻基!!”吳三桂第二次叫道 李鴻基這才反應過來“是。” “你和這張保留下的兄弟,去船上配合著。”是配合,多半是監督,到底,還是不放心一個海盜頭子的話。 李鴻基答應的很干脆,跟著張保的人就走。 不到兩刻鐘,賀順便回來。 “怎么樣?”吳三桂問 “一切如我們所知的一樣。” “好,傳令下去,盾牌兵上前,炮兵緊隨其后。” “是。” 二十名士兵手持八尺高木板藤條混雜制成的盾牌一字弧形排開,緊挨在一起,形成一堵堅固的人墻。 另外二十二名士兵兩人一組,排成兩排共十一門火炮隊緊隨其后。 “出發!” 先頭盾牌兵抬起手中盾牌緩慢前進,其余的人緊隨其后。 今年六月的與往年大不相同,冷。午時太陽高照,還沒那么冷的感覺。但是這深夜,冷的士兵們都快有種錯覺,現在已經到了臘月寒冬,進軍的路上還有不斷的海風從不知道哪里的地方吹來。許多人都微微發抖起來,牙齒打起寒顫,也或許是大戰在即的緊張。 賀順的眼睛意外的飄進了幾點白色的東西,他沒在意,眨了兩下,并沒有任何的不適感。 倭寇大營的大門在山腳下,整個大營建在一條筆直的斜山坡上,大約有一千米的海拔。 大營門口放著許多消尖的竹子做成的拒馬,這里的拒馬沒有守城池用的那么粗大,稍微細,刺多,更多的是用來防步兵推進。拒馬很多,占據了整條通往大營門口的路,中間只有留著一條道,僅夠三人并排通過,到達大門處。 吳三桂看著不到兩里地外的大門,心中估算模擬了一下。 傳令士兵繼續推進到拒馬前,站在最前的二十盾牌兵舉起盾牌,整個側身手臂抵住盾牌,盾牌略微傾斜,使得盾牌與這斜坡呈現九十度,垂直于地面,盾牌底部離地越一拳距離,二十士兵就這樣走在最前,緩緩推進。 身后的兩排十一門火炮緊隨其后,推著炮車的士兵彎著腰,盡量讓身體低于過前方盾牌。 就當大隊要推進至拒馬前時,因為月亮變更了方位,一下子將吳三桂部隊暴露出來。 大營門樓上的哨兵立馬吹響了信號號角,另一邊的哨兵沖放了一響沖炮。 頓時,剛才還是星星點點火光的倭寇山寨,一下子全亮起火把火盆。 不一會,大營門樓上閃出一排舉火銃的倭寇,正在裝彈瞄準。 “放信號!”吳三桂對身后的人叫道 陳德忠立刻拿出三發煙火彈,沖發射出去,三發煙火飛升上,在空中炸出絢麗的煙火。 “炮兵準備!”吳三桂大聲命令道 炮兵馬上將第一個已經填充好彈藥的子炮裝入炮腹之中,將炮口抬高。 “開炮!”吳三桂一聲令下,第一排炮兵點燃子炮火門,炮身猛然向后一縮,隨即噴射出彈炮。就在炮彈發出時,第二排炮兵也立馬點燃子炮火門,十一發火藥彈前后相繼發射出去,飛躍三百余米,直射倭寇大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