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飯是南方喪葬儀式的一個傳統習俗,葬禮結束后,喪家要舉辦酒席(雅稱“豆宴“),酬謝前來參加葬禮以及以現金、實物等形式助喪賻奠的人,被請者一般不得拒絕,否則會被認為是非常失禮的。過去這種酒席一般為素席并以豆制品為主,其后逐漸變異,如今的豆腐飯上的佳肴美味之豐幾可比擬喜慶之宴,惟一碗豆腐羹必不可少,所以照舊稱為豆腐飯。 離人間的大食堂也會在葬禮結束后提供豆腐飯的酒席給喪家宴請參加追悼會的親朋故舊。這兩食堂大廚請假回老家了,羅封就請陳刃來幫忙。 “刀又被抓壯丁啦。”廚房里的人基本都認識陳刃,他也不是第一次來幫忙了。看到陳刃進來都笑著打趣道。 “老丁呀,還笑,肯定就是你提議的。除了我,找別人你放心嗎?”陳刃換上廚師服,邊和大家閑話家常,邊整理廚具。 這是他的習慣,做菜前先把廚具,調味料等擺放在自己最熟悉最順手的位置。然后從包里拿出一塊陸行鮮菇,切片后放入高湯鍋里。 “你往鍋子里放了啥呀?”掌勺的老丁看到往高湯里加料急忙問道。 “嘿嘿,蘑菇。” “我們這兒用的又不是素高湯,放蘑菇干嘛。”老丁有點不滿的道。 “這可不是一般的蘑菇,等會你嘗嘗就明白了,包你嚇一跳。” “你要把這鍋高湯味搞雜了,我不光要嚇一跳,還要揍一頓呢。”老丁揮舞著勺子嚇唬道。 “放心,來嘗嘗吧。”陳刃用湯勺緩緩的打圈攪拌,看火候差不多了,舀了一勺盛在碟子里遞給老丁。 老丁接過來,半信半疑的抿了一口。 轟! 一顆核彈在老丁的口腔里爆炸了!! 他想話,卻發現開不了口,不是沒法張嘴,而是舍不得張嘴,仿佛一開口,這無以倫比的鮮味就會嘴里飛走。 老丁一手捂著嘴,一手舉著碟子指著高湯鍋,語無倫次的問道:“這……這是什么?怎么……怎么可能……” “這個我叫它神農雪菇,是我一個研究植物的朋友從神農架給我帶來的,這次來幫忙就帶了一點過來。剩下的我放店里做高湯了。” 來的路上陳刃就已經想了一套辭來介紹陸行鮮菇的來歷,植物學專家的朋友,神農架這些關鍵詞立刻能讓人聯想起稀有,神秘。 果然老丁一聽就沒再追問,也許他原來還想討要一些,但聽陳刃自己店里要用,也就知道分寸了,轉而又興奮了起來,作為一個廚師,接觸到一種全新的極品食材,自然摩拳擦掌的想要開工試菜了。 ************************************* 今離人間里舉辦的是南山大學新聞系一位老教授的追悼會,來的除了親戚朋友,大部分是大學的同事和學生,不少已經畢業的學長也趕來參加。 追悼會結束后,眾人移步來到食堂,在飯桌上,自然褪去了幾分哀傷,久未謀面的朋友,熟人也不免寒暄幾句,等幾杯酒下肚,就開始追憶往事,又哭又笑。 “閩總監,您晚上還有個節目策劃會,要不要先走?”席間一位年輕靚麗的女孩輕聲詢問身邊的中年男子。 “再等一下吧,等豆腐羹上來了,我吃一口就走,現在走,有點失禮。”中年男子淡淡的道。 “好的好的。”聽到對方的回答,提出了失禮之舉的女孩臉上浮現出一絲尷尬的神色。 自己聽臺里的節目總監閩濤也曾是自己導師的學生,一直想找機會拉近下關系,但對方總是冷冷淡淡的,現在連導師也去世了,看來以后更沒機會抱大腿了。 女孩懊惱間,服務員端著一大碗豆腐羹上桌了。一般豆腐羹,會加入肉絲,胡蘿卜絲,蛋花之類的輔料,考究一些的還會加蝦仁,干貝增加鮮味。但這碗豆腐羹除了一點蔥花,竟然沒有一點輔料。 “呵呵,還真是清清白白啊,真有老師的風骨。”閩濤有些鄙夷得笑了笑,盛了一碗,打算吃兩口就退席回臺里。自己今請了半的假,還有挺多事要處理,回去要加會班了。 “嗯?!”第一口下去,閩濤就愣住了。 “總監?不好吃嗎?”年輕女孩看著中年男子吃了一口豆腐羹后僵住了,急忙問道。 閩濤沒有理會女孩的問話,驚訝的看了看碗里的豆腐羹,又快速的舀了一勺仔細的品味著。 女孩看著中年男子的樣子不像是覺得很難吃,也盛了一碗。 “呀,怎么這么好吃!”女孩驚喜的叫出聲。本來以為連肉末都沒有的一碗豆腐羹,應該味道寡淡。想不到鮮美異常,豆腐清爽柔嫩的口感更突顯了這份鮮味,不需要牙齒,舌頭翻滾間,粘稠鮮美的羹湯包裹著擠壓碎裂的豆腐,仿佛陽光照射在細碎的鉆石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兩三口一碗豆腐羹就吃完了,想再盛一碗,發現一大碗豆腐羹已經被一掃而空,再看周圍幾桌竟然還有人捧著碗在舔著碗底殘余的羹湯。 “服務員,再來一碗豆腐羹!” “我們桌也要一碗!” “我們要兩碗!”加菜的呼喊聲在食堂里此起彼伏。 “服務員,我們也要!”中年男子也舉著手道。 “古人云: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真是誠不欺我。這道豆腐羹堪稱一絕啊。”閩濤對女孩道。 “是呀是啊,我從來沒吃過這么鮮的豆腐羹,而且不像是加多了味精的那種鮮味,沒有口干舌燥的感覺。鮮得齒頰生香,真是讓人吃了一碗還想再吃一碗。”女孩也興奮的道。 服務員下了加菜的單子,又陸陸續續繼續上菜。可有了這道豆腐羹,吃其他的菜就覺得無味了很多。 但中年男子很快發現,桌上的菜和菜之間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有些菜一看就是很普通的食堂大鍋的炒菜,味道一般,也談不上什么色澤和口感,只能用以果腹。 而有幾道菜卻明顯不同。比如這道清蒸鱸魚,清蒸的做法比較簡單,但里面的門道卻一點也不簡單。加料時,料酒和蔥姜少了,蓋不住魚的腥味,加多了味道發苦辣舌,蒸煮的時候,時間久了或者火候過了,肉就老了,沒有滑嫩的口感,時間短了,就會夾生沒有熟透,魚肉也會不夠入味。 這時間和火候的把握全要靠廚師的經驗來判斷,缺乏經驗的廚師只能不斷的打開鍋蓋,用筷子戳一下魚肉看看是否熟透了。但打開鍋蓋的次數多了,這道菜的香味就會隨著蒸汽散盡,而且魚皮也會在冷熱溫度的反復變化中起皺而失去光澤。 最高明的廚師,判斷精準,能一次開蓋就可出鍋。今桌上的這道清蒸鱸魚就是如此,魚色澤銀亮,仿佛鮮活著。筷子去夾時還能感覺到魚肉的彈性很q,放入口中咀嚼時就如同一條鯉魚在波浪中穿梭跳躍。 而且除了魚本身的鮮味外,還有一絲如同大海一般的深邃滋味蘊含其中。多吃幾口,仿佛魚入汪洋,豁然開朗。 作為電視臺的領導,大飯店、大酒店、名廚名菜也吃過不少,但這種越吃越漸入佳境的口感和味道卻是閩濤從沒有體驗過的。 離人間食堂的餐桌上很快就變的涇渭分明,有的菜一上來就筷箸齊動,一掃而空,有的菜吃了一口就無人問。而喊再上一份豆腐羹的聲音更是絡繹不絕。 “孟,你們頻道不是正在策劃一檔美食節目嘛,這道豆腐羹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節目素材啊。”中年男子突然對身邊的年輕女孩道。 “啊?哦哦,對的,這道豆腐羹絕對是我至今吃過最美味的一道素菜了。”孟靜怡聽到中年男子的話后又驚又喜。 “可這是殯儀館的食堂……雖然有些話題性,但會不會讓節目的收視率受到影響?”孟靜怡突然有一點擔憂。 “嗯,你的顧慮是有道理的,畢竟殯儀館的食堂也不是普通人會經常光顧的地方。”閩濤點頭回應道。 “不用在這里,應該也有辦法吃到這道菜的。今食堂請了六味舫的大廚來幫忙,這幾道菜應該是他做的。”邊上一個聲音傳了過來。 閩濤扭頭看去,話的是一位留著板寸頭,穿著灰布僧衣的年輕僧人。他們邊上這桌正好是招待來做法事的和尚的素席。 “六味舫?好像聽過。”閩濤對這個店名有些印象。 “是家近五十年的老店了,在老城區還有點名氣的。”年輕僧人接著道。 “查到了,在南崗巷66號,上評價有四星,還不錯呀。”孟靜怡已經用手機搜索點評查到了六味舫的信息。 “好,老城區的老字號,這比殯儀館更適合放到節目里,你明實地去考察一下,和你們組的組長一下,要好好策劃,做一個爆款節目出來。” 孟靜怡聽的喜上眉梢,自己進電視臺已經一年多了,還是掛在實習編導的崗位上沒法轉正,但臺里的規定是誰策劃,誰負責,閩濤這話的意思就是交給自己了。 年輕僧人聽著兩人的話,笑而不語,繼續埋頭吃飯,邊吃邊嘀咕:“刀的手藝進步神速啊,我可是給你做了回活廣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