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92zw】 此為防盜章, 購買比例未達30%的兩后才可看哦。 到底是自己親生的女兒,沈承璋見她這個樣子, 面上也有些動容。 而最主要的是,沈沅性子倔強,以往都是寧愿挨打受罰,也絕不肯低頭認錯。但現(xiàn)在她卻在他面前哭成這個樣子,而且還著她知錯了,求著他的原諒。 這還是沈承璋第一次聽到沈沅主動認錯。第一次見到她這樣, 總歸是會心中觸動更大。 于是沈承璋心中的怒氣不由的就隨著沈沅的哭聲慢慢的消散了。不過他還是板著一張臉,冷聲的問著:“你真的知道錯了?” 沈沅哭著點頭:“女兒自從到了常州外祖父家之后就日夜反思自己, 當時就曉得自己錯了。” “你既曉得自己錯了, 那你給你母親寫的信中怎么還一直抱怨, 還要你母親想方設法的促成你和李修源的婚事?” 沈承璋起這個心中就有氣。 沈沅的母親陳靜素是個溫和賢良的人。她十六年那年嫁到沈府來,沈承璋雖然對她并沒有很熾熱的男女之情, 但還是很敬她的。而且到底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多少會有些感情,所以對于陳靜素死了的這事,他心中也痛心,也甘愿為她守制一年。 當然,不守制也不成。陳靜素的父親雖然告老歸鄉(xiāng)了,但朝中還有許多的門人和學生在。而且陳靜素的長姐還是皇帝的賢妃, 他是不敢得罪陳家的。 聽到沈承璋起那封信, 沈沅記得確實有這么一回事。 上輩子她到了外祖父家之后, 心中對沈承璋將她遣送到外祖父家還是有怨氣的。而且那時候她心中如何放得下李修源?所以就寫了封信給母親, 抱怨了父親兩句,又讓母親一定要促成她和李修源的婚事。 但這樣的一封信,父親如何會知道?沈沅是敢確信母親絕不會主動將這封信給父親看的,除非是被別有用心的人特地的拿去給父親看,好讓父親心中越發(fā)的惱她。 這個人,只怕最有可能的就是薛姨娘或是沈瀾。自然其他人也有可能,畢竟上輩子她確實很不會做人,得罪的人不少。 沈沅就哭道:“這封信是女兒在剛離開京城的那日在船上寫的。不瞞父親,當時女兒心中確實是有些怨恨父親的,覺得您心中一點兒都不疼惜我,竟然狠心的要將女兒送到外祖父家去。這一去,女兒可要什么時候才能夠見到您呢?至于李修源的事,那時候剛離開京城,女兒心中是有些放不下他。不過等到了外祖父家,女兒反思了好幾日,就曉得這事是我大大的做差了。自來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能輪得到我自作主張呢?為了懲罰,也為了告誡自己,所以女兒過后每日都要抄寫《女德》、《女誡》之類,還很用心的跟著常嬤嬤學女紅針鑿。” 自然上輩子就算她到了外祖父家也壓根就沒有反思過自己,整日的只想著如何能早日回京城,又如何才能嫁給李修源。后來母親死了的消息傳來,她心中悲痛不已,竟然昏厥。那時候母親臨死前又遣人送了一封書信給外祖父,請他關(guān)照自己的三個兒女。又了沈沅和李修源的事,請他促成。外祖父問了她的意思,然后就去信同父親了這事,父親不得不同意。隨后外祖父又請了昔日自己的下屬,現(xiàn)如今已做到了右都御史的陳大人出面做媒,竟然就將她和李修源的這門親事給定了下來。 李家祖上雖然也出過文華殿大學士,還出過尚書這樣的高官,李修源的父親也做到了翰林院學士的位置,但不幸前幾年亡故了,所以李家現(xiàn)在在京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實在一般。右都御史親自出面做媒,而沈沅的父親又是太常寺少卿,又有著那樣的一個外祖父,還有個在宮里做賢妃的姨母,怎么看都是李家高攀了。 所以李修源的母親當時就同意了這門婚事。而沈沅隨后也一直在外祖父家住著,直至為母親守完一年孝,她才回了京,在家中待了不到半個月就嫁到了李府去。 想起這些前塵往事,沈沅心中只覺感慨不已。 她還記得她這輩子重生過后兩日,外祖父讓人叫了她到他的書房去。 外祖父一生養(yǎng)育了一兒兩女,不幸早年外祖母亡故,其后又是兒子亡故,只遺留下一個孫子。兩個女兒,現(xiàn)在又亡故了一個,他老人家的心中自然是悲痛的。 沈沅見到外祖父的時候,就覺得這短短的一兩日間他仿似就蒼老了不少。 外祖父見她去,就同她著:“你母親故去之前,給我來了一封信,我也是昨兒才收到。” 外祖父到這里就嘆氣:“你母親在信中,若你心中還念著那李修源,一定非他不嫁,她便讓我竭力促成此事。我現(xiàn)在叫你過來,就是想問問你這事,你到底還想不想嫁給那李修源?” 沈沅自然是不想的。 上輩子等嫁給了李修源她才知道,原來李修源心中一直喜歡的是他老師的女兒謝蓁蓁。她那樣一嫁,就生生的拆散了他們兩個人,而自己最后也那樣的不得善終。 她謝了外祖父的好意,堅定的回絕了這事。外祖父隨后便也不再提起這事,不過現(xiàn)在父親倒又重提起了這事。 很顯然是之前有人一直不停的在父親面前起這事,讓父親心中越來越惱她的吧?因著這一年之中她是會經(jīng)常的遣人送了自己抄寫的《女德》、《女誡》等以及佛經(jīng)給父親,以此表明自己已經(jīng)真心知錯。還不時的就會做一些諸如綾襪,護膝之類的遣人給父親送過來。 自然一開始她的女紅針鑿是很差的,跟隨著常嬤嬤學了之后才慢慢的好了起來。不過她覺得就算自己一開始做的女紅針鑿再差,那也應該遣人將自己做的東西送給父親。其后她的女紅針鑿慢慢的好了,那就更應該將自己做的那些東西送給父親。 雖然她做的都是些東西,但一來這樣可以表明她這個做女兒的心中是時時有沈承璋這個做父親的,而且還關(guān)心著他的冷暖。而這二來,也是最重要的,她這樣做,就相當于在給父親看她每日的進步一樣。 她靜下心來,會看以往她最不屑于看的那些有關(guān)女子三從四德的書,她會誠心的為母親祈福,每日手抄佛經(jīng),她還學會了女紅針鑿。這些,都是她在向沈承璋表明自己已經(jīng)知錯的態(tài)度。 有的時候,實際行動可比什么要有震撼力的多。 而果然,父親見了她抄寫的《女德》、《女誡》等和佛經(jīng),接了她親手做的那些綾襪,護膝之類,竟然難得的給她回了一封信。雖然信里面的措辭依然還是很嚴厲的,但這已經(jīng)是個好現(xiàn)象了。 只可惜這一封信后父親卻再無書信到。沈沅猜測應當是有人發(fā)現(xiàn)了父親給她寫信,隨后就又了什么話讓父親接著惱她,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沈沅這輩子會提前回京城來的緣故。 上輩子她可是直等母親的孝期過了才從常州回京城的。 只不過沒想到這提前回來,竟然會在途中遇到了李修堯。也不曉得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沈沅將腦中忽然而起的這個念頭摒棄掉,隨后就又哭著道:“父親,女兒到底有沒有知錯,有沒有改,這一年中我遣人給您送了我抄寫的那些《女德》、《女誡》和佛經(jīng),還有那些女紅針黹,女兒就不信父親您心中不知。” 沈沅是曉得沈承璋雖然面上嚴肅刻板,但其實也是個耳根子軟,主見少的人。經(jīng)常旁人在他面前個幾句話立時就會改變心意。 而果然,當下沈承璋見沈沅哭的這般淚痕滿面,又口中著這些話,他心中剛剛才起的火氣立時就又消散了。 畢竟沈沅這一年的時間不在他面前,縱然是先前心中再惱,可到底都過去了一年,先前再大的火氣這會子也慢慢的消散掉了。而且這一年中沈沅遣人給他送來的那些東西,確實是讓他看到了沈沅的進步。 沈承璋就彎腰,伸手扶了沈沅起來:“你若真的知道錯了,且往后還能改一改你原先的那驕縱脾氣,父親心中自然不會再怪你。” “謝謝父親。”沈沅一面哽咽著,一面就屈膝給沈承璋行了個禮。 上輩子她就是個受了再大委屈,但都寧愿挨打受罰也絕不會落一滴淚的人,而沈瀾卻是個會哭的。哪怕就是受了一丁點兒委屈,她也要哭的梨花帶雨,仿似自己受了大的委屈一般。但沈承璋就吃這一套,哪次不護著沈瀾? 只是落幾滴眼淚水,做做悲傷的樣子而已,誰還不會呢?沈沅心中冷冷的想著,她也會。 沈承璋果然是一見人哭心就軟的。當下他對著沈沅擺了擺手,嘆息著:“若你母親還在,看到你現(xiàn)在這個溫順柔婉的樣子,心中該有多欣慰。” 想起母親,沈沅忍不住的又落淚。 自然她這會落的淚水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不如剛剛只是哭給沈承璋看的而已。 沈承璋見她又哭,心中也有些不忍。卻又眼角余光看到了采薇和常嬤嬤,就微微的皺了皺眉,問道:“這兩個是何人?怎么我以往從沒有見過?” 常嬤嬤是陳家的家人,沈承璋以往自然是沒有見過的。而采薇以前雖然是沈沅院子里的丫鬟,但只不過是一個專做粗活的灑掃丫鬟罷了,沈沅自己都見得不多,更何況是沈承璋了,是以他也不認得采薇。【就愛中文】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