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891年十月初一,雖然已經是冬了,但是大清早的整個長安城都籠罩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沿街的各色店鋪都早早開門,掛上喜慶之物,將各自門前打掃的干干凈凈,三十多萬長安百姓也都跟著涌上街頭,爭相目睹即將開始的盛事。 不久之后,鳴笛鐘鼓聲開始從皇宮前院的策府辦公區響起,儀仗隊開始沿著主大街巡街,新式禮服讓百姓心頭一亮,紛紛對著身邊走過的儀仗隊稱贊不已。這種新式禮服是巧兮模仿后世民國時期軍樂隊禮服制作,只是修改了其中的西方元素,將這個時代的服裝特點融入其中,大紅色的色調也點燃了新帝國開端的激情。 辰時一到,皇宮之中的金鐘再次響起,而此時的儀仗隊剛好抵達地壇中央廣場,一百人的隊伍圍繞廣場中央聳立的旗桿靜立不動。而皇宮內李玄清和巧兮身著新式冕服從千秋殿來到前院辦公區和岑時等人見面。 “主公,你們倆這身衣服還真是別致,比我們的還要好看。”胡四他們軍方的制服就是剛剛下發的軍常服,作為軍隊的禮服比以往顯得更加簡潔干練,紅黃色調加上肩章的設計有了后世將服的影子。倒是岑時等文官的禮服是巧兮重新設計過的,將以前唐時的朝服整體修改了一遍,取消了玉帶博冠,改成長衫玉帶,清一色的紅色裝扮,配上一水的淺藍色無鈕紗衣。 巧兮看起來覺得很滿意,但是岑時等人卻覺得和之前的朝服不一樣覺得不自在。不過對比巧兮和李玄清身上的禮服倒是很中規中矩。李玄清的皇帝冕服是真正改的最大的,明黃色團龍圖案倒是沒變,但是樣式卻變了,將玉帶博冠中的玉帶留了下來,但是其寬袖卻去掉了,變成了類似于西式服裝的窄袖,周身也修改的更加貼身合體,長衫也沒有之前的那么長,云紗織就的流云半披風也改成了穿戴式。 至于巧兮自己的則是將后世旗袍元素帶了過來,加上草原特色的一群,明裳輕紗,長裙拽地,斜肩長發配合胡四之前送的雙鳳釵環,明媚嬌俏之中透著一絲從容和端莊。 “好了別看了,時間差不多了,咱們出發吧。”李玄清見到大家都被這奇裝異服給打亂了,咳嗽了一聲當先走了出去,身后巧兮和岑時等人跟隨而上。地壇就在皇宮前方,原本那里是大唐屬官辦公的產所,但是在李玄清將皇宮前半部分全部讓出來建設成后世的那種高層辦公樓之后這里連同一片居民區開始被拆遷重新設計出了這樣一個類似于后世的廣場,地壇也就在廣場的西面緊貼皇宮,分為壇和地壇兩個主體建筑加上一些附屬殿閣。此次李玄清選擇在這里也是模仿后世的開國大典。 李玄清等一群人出了皇宮大門就被百姓包圍了,短短的幾百丈距離不斷地傳來百姓傳來的山呼海嘯般的歡呼,沿途負責維護治安的警衛隊成員差點都攔不住這些真正翻身做主的百姓,他們對于李玄清和策府的擁戴是發自內心的,這種場面也讓李玄清身后的這一大群高級文武真真切切感受到來自底層百姓的力量。 好不容易登上地壇,李玄清擺手示意警衛隊放開入口放百姓入場,一時之間軍號之聲響徹云霄,這片巨大的廣場上一排排警衛隊士兵開始安排從入口進入廣場的百姓排隊站立,等候等待。 “主公,崔瀣那邊傳來消息,辰時一刻馬上就到,請主公和巧兮登上主祭臺,祭告地,宣布登基大典開始。”岑時來到李玄清身邊,悄聲提醒道。 李玄清聞言拉著巧兮的手走上地壇中央高高聳立約五丈左右的梯形主祭臺,沿途身著禮服的儀仗隊不斷向兩人行軍禮,而隨著兩人拔級而上,沿梯形邊角上擺放的祭圣火也不斷燃起,熊熊的火焰在風中獵獵作響。等到李玄清夫婦進入主祭臺最高層的平臺之上,整個地壇中央廣場是一覽無余。 李玄清看了巧兮一眼,兩人是相視一笑,崔瀣身為禮儀官站在李玄清身邊低聲道:“主公,祭祀地儀式開始。”完之后身邊的副官走上前來,遞給李玄清和巧兮各自三根巨香,引導兩人來到主祭臺正中央擺放在三牲和三谷祭品的供桌面前。此時崔瀣一揮手,原本一直響徹的金鼓聲驟然停止,下面的百姓也在這一瞬間靜立不動,鴉雀無聲。崔瀣尖細的嗓音開始響起:“大唐靈陽郡公、策上將軍李玄清,靈陽縣主巧兮敬告地神靈,祭典儀式正式開始。” “敬告玄黃,上祈地。李氏子孫李玄清于長安地壇祈告地神明,大唐先祖列宗。伏唯九汜,唐室有華夏二百七十三年,權臣不孝,篡位弒帝于洛陽,華夏蒙難,祖上難安。玄清起兵靖難四年有余,內平割據于中原腹地,外清禍患于大漠草原,匡扶國祚,俯瞰黎民。于今日祈告地,護佑華夏蒼生。”李玄清清朗的聲音一瞬間傳遍全場,響徹九霄之上,騰空而起,震碎萬里白云,香煙繚繞之中在場的所有人一瞬間心靈福至,跪伏于地。 三跪九叩之后李玄清和巧兮起身,崔瀣上前一步,站立在供桌旁邊,拿出一份詔書,身邊韓全海捧著當日自己從洛陽帶出來的傳國玉璽站在一旁。 “上唯有德,澤被大地,神州浩渺,祖宗護佑。臣李樺于大順二年謹告列祖列宗,大唐立國兩百余年,李氏一族守護蒼生有德有功,惟臣李樺不孝,無力整頓藩鎮割據,禍害黎民百姓。更有權臣竊奪神器,亂我朝綱。朕決意于逆賊決生死。然大唐國祚不可后繼無人,宗室靈陽郡公李玄清素有大功于社稷,恭謹賢德,實亂世唯一可托付之人。朕決意以傳國玉璽授予,期盼愛卿承繼社稷于累卵之后,造福百姓于亂世之中,中平禍患,救我百姓,延續大唐國脈于不絕,朕九泉之下必佑護卿等早平割據,還我太平。” 洋洋灑灑百余字悲戚憫人,伴隨著崔瀣尖細的嗓音讀來更是感慨之極,下面聽著的百姓此時更是放聲大哭,哀鳴不止。 在這一片哭聲之中崔瀣走上前來,對著李玄清躬身一拜,聲音陡然高亢,“請策上將軍上位登基,以告慰先帝英靈,救護我神州百姓。”他的聲音一出所有人都立即下跪叩請李玄清登基。 此時登基大典算是正式開始。李玄清看了身邊巧兮一眼,兩人一笑,走上前來扶起了崔瀣和韓全海,走到祭臺旁邊朗聲道:“李玄清敬告地百姓,大唐江山歷經百年,創造出諸多奇跡,封疆萬里,揚我華夏威嚴于絕域,傳承文明繼往開來。寶年后,諸藩亂我華夏,百姓遭受百年戰亂,兩京亦受罹難,神州浩土成了賊人廝殺的戰場,華夏百姓竟被當做奴隸對待。期間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為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至死不悔,奈何形勢比人強,均已慘淡收場。玄清不才以西北邊軍之力角逐下,以百姓為先,幸得岑時等亂世清流鼎力相助,匡扶長安。今日接受先皇詔書,自當以華夏百姓為先,繼承遺志不敢有違。惟愿下百姓同心同德,早日結束戰亂,收復故土再創盛世,給普下所有的兄弟姐妹一個太平祥和的世界,也給那些百戰不悔,孤軍堅守故土數十載,城破之后滿頭白發無一投降的先烈一個慰藉。” “玄清在此向地起誓,為政者以民為先,以國為重。為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李玄清右手一舉,一字一頓,傳達到所有人的耳中,猶如黃鐘大呂,聲聲不絕。 “臣等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岑時帶頭跪伏于地,山呼海嘯般的聲音淹沒了廣場,此起彼伏的歡呼聲響徹地間,宣告了大唐歷史進入一個新篇章。 “今日我等軍民共同見證大唐帝國就此誕生,以后凡是我大唐百姓所在之地皆是我大唐國土。各軍民等要誓死守護帝國完整和子民生命財產安全。” “從今日起,改元啟,通行下,傳檄帝國各處。以靈陽縣主巧兮為皇后,母儀下。” “儀仗隊,升國旗,全體起立,目送國旗升起。”李玄清已經完全進入了狀態,自動接過了禮儀官的工作,指揮儀仗隊開始升起國旗。但見萬眾矚目之下一面嶄新的明黃色團龍圖案的旗幟在廣場中央被儀仗隊甩開,然后升起,所有人都學著高臺之上那個偉岸挺拔的身姿靜立不動,目送國旗冉冉升起。 “國旗升起的地方就是需要各位誓死守護的國土。國旗在大唐就在。”李玄清看著國旗升上空,再次開口點燃廣場百姓的激情。有唐一代,蘊藏在百姓心頭的熱血永遠都是那么昂揚,即使歷經戰火創傷依舊是那樣奮發向上,開拓進取。 看著臺下踴躍歡呼的百姓人潮,李玄清忍不住也是眼角發紅,暗自嘆息不已,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好歹是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喚醒了久違的百姓心頭熱血,有這樣的百姓自己今日建立的帝國來日必然長存于世,笑傲世界之巔。 “大哥哥,該宣布后續的帝國部門了。”巧兮見到李玄清面色潮紅,知道他在想什么,走上來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袖提醒道。 “從即日起,策府正式改組。民政部改成內閣,主掌全國行政權,以岑時為第一任內閣首相,限期組建行使職權。”李玄清轉頭開始發布了第一號命令。 “臣岑時接旨,必不負陛下所托,報效百姓報效國家。”岑時帶著一大幫原民政部官員跪下接旨之后朗聲回答。 李玄清點點頭繼續道:“組建最高律法院,實現律法獨立,人人平等。以杜讓能為第一任獨立院正,執掌律法,軌納乾坤,給百姓以希望,維護帝國安定,保護黎民百姓人生財產安全,助民益,扶正義。” “杜讓能接旨,助民益,扶正義。讓能和律法院必不負所托,為我華夏百姓竭盡全力,為大唐帝國弘揚公平公正。”杜讓能帶人下跪接旨。 李玄清也已經習慣了他們這種接旨的方式,所以將目光轉向徐翔為首的策軍全體將領和場中那些人群中依然挺拔而立的身姿,聲音也陡然變得異常激昂,“策軍全體都有,向所有百姓敬禮。”話音一落,包括李玄清本人在內全部行軍禮站立不動。 “全體策軍將士,大唐帝國從今開始正式成立,以后策軍就是帝國的國防軍隊,也是守護帝國守護百姓的最后力量。我要求大家時刻謹記,家國下,應以民為先,我等身為策軍將士,就是大唐百姓的子弟兵,永遠做到為百姓服務,無怨無悔。” “為百姓服務,無怨無悔。”人群之中所有的策軍將士這一刻齊聲應和來自最高統帥的呼喚,聲音鏗鏘有力,整齊劃一,得到了百姓的紛紛喝彩。 “從今日起,策府作為策軍最高指揮機構,以徐翔為第一任策府參謀總長,楊成為參謀次長,克日重建策府。”李玄清頒布了軍方的最高任命。這樣一來大唐帝國最高權力機構一閣一院一府就已經確立。三部人員集體上高臺和李玄清夫婦面對全長安百姓,接受百姓檢閱。 登基大典,開元建國自此達到**,裝備處送來的煙花被點燃在空綻放,雖然是白,但是炫目的光澤還是讓百姓歡呼雀躍,慶賀新帝國的誕生。 檢閱完畢之后李玄清夫婦和岑時等人再次在地壇拜謝地神明之后來到廣場和百姓一起點燃象征著帝國繁榮昌盛的巨大煙花,騰空而起的煙花在空中打出了“帝國永恒”四個大字讓此次大典的氣氛推向頂點。 李玄清和巧兮穿行在人潮之中,沿途所有百姓都為這對年輕的帝國皇帝和皇后送上祝福。策府入主長安之后帶來的新氣象也讓百姓面對皇室和高官沒有了根深蒂固的懼怕,親近之余更多了愛戴。 巧兮巧笑倩兮的面龐和清秀的身姿更是大受追捧,沿途所致更是讓百姓爭相一睹皇后的風采。可以這一刻李玄清都沒有巧兮受百姓愛戴。尤其是巧兮不斷揮手和身邊眾人打招呼的方式也讓大家對于這位皇后有著一種別樣的好感。 這一李玄清夫婦和全體的帝國高層都在和民眾互動,但是在其后的歷史上這一卻成了帝國的開端,這種方式也在后來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帝國百姓和高層。 “大哥哥,咱們成功了。”人群中巧兮和李玄清四目對視,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這一幕讓身邊的一位傳媒集團的記者記了下來,隨后畫成了一幅畫,多年以后這幅畫就陳列在帝國博物館中,成了緬懷他們最直接的方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