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香順著瀧地把鵝趕到喊她的劉來聰那一塊,跟個老人精似得問劉來聰:“你家抓小豬了沒有?”
“沒有!我媽說要看看別人家養,我們家才能跟著養,要不然又得挨斗。”
小不點兒的孩子能聊這些,也是因為大人們在家聊得太頻繁,讓孩子們都跟著知道一些,因而相互之間也會跟著大人一樣操心操心。
改革開放的政策早就下達到各個地方,但是老百姓們誰都不敢做那個帶頭人。原本這個時節正是抓小雞仔、鵝仔、豬仔的時候,但是家家都在觀望,想抓又不敢。心里卻又壓不住那份渴望,因此個個都在那使勁的說、使勁的說,既想過過嘴癮,又期盼著有人最終受不住大家伙兒說的誘、惑,主動站出來做那個出頭人。
一個五歲,一個還不到七歲的兩個小姑娘,聊這樣的話題,那就純碎是鸚鵡學舌。
“哎!我家就是想養都不行呢!我媽說我太小了,姐姐哥哥要念書,還有個妹妹要照顧。實在忙不開!等我明年長大了,能幫著帶妹妹了,就抓小豬來家養著過年賣錢給我買新衣裳穿。”
本莊子以及周邊熟悉的人家,都對劉家養著別人家的丫頭,尤其還是自家有很多丫頭、家庭條件又很不好的劉余金夫妻倆,感到非常的不理解,私底下說的話也就跟著很難聽。劉來聰當然也會聽到,只不過她的媽媽比劉來換的媽媽會教導孩子,一再的在孩子們面前交代,不要在桃香家人面前說她家的小妹妹“撿來的”等等一些類似的難聽話,要不然被她們家人打了罵了之后,回到家還要再挨一頓打罵。因此,劉來聰在聽到桃香說她妹妹的時候,并沒有跟著劉來換那樣一頓瞎噴,反而說起好聽話:“桃香!聽說你妹妹特別聰明,對著奶過她奶的大榮大媽,一聊就笑,對著小、奶(大榮婆婆)的時候,怎么撩她、她也不笑,可是真的?”
說起自家妹妹與眾不同的聰慧,桃香可來了勁:“那是唻!我妹妹可聰明了,你說她好話她就笑,你故意說她壞話逗她,她立馬就冷著臉,任你怎么哄都不理你。我老資不是最討厭丫頭么!連他都喜歡逗我妹妹樂,還讓我三個姑姑都準備好新衣服、新鞋,等我妹妹滿月那天送過來給我妹妹長臉。”
桃香爺爺自己的親孫女,一個都沒有上手抱過,包括他的大孫女劉桂香在內。哭得再厲害,他也是聽了就跟沒聽見似得,不管不問。沒想到,小草香來家沒多久,他見小草香醒了不哭不鬧,自己個兒在那眼珠子左斜斜右撇撇的看來看去,見到突然伸過頭去看她的爺爺,不但沒有哭反而沖著爺爺咯咯直笑,反而把她爺爺給嚇了一大跳。然后這老頭,就到處跟人炫耀:別人家的孩子要好兩月才能咯咯笑,他家這姑娘還沒滿月就笑的脆蹦蹦,長大了一定不平凡。
聽到的人都撇撇嘴,心道:別人家的孩子,再不平凡又能怎樣?真以為會像自家的孩子那樣給你得臉呢?!全都不以為意的聽過之后就無影無蹤,誰也不會在心里留下半點漣漪!
今天是最后一天割油菜,也算是收尾,要不了多少時間就能收工,因此生產隊就不管中午飯了。另外,小草香今天滿月,三個姑姑都趕著早飯時間,把匆匆忙忙趕出來的小衣服、小鞋給送過來,吃過早飯還要趕緊趕回去接著上工。王洪英早上便請了假,在家做油炸年糕招待三個小姑子。
“哎呀!大嫂,您這時候怎么還有年粑粑啊?”小姑子劉余平看到鍋臺沿上放著一盆堆得冒尖兒的炸年糕,一驚一乍的喊叫起來。
大姑子劉余珍也感到很詫異,他們家的年糕最多只能留到二月末,到了三月氣溫回暖就開始發臭發酸,再也留不住。除非切成細小的長條,曬的干干的,才能留得下來。不過,那樣就只能留到過年炒一炒給孩子們做零嘴,卻不能當作招待人的主食。
王洪英一邊還在往油鍋里放搓圓之后又拍扁的年糕,一邊笑著回答小姑子:“這是去年家里做年粑粑的時候,多出來的粑粑面不夠蒸一鍋,公公不舍得大柴不讓蒸,我就給曬干了放在壇子里。分家的時候,婆婆全都給了我,我就當作湯果(湯圓)面一樣做,沒想到還真行!你們一人拿一塊吃吃試試,看看是不是跟湯果一樣?!又黏又軟!”
姐妹仨真就一人撿了一塊放到嘴里品嘗起來:“哎呀!還真是跟湯果一樣又黏又軟,還不粘牙。怎么感覺比我過年時回來吃的糖煎年粑粑好吃好多呢?這真是去年做年粑粑剩下的粑粑面?”
這個二姑子其實并不是很愛吃年糕,她嫌棄年糕要么粘牙、要么硬戳戳的吃不動、要么粗渣渣的咽不下口。她丈夫在蓮花湖村做會計,每年都能分到很多的糯米,別人家的年糕都是三份糯米七份秈米,她家都是五份糯米五份秈米。就是這樣的,她也不覺得有什么好吃的。但是今天吃了大嫂弄得這年糕,她竟然覺得又軟又滑又粘又細膩特別的好吃,要不是還沒有正式開飯,她都有點忍不住想再來一塊。
二姑子的話王洪英還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原本的粑粑面其實她都送回娘家了,只留了不到一碗。誰知道后來發現壇子里依舊是滿滿一壇子的面,她試著做了一次吃吃看,果然跟家里的白米一樣,也是好吃的不得了,根本不是自家產的那種。可是,她也不能說不是原來的粑粑面,要不然幾個小姑子問她從哪來的,她還真沒有辦法解釋清楚。
她喏喏了好一會兒,才假裝很不解的說道:“就是去年剩的那些粑粑面啊!我家從去年端午節之后,就沒有做過湯果,不可能會是湯果面。”
大姑子雖然也覺得這次炸出來的的確比過年時的年粑粑好吃很多,但是她沒有二妹那么多的疑問,反而認為是制作方法不同的原因。
“今年做年粑粑的時候,我也跟大嫂學,單單留出一些曬干了,留到這時候炸著吃,肯定比蒸出來的好吃!”
三個小姑子跟大嫂正聊得開心的時候,劉余金和他伯伯、媽還有二弟二弟妹都下工回來了,每人手里都拎著一個魚簍子。
三姑口最快,一看到大哥、二哥、他們幾個手里都拎著魚簍子,張口就問:“大哥!你們怎么都拎著魚簍子啊?早晨沒上工,都去撈魚了?”
“現在正是春耕忙的時候,怎么可能去撈魚!這里面裝的是黃鱔和泥鰍,這兩天正在翻耕養泥田,抓了不少的黃鱔和泥鰍,聽說我家愿意拿雞蛋換,這就讓我們帶回來了。今天你們在這兒吃過飯再回去,中午讓你嫂子用咸肉、青蒜苗炒黃鱔絲,要是你們不著急回家,就再來一個紅燒泥鰍。”
劉家婆婆在旁邊插話:“這泥鰍怕是要養幾天吧!要不然泥腥氣那么重,怎么吃?”
王洪英在廚房一邊撥拉油鍋里的粑粑,一邊沖外面喊道:“婆婆!家里有不少養了七八天的泥鰍,今天吃正好。就讓她們在家吃過飯再走吧,好不容易來這一趟。”
她這話倒是沒有說錯,在大集體里,即便自家不在乎工分,想要請假走親戚都不行,會有其他社員反應你不愛集體、不愛勞動,各種小資帽子給你卡過來,嚴重的很有可能會批斗。因此,一年到頭除了下雪天不能干活的時候,能夠抽個空的走親訪友,其他時間尤其是農忙季節,誰都不敢隨隨便便請假走親戚。
劉家這三個小姑子,大姑子離得遠回來的機會更少,一年到頭還真的是就過年的時候回來那一趟。今年是因為已經分產到戶,不用那么緊著集體干活了,才應了她伯伯的要求,送小衣服、小鞋給這個撿來的侄女過滿月。(83中文網 )</div>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