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西邸,萬金堂。
自薊王六億三千萬獻費入庫。陛下累日心情大好。
龍顏大悅,隨手封黃門令左豐,都亭侯。令一眾中常侍側(cè)目。左豐與薊王相交莫逆。宮內(nèi)宮外人盡皆知。陛下愛屋及烏,亦多另眼相待。
且左豐,年富力強,歲與陛下相當(dāng)。比起年紀漸大的十常侍,新人氣象,更被陛下所喜。
聽左豐道出薊王所求。
陛下灑然一笑:“蕞爾小國,民弱地窄。聽聞舊時東渡朝拜,皆高不及六尺。與侏孌無異。故取名倭國。薊王可是看上了倭女王?”
左豐訕笑:“奴婢,倒未曾聽聞。”陛下,薊王并無如此下作好嗎。
“薊王向來有禮有節(jié)。然此等瑣事,何須問朕。傳語尚書令,凡島夷之事,皆讓薊王自決。”陛下金口玉言。
“奴婢領(lǐng)命!”左豐再拜而出。
“島夷之事,薊王自決。”此八字,遂被尚書令曹節(jié),錄入詔命。用璽后,六百里發(fā)回薊國。
“弁辰與辰韓雜居,城郭衣服皆同,語言風(fēng)俗有同。其人形皆長大,美發(fā),衣服潔清。”
因是秦人后裔,二韓身材高大,美發(fā)、干凈整潔。與漢人相若。
反觀三韓之馬韓。“馬韓為倭之兄弟宗邦也。”換言之,馬韓與倭人類似,皆五短身材。年前。錦帆司馬蘇飛,船入釜山港,泊在弁辰瀆盧國境內(nèi)。因而隨船販來的青壯,多出自弁辰與辰韓二國。
當(dāng)親眼所見。倭女多不足六尺之身時,二國青壯又豈會甘心。須知,以倭女之身高,在我大漢,甚至無爵位繼承權(quán)。于是,薊王“拉郎配”的效果,可想而知。
倭女雖對二韓青壯,青睞有加。奈何青壯卻看之不上。若令強行結(jié)合,雙方必生間隙,亦非成人之美。
五萬倭女渡海而來,已隨“大舡無樓”的典故,遍傳附近港口。不料。本以為被弁辰與辰韓搶占先機,拔得頭籌的馬韓青壯,卻聞風(fēng)而動。身材亦短小的馬韓青壯,竟一夜之間,擠滿千樓竦峙,氣象一新的釜山港。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所謂麻雀縮小,長槍短炮。終歸要彼此“呼應(yīng)”。過猶不及,粗細不均,皆不美。
便有辰王及馬韓大小渠帥,百般阻撓。亦擋不住族中青壯投奔欲海。所謂欲壑難平,正如此這般。
倒是瀆盧國主一語中的:春天到了。
飽漢不知餓漢饑。更何況,饑不擇食,寒不擇衣。再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吹燈拔蠟,大被同眠,自當(dāng)快活賽神仙。心念至此,各個如同紅了眼的公牛。此情此景,此時此刻。誰攔也無用。各自擁擠,爭搶上前。
只因僧多粥少。
饑不擇食,搶著去“喝粥”哇。
納瀆盧國主之言。蘇飛以降,港口內(nèi)兵士,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只需滿載,立馬開船。便有人驚叫落水,亦在所不惜。見又走一船,剩下人等,心中倍加交集。再晚,恐不及也。
被欲壑所驅(qū),再加身邊同伴與港口海船,氣氛共同渲染。許多人,漸失理智。也不管究竟離港多少船。只需有大舡停穩(wěn),放下艞板。便一擁而上。即便被推搡落水,也不吵不鬧。悶頭上岸,再擠一遍。
之所以如此,正因馬韓“邑落雜居”,“無長幼男女之別”。類似情形,或比禽獸:一個種群中,只有王者才擁有交配權(quán)。發(fā)情期來臨,余下雄獸,若不敢去挑戰(zhàn)獸王,便只能干瞪眼。試想。土冢之內(nèi),必有一家之主。家中婦人,皆屬家主所有。作為子嗣,只需未另立門戶,便不可造次。夜夜聽聲辨物,孤枕難眠。
今,得知泉州港滯留五萬倭女。竟無人聘娶回家。
己以度人,可想而知。
不出三日。竟有十萬余馬韓青壯登船而去。而后續(xù)鰥、寡、孤、獨,正如狼似虎,嗷嗷奔來。
天地萬物,負陰抱陽。乃亙古不變之真理也。
人倫大道,**。如何能滅。
“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終歸要將積攢的薪柴,燃盡。
如此快速失血。馬韓雖有五十四國,亦難以支撐。
無奈之下。辰王唯下嚴令,各國不得再放人離去。
結(jié)果,事與愿違。如此嚴防死守,反倒助長青壯奔逃氣焰。毆斗時有發(fā)生。甚至有氣急敗壞之儉側(cè),樊秖,殺奚,邑借等,大小首領(lǐng),入港尋人。
一時間,雞飛狗跳。
漢使所立之地,竟膽敢不宣而入,十惡不赦。
蘇飛一聲令下。薊國虎狼上士,傾巢而出。雷霆手段,將一干人等,悉數(shù)拿下。
便有頭目叫囂:我族種輩,三韓之地,與大漢何干!
蘇飛倨傲一笑: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漢土之內(nèi),皆我漢民。
此語一出,眾人無比屏氣。
待辰王聞訊趕來營救。大小渠帥,皆被壓入行營。帶頭鬧事者,更被梟首,高懸門樓之下。血猶在滴。
此獠不是旁人,正是辰王胞弟。
遙見胞弟首級,辰王兩眼一黑,疼痛鉆心。又知,死前猶在高叫:我乃王弟,誰敢殺我。
不由怒從心起,轉(zhuǎn)身自回。
高舉千里鏡,將辰王表情,一覽無余。蘇飛咧嘴一笑:事成矣。
遂將消息,輕舟傳回。
南津港,薊國水軍大營。
橫海中郎將。薊國雙壁之黃蓋,黃公覆。環(huán)視麾下眾將,沉聲言道:“各部依令行事,隨我抄掠三韓。”
錦帆校尉甘寧、樓船校尉郭祖、破賊校尉凌操,轟然領(lǐng)命。
“喏!”
天朝上國,仁義之師。必師出有名。
呂氏春秋振亂:“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
花開二朵,各表一枝。
辰王怒急回國。馬不停蹄,召弁辰、辰韓二國臣智,并馬韓大小渠帥,商議對策。
手足之仇,焉能不報。
不過一個冬季。不毛之地,竟如雪后冬筍,造樓千棟。城中貨品,更是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直令人眼花繚亂,垂涎欲滴。漢人之港,早已成為辰王肉中之刺,眼中之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報兄弟之仇,抄掠港口,再付之一炬。一了百了。
嗯,一了百了!
將港內(nèi)青壯悉數(shù)運走。環(huán)視空空蕩蕩的港城,蘇飛渾身披甲,一聲令下:“見機行事。”
“喏!”麾下兵士,各就各位。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