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劉備的日常 正文 1.38 明日為王

作者/熏香如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讖緯之學,起源與上古先秦。

    “讖”最初乃是一種只在方士間流傳的隱語。性質(zhì)上,類似綠林好漢專用的“江湖黑話”。乃假托神仙圣人,預決吉兇,告人行事。“讖書”即“占驗書”。

    “讖”先于“緯”問世。漢以前,燕齊一帶方士首造“讖語”。始皇帝時,方士盧生入海求仙,帶回圖錄,內(nèi)有“亡秦者胡也”之讖語。史記中亦載有秦讖。

    “緯”乃相對“經(jīng)”而言:“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緯者經(jīng)之支流,衍及旁義”。

    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經(jīng)學地位提升,隨之產(chǎn)生了依傍、比附經(jīng)義的“緯書”。“緯以配經(jīng)”,故稱“經(jīng)緯”讖以附經(jīng),稱為“經(jīng)讖”讖緯往往配有插圖,故又叫“圖讖”、“圖錄”、“圖緯”以其有符驗,又叫“符讖”以其是神靈之書,又叫“靈篇”。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前漢以前,讖緯之言,不過是零星散落在百家經(jīng)卷中的只言片語。直到前漢末年,方士化之儒生,大量造作讖緯,并編纂成書。影響愈發(fā)深遠。又被光武發(fā)揚光大。

    光武以圖讖起兵。因赤伏符稱帝后,崇信讖緯。中元元年56年即駕崩前一年,宣布“圖讖于天下”。計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托言伏羲至孔子演繹之三十篇,再加經(jīng)緯三十五篇,計八十篇。傳于后世。

    讖緯以陰陽、五行為骨架,將數(shù)術(shù)與經(jīng)學相結(jié)合,內(nèi)容龐雜。有解經(jīng)文字,有神話傳說,還有天文、地理及歷法等自然科學知識。然論其核心,則是“讖緯神學”。

    “讖緯神學”的理論基礎,為“天人感應論”。讖緯中的“天”即“上帝”,或稱“天帝”。為最高神,具有神化人格。能辨善惡,明賞罰。天的意志,經(jīng)由“陰陽五行”及“天象變化”來體現(xiàn)。只需遵循陰陽五行及天象變化,便可占吉兇禍福,窺破“天意”。

    故“讖緯神學”在今漢號“內(nèi)學”。被尊為“秘經(jīng)”。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凡經(jīng)說上的分歧,甚至禮樂制度,皆要以讖緯決斷。更自上而下,深入時人生產(chǎn)生活的,方方面面。

    凡遇大事,先卜問吉兇。已成慣例。少時茅房狹路相逢。甯姐姐見劉備靈秀天成,不忍殘害,亦是篤信讖緯之術(shù)。慣以后世反推前朝者,乃因無前朝之生活經(jīng)驗使然。又有誰人能如劉備這般,活在當下。

    單憑后世觀點,將讖緯神學,籠統(tǒng)的劃歸為封建迷信。顯然也是不對的。

    因為在時下,讖緯是與經(jīng)學,混為一談,牢不可分的。

    歷代經(jīng)史子集,百家名篇,皆被用于論述讖緯神學。

    就劉備看來。讖緯神學,之所以能廣泛傳播。與整個時代的認知水平,及所處的歷史階段,密不可分。

    能夠被時人理解、掌握的自然現(xiàn)象,事物規(guī)律,并因此而產(chǎn)生的行為守則,道德規(guī)范,是為“緯”。

    那些無法理解的自然現(xiàn)象,事物規(guī)律,并因此而產(chǎn)生的認知障礙,及無法預估的影響,是為“讖”。

    一言蔽之。能理解的便是“緯”,不能理解的便是“讖”。

    “緯”即“經(jīng)”。上古經(jīng)文,各家注解不同,頗多爭論。為證本門學說,甚至有人不惜籠絡內(nèi)官,刪改蘭臺皇家藏書。足見一斑。

    同理。無法參悟的“讖言”,各派高士,亦有不同解語。為證真?zhèn)危瑥堅2幌釛壖覙I(yè),只身北上,混跡市中,為人駔儈。今日終得與薊王相見,當面詢問。

    此,便是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

    廄令張裕,面見薊王,乃為解心中“代漢者,當涂高”之疑。

    “當涂高”者,究竟是“魏也”,還是“宗王也”。

    見劉備沉思不語,參軍周瑜一語中的:“啟稟主公。魏之解語,與宗王,異曲同工也。”

    “哦?”饒是薊王,亦不由一愣:“何出此言?”

    廄令張裕更顧不得許多,沖十歲周郎肅容下拜:“愿聞參軍高見。”

    周瑜言道:“先秦時,陰陽五行說盛行,陰陽家以為,諸國之所以并立,因其皆身負一種上天賦予的德行。此德行,可用五行來表示。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國中一切,皆需與之匹配。稱德性相符。唯有如此,才能受上天庇護,國祚長久。

    并據(jù)此推算,黃帝時為土德,尚黃夏為木德,尚青商尚金德,興起時有白銀溢出大山之吉兆,所以尚白周為火德,因此尚紅。時,五德循環(huán)之說,天下無不認可,及戰(zhàn)國七雄時,亦如此而定。

    三家分晉后,魏承正統(tǒng),以王族自居,沿用周之火德韓推演出木德趙火德為主,木德為輔,稱火木德。

    齊國始祖為姜子牙,繼以周天子德性,后田氏代齊,推演出火德為主,金德為輔。楚國以炎帝后裔自居,乃為土德。燕國推演出水德。戰(zhàn)國七雄中,唯秦國未定德性,令中原各國嘲笑,以為秦國蠻荒之地,不懂王化。”

    劉備輕輕頷首:“周為火德,魏承正統(tǒng),沿周之火德。高祖乃赤帝之子,大漢因火而興,亦是火德。若將漢與周比,便當魏承正統(tǒng)。”

    廄令張裕,亦有所悟:“恩師曾言,今漢必亡于群雄并起,如周時春秋戰(zhàn)國故事。故能繼漢之火德者,當涂高也。涂高即魏也。”

    “原來如此。”劉備這便醒悟:“令師所說魏,乃指戰(zhàn)國七雄之一。七雄早已作古。故令師所指,乃今漢之魏地也。”

    “魏地在大河之北,正是今冀州境內(nèi)。”周瑜言道。

    此話已十分露骨。

    于是乎,廄令張裕,脫口而出:“莫非,代漢者,便在冀州六位宗王之中?”

    周瑜笑道:“廢史立牧,群雄并起。春秋百余國,終成戰(zhàn)國七雄。今日為王,明日亦為王乎?究竟何人能據(jù)冀州之地,延漢之火德,猶未可知也。”

    廄令張裕,醍醐灌頂。這便肅容下拜:“聞參軍一席話,張裕,心結(jié)盡解,渙然冰釋。”

    劉備居高笑問:“先生還養(yǎng)馬否?”

    廄令張裕伏地奏曰:“臣,愿效犬馬之勞。為主公沿漢之火德。”

    此次對話,影響深遠。遠超劉備估計。歸根結(jié)底,還是小覷了讖緯神學的威力。

    一言蔽之。在神性上,統(tǒng)一了思想。

    代漢者,乃“據(jù)魏地之明日宗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马龙县| 巴林左旗| 兰西县| 斗六市| 城步| 嘉峪关市| 紫金县| 昌江| 姜堰市| 平顶山市| 乌海市| 松溪县| 沾化县| 济宁市| 南投县| 景泰县| 墨江| 阳朔县| 射阳县| 陈巴尔虎旗| 无棣县| 广元市| 万荣县| 黔西| 定陶县| 汉源县| 乌什县| 大悟县| 彭州市| 祁东县| 乐东| 易门县| 溧阳市| 肥西县| 安图县| 阿拉善盟| 龙南县| 集安市| 宝兴县|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