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劉備的日常 正文 1.151 君臣之約

作者/熏香如風(fēng)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臣等,拜見主公。”薊國四師,齊齊行禮。

    “諸公免禮。”劉備連忙示意中書令,遣宮人捧入坐席。無需入二千石列。四人獨(dú)坐,以示優(yōu)寵。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此乃理所應(yīng)當(dāng),自無人指摘。且四師德高望重,于國人心中,堪比商山四皓。理應(yīng)優(yōu)待。

    “悉知主公欲刊印邸報(bào)。我等星夜前來,責(zé)無旁貸。”蔡邕言道。

    陳寔亦道:“先前。老臣等,于軒下聽聞,主公欲行一日一報(bào),公之于世。竊以為,茲事體大。雖老眼昏花,亦當(dāng)仁不讓。”

    劉寵接口道:“主公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策于民,啟民智、聚民意、正民風(fēng)。開華夏三千年施政之先河。功莫大焉。”

    崔寔一語中的:“主公此舉,堪比熹平石經(jīng)。”

    “主公,明以照奸,光融天下。乃國之幸甚,民之幸甚,臣等之幸甚。”蔡邕再拜。

    引百官齊聲附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劉備這才道破心意:“孤雖遠(yuǎn)未稱老邁昏聵,然有備則無患。為防日后,閉目塞聰,阻塞言路,不恤國政,任用佞臣。故創(chuàng)刊朝聞日報(bào),以為警醒。”人老而昏,兩漢先帝,比比皆是。便是武帝,亦未能逃脫。

    此言一出,四少師紛紛以袖拭淚。古往今來,再無人君,可與我主相比。

    “如此,當(dāng)有勞王傅、諸公,代孤妥善把關(guān)。”劉備起身行禮。

    百官肅容回禮,立君臣之約。

    門下報(bào)館,隨之建立。與風(fēng)聞奏事,直言進(jìn)諫之侍御史迥異。古往今來,國政民情,皆層層上報(bào),直達(dá)天聽。薊王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國策民情,層層下達(dá)。公之于眾,廣而告之。

    一升一逆,高下立判。

    就事論事。于一份報(bào)紙而言。主編的作用,毋庸置疑。由創(chuàng)立“月旦評”之門下功曹掾許靖,秉筆操刀。自是上上之選。再加薊國肱股重臣,中流砥柱,合力把關(guān)。當(dāng)萬無一失。薊王大可放心。

    細(xì)細(xì)想來。薊王之所以能達(dá)成所愿,原因有三。左伯紙技藝成熟,產(chǎn)量大增,乃其一。活字印刷術(shù),日臻完善,乃其二。大漢民風(fēng)開放,從不墨守成規(guī),敢于接受新鮮事物,乃其三。

    想著那條“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的漢律,時下早已不用。便可窺知一二。

    更有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足見開放習(xí)氣。此,亦是強(qiáng)勢文明之顯著特征。兼容并蓄,“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包羅萬種,化為天下漢裔。

    當(dāng)然。家國天下,列候次減。自前漢以來,無為而治之黃老之風(fēng),亦讓洛陽朝堂,聽之任之。未曾責(zé)難。

    五千份朝聞日報(bào)創(chuàng)刊號一出,舉國轟動。

    “記佐”,遂成大熱職業(yè)。雖不過是百石少吏,然卻令國中才子,趨之若鶩。三百出仕,二千及冠,自令人心馳神往。然才高八斗者,畢竟萬中無一。若能以記佐出仕,亦是我輩上佳之選。試想,馳騁國境,采風(fēng)、催稿。上拜大儒,下訪黎庶。耳濡目染,學(xué)業(yè)自成。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既長見識,又得薪俸。二全齊美,何樂而不為。

    門下署前,列隊(duì)如龍。整日門庭若市。青年才俊,遠(yuǎn)道而來,皆為應(yīng)募記佐一職。

    儒宗鄭玄,掌太學(xué)壇。墨門鉅子,掌將作寺。王充門徒,掌元素館。道門女仙,掌觀天閣。今又遣“月旦春秋”許靖,掌日報(bào)館。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薊王知人善任,足令人稱道。

    青州東萊,不其縣。

    經(jīng)海市良醫(yī),細(xì)心診治,童翊病癥消退,人漸康復(fù)。旗船功能齊備。巧匠、良醫(yī),一應(yīng)俱全。盡可好生休養(yǎng)。

    不其令童恢,亦住隔壁。正如良醫(yī)所言,兄弟二人,皆患蟲瘕之癥。只不過,尚未病發(fā)。童恢、童翊,史上亦是如此。若無薊國良醫(yī)診治,二人皆得暴疾而亡。“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青徐近海,其人喜食魚膾生鮮。此病頗為常見地域病。奈何苦無良醫(yī),雖能暫時緩解,卻終無從根治。且何時復(fù)發(fā),亦無定期。救之不及,必死無疑。

    尤其童翊,癥狀早發(fā)。如若再發(fā),普天之下,唯華大夫能救。那時,再北上薊國,如何來及。童恢遂與海市令商議,可否將胞弟,送回薊國安心休養(yǎng),以備萬一。

    海市令言:求之不得。令弟既舉孝廉,除須昌長。必有真才實(shí)學(xué)。如入四方館,當(dāng)一鳴驚人。三百出仕,手到擒來。

    童恢大喜下拜。

    待童翊暫愈,北上薊國。憑海市令舉薦書信,入四方館,幸登六層樓。拜為西林港令,比千石俸。西林港距樓桑,不過十里。性命無憂矣。

    作為新任西林港令之舉薦人,海市令亦得薊王褒獎。欣喜之余,又心憂童恢惡疾復(fù)發(fā)。于是苦勸,待任期滿,當(dāng)出仕薊國。

    童恢感激不盡,深謝不提。

    薊國良醫(yī),善治蟲瘕。隨之不脛而走。

    不出數(shù)日,便有青州百姓,順墨水而下,趕來海市尋醫(yī)問藥。

    從一日數(shù)人,數(shù)十人,乃是數(shù)百人。

    醫(yī)者父母心。所幸醫(yī)藥足備,海市令遂命良醫(yī),悉心診治。

    這日。便有一人家,自瑯琊而來。言,乃是前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長兄今為泰山郡丞。年初臥塌不起,久治不愈。

    良醫(yī)診過,實(shí)言相告:“此病非是蟲瘕,而是水瘟。且病入膏肓,唯吐酒石散可治。然此散,乃虎狼之藥。用量多寡,天下唯恩師可萬無一失。為今之計(jì),當(dāng)速往薊國。遲恐不及也。”

    “如此,如此”一門老小,尚在家中。患者胞弟,一時難以決斷。

    便有十余歲童子,躬身下拜:“叔父自歸,我陪阿父,同往薊國。”

    “瑾兒年幼,如何能擔(dān)此重任。”叔父搖頭。

    “聞太史子義,年不滿十,攜母歸薊。今已十二,叔父當(dāng)信我。”少年溫良敦厚,目光堅(jiān)毅。

    “如此,可與父先去。待我理好家中諸事,再去尋你。”叔父不忘叮囑:“此去,不可生事。若起爭執(zhí),當(dāng)禮讓三分。以退為進(jìn)。切記。”

    “喏。”少年再拜。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兴安盟| 油尖旺区| 江口县| 建始县| 长汀县| 灵山县| 年辖:市辖区| 通海县| 醴陵市| 全椒县| 金塔县| 余姚市| 凤城市| 蓝田县| 左贡县| 马鞍山市| 习水县| 桐柏县| 日照市| 赤水市| 百色市| 沐川县| 宁乡县| 建宁县| 仙居县| 马山县| 靖宇县| 岫岩| 大洼县| 永新县| 鄂托克旗| 宁晋县| 淳安县| 宣武区| 元朗区| 稷山县| 雅安市| 九江县| 三原县|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