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劉備的日常 正文 1.185 董卓無文

作者/熏香如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所謂拋磚引玉,便是誘董卓,擅動宮中之物。”桓典輕輕頷首。

    “拆九龍門柱,乃董卓禍亂宮廷之始也。”許攸斷言。

    桓典一聲長嘆:“非拆宮門,乃拆心門也。”言下之意,拆除人臣之節。邁過欺君凌主的心坎。所謂得寸進尺。今日拆禁中之物,明日宰賣天子弄田,近郊苑囿。焉知他日不將宮妃公主,占為己有,**宮闈乎?

    “正是如此。”許攸難掩得意。

    “尚書令此計,非拋磚引玉,乃殺人誅心也。”桓典一語中的。

    “亂世用重典。非虎狼之藥,不可治虎狼之患也。”許攸答曰。

    “然上天終有好生之德。尚書令,當適可而止。”桓典言盡于此。

    許攸起身恭送。

    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許攸之路,豈能行百里半于九十。

    周時所鑄九龍柱,自當珍貴無比。亦漢宮門柱賜薊王。其用意不言自喻,言指薊王乃大漢擎天之柱也。

    更有甚者,天子詔賜九龍柱,令薊國立為“桓表”。并由左至右,賜三柱名:辟土、兼國、服遠。授薊王辟土、服遠、兼國,三權。

    “辟土服遠曰桓,克敬動民曰桓,辟土兼國曰桓。”

    昭告天下,海內震動。

    誠如賜加九錫。所賜之物,究竟如何,需看如何釋義。亦如上古經文,究竟何意,且看如何注解是一個道理。

    三根上古九龍柱。被獻帝金口玉言。附加辟土、服遠、兼國,三項特權。賜予薊王,可想而知。

    其禮遇,已遠超九錫。

    換言之,薊王可將海外所辟荒洲,悉數并入封國。

    或有人,為何只是海外。

    只因辟土、服遠、兼國,九龍三柱,乃一體授予。三柱一體,不可分割。

    其中“服遠”,便限定了辟土并兼國的方向。

    三根銅柱,亦有主次之分。居中大柱,稱兼國。左右為辟土并服遠。此亦寓意主次:先辟土、服遠,再行兼國。

    薊王遠在象林苑。天下雖有所賜,王太后并王后,亦不敢擅斷。六百里傳書。薊王言:可。

    于是乎,朝野內外,彈冠相慶。薊國上下,與有榮焉。

    許攸所謀,一石二鳥。即便薊王,面對辟土、服遠、兼國,三權。亦無從抗拒。而對董卓等洛陽權貴而言。大漢十三州之外,皆徼外蠻荒之地。予取予求,何必在意。

    能安撫大漢一藩,坐穩錦繡江山。方為長久之計。

    九龍門柱,遂被合力拆去。百余大車,列隊送入函園,吊裝入船,并洛陽使團,同往薊國。

    正副使節,正是太傅楊彪并太仆王允。

    此時被董卓遣出京城,看似重用,實則驅離中樞也。待返回,大局已定。再無立足之地。

    楊彪心灰意冷。先前便與盧少保約定,欲投薊王。此去,正中下懷。恐難再回。王允心牽朝堂,必不愿遠避。二人難免,分道揚鑣。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丞相府,魚梁臺。

    董卓再開府議,群僚齊聚,百官就位。

    “十萬精兵,拱衛京畿。人吃馬嚼,耗費極多。眼看糧谷將盡,只有半年之需。諸位可有良策?”

    聞董卓詞語。許攸心中冷笑,而面色不變。莫說半年,便是百日亦難支撐。

    見座下群僚,一籌莫展。

    董卓遂看向三獨坐席。

    不等董卓開口,許攸已起身答曰:“稟丞相。卑下竊以為,洛陽并不缺糧。如陽港雙市,日日帆滿,轉運薊國稻谷。便無券鈔,亦可用五銖錢,足量販來。”

    “百官薪俸,皆用薊鈔。何來銅錢?”董卓問道。

    “聞先帝授薊王五銖錢范,乃出西園。由鉤盾令宋典,命匠人鑄造。只需尋來,當可一用。”

    “哦?”董卓眼中,精光畢露:“尚書令欲使鑄錢乎?”

    “丞相明見。”許攸再拜。

    “可行。”略作思量,董卓遂言道。

    “然,鑄銅何來?”御史中丞,起身言道:“京畿之地,并無銅鐵。”

    “此事易耳。”許攸笑答:“青銅之器,洛陽貴胄,何其多也。取來足可鑄億萬角錢。”

    “便依尚書令之言。”董卓雷厲風行:“傳命,收銅鑄錢。”

    “喏。”

    許攸又進言道:“丞相宜下敕令,列候以下,改用漆器。”

    “可。”董卓果然言聽計從。

    中郎將牛輔,不等罷議,便領兵而去。

    破門抄家,四處叫囂:列候以下,用漆器凡有僭越,夷三族。

    秦胡賊兵,如狼似虎。董卓只手遮天,敢怒不敢言。

    諸如鑒、爐、缶等青銅重器,亦難遮掩。被悉數掠走。

    一日所得,堆積如山。

    董卓又喚來鉤盾令宋典,于上林苑上,試鑄角錢。

    宋典自不敢怠慢。不出十日,便鑄出四出五銖。呈于董卓當面。

    與薊國角錢,大同小異。董卓愛不釋手。于肥掌中掂量數次,忽問道:“錢重幾何?”

    “足重五銖。”宋典諂媚一笑。

    “嗯”略作思量,董卓又問:“若減重,可乎?”

    “可也。”董卓心思,宋典焉能不知:“當年,先帝欲造三銖小錢,以補缺銅之困。因故未行。后授于薊王,才有今日四出文錢。”

    聞此言,董卓這便定計:“如此,再試造三銖錢。”

    “喏。”宋典自領命而去。

    話說,史上靈帝崩后,董卓廢少帝立獻帝,自封太師。種種倒行逆施,引山東諸侯,群起討伐。董卓不敵,火燒洛陽,攜帝西入長安。為補財政之缺,于初平元年190年毀始皇所鑄十二金人銅人之九,并攫長安、洛陽兩地銅馬、銅人等宗廟祭盛黍器,鑄成小錢。

    又因洛陽鑄工及鑄錢設施,皆毀于大火,故董卓鑄造小錢,錢體輕小,制造粗劣。且內外無廓,“五銖”二字模糊不清,難已辨認。被世人諷刺為“無文錢”。

    俗稱“董卓無文”。

    以一金人重十二萬斤計。董卓足可得錢,七八萬億枚。九金人,再加銅馬、銅人,所鑄小錢總量,當不下百億。

    此等劣幣,大量流通,必致通貨膨脹。以至于“谷石數萬枚”。

    民怨沸騰,饑民蜂起。漢五銖幣制,隨之徹底崩壞。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彭阳县| 丽水市| 紫云| 广德县| 施甸县| 盘山县| 河南省| 康保县| 保康县| 鹤峰县| 洪江市| 隆林| 双峰县| 蒙城县| 延吉市| 新田县| 普格县| 鄯善县| 福贡县| 长海县| 宽城| 苍梧县| 金堂县| 沙河市| 博乐市| 黔南| 南投县| 遂昌县| 大同市| 临邑县| 宜良县| 旺苍县| 永胜县| 黑水县| 托里县| 仁化县| 北川| 阿克陶县| 平安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