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美人。卑下等,皆無所得。”待游繳返回,龐舒慚愧上報(bào)。
“賊人必有萬全之備。”翟姜并無意外:“殯殮復(fù)葬,重封地宮。”
“喏。”龐舒領(lǐng)命。
待程璜尸身,入土為安。翟姜又領(lǐng)眾人祭拜,這才離去。
朝廷東遷,黃門離散。見南北二宮,無人主持大局。薊王遂命碩果僅存中常侍,鉤盾令宋典、并掖庭令畢嵐,分掌南北二宮。洛陽內(nèi)外,皆由洛陽令司馬防掌管。京師所轄,皆為河南尹司馬芳治政。政令所出,皆為司馬兄弟。前有典故,三馬同槽。其父司馬儁,薊王舉為大鴻臚。隨朝廷東遷甄都。
待天子甄都立朝,力保關(guān)東。洛陽宮人,紛紛出奔。順下大河,前去投靠。更助黃門離散。洛陽四郭,十萬黃門,十不存一,不復(fù)先前。洛陽百姓,又何嘗不是如此。
十里函園,已納五十萬眾。九坂懸樓,歌舞升平。十里函園,安居樂業(yè)。朝廷忽然東遷,令二百年帝都,歸于平凡。被皇親國戚,達(dá)官顯貴所熏染的逼人京華,凌人盛氣,亦漸淡去。尋常巷陌,販夫走卒,煙火漸濃,喧囂市井。助長鮮活民生。
愛恨皆以入土,生活仍要繼續(xù)。
無朝中權(quán)貴掣肘。河南尹司馬芳,筑路通渠,大興屯田。
建武十五年(39年),光武帝,改河南郡為河南尹。下轄,雒陽、河南、梁縣、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平陰、谷城、緱氏、鞏縣、成皋、京縣、密縣、新城、偃師、新鄭、平縣,計(jì)二十一縣。治洛陽周王城(河南城)。
一郡民生,大有起色。
南閤主記蔣干,如實(shí)上報(bào)。薊王感觸頗多。為何朝廷在時(shí),民不聊生。朝廷東遷,民生想好。何也
中丞賈詡,進(jìn)言道:只因朝廷在時(shí),權(quán)貴多如牛毛。尤其河南二十一縣,海量田產(chǎn),皆被權(quán)貴,巧取豪奪。朝廷東遷,各個(gè)如喪家之犬。紛紛舉家外逃。田莊便有仆從留守,關(guān)中再無可依附。俗謂“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意貓兒雄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豈敢與薊王相爭。
于是乎,唯將血淚券書,雙手奉上,物歸原主。佃戶失地復(fù)得,焉能不倍加珍惜。至于甄都權(quán)貴,洛陽八關(guān)鎖固,皆握于薊王手中。天子移位,無從仗勢(shì)。如何敢,只身上洛,對(duì)質(zhì)當(dāng)面。活得有,多不耐煩。唯忍氣吞聲,以待來日。重歸帝都,再收拾家業(yè),不遲。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東遷辟禍,本是一著妙棋。更加叔侄逼宮,董侯被廢,板上釘釘。有曹孟德暗通曲款,自當(dāng)一拍即合。奈何曹孟德臨危弄險(xiǎn),令大好局勢(shì),一朝崩散。曹呂之爭,曠日持久。然呂布敗相已生。曹孟德梟雄之姿畢露。恐再難為純臣。若學(xué)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甄都恐成黃金龍,天子鎖成金絲雀。
二崤城,瑤光殿。
“奴婢拜見美人。”掖庭令畢嵐、鉤盾令宋典,雙雙入殿來見。
“二位大人,免禮。請(qǐng)上坐。”翟姜雖位列千石美人,確是主母。二人乃漢室家奴,自當(dāng)先禮。
“謝美人。”二人稱謝落座。
“二位大人當(dāng)知。”翟姜言道:“夫君大婚。娶甘后,收阿斗入家門。二程美人,為媵從。”
“奴婢等,略備薄禮,僅為王上賀。”二人急忙上呈禮單。
函園妃,轉(zhuǎn)呈翟姜。
“二程美人,心牽亡父。聞我上洛,遂請(qǐng)代為祭拜。”翟姜話鋒一轉(zhuǎn):“不料草廬竟無人。何以至此”
“回稟美人。”鉤盾令宋典有口難言:“自天子?xùn)|遷,宮人離散。便是歷代先帝陵山,亦時(shí)有宮人出逃。何況北邙乎。程老大人所豢小黃門,多已無蹤。”
“出奔何處”翟姜隨口一問。
“或入巴蜀,或赴關(guān)東,亦有人渡江,去投合肥侯。”掖庭令畢嵐苦笑:“正如這,天下三分。”
樹倒猢猻散。
十萬黃門,傍樹而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更難拉下顏面,與販夫走卒爭食。末世浮生,何其艱難。唯有另投新主,茍且偷生。
漢末長卷,一筆難盡。
自二人所呈禮單,便可窺見一斑。平日營生,必寡水清湯,寡淡無味。困守二宮,再無油水可撈。
萬幸,宮俸皆足月領(lǐng)取。衣食尚未短去分毫。更加二宮空置,西園毀于大火。四郭百姓,屢遭兵亂,老宅多有損毀。薊王命將作寺能工巧匠,重造洛陽城。如今,洛陽內(nèi)外,框架林立。舊都重造,如火如荼。不出數(shù)載,當(dāng)可浴火新生。
那時(shí)。薊王遷都與否,皆在一念之間。
見黃門下落,二人無從所知。翟姜遂放其離去。
臨別又贈(zèng)言道:“洛陽帝都,王上既命人重建,必不會(huì)令其荒廢。二位當(dāng)恪盡職守,他日必有重賞。”
“奴婢等,敢不從命。”二人終露喜色。
目視二人出殿,翟姜表情微變。搜遍程璜殘尸,制命法器,一無所蹤。料想。必為人所奪。事不宜遲,翟姜遂傳書夫君,細(xì)說詳情。
五千西園妃,搖身一變,成函園妃。
瑤光殿,人滿為患。
奈何甘后新生,宜當(dāng)與舊我,一刀兩斷。五千宮妃,如何安置。薊王并無萬全之策。擁居二崤城,亦非長久之計(jì)。
唯有等二宮修畢。再分批遷回。黃門離散,宮人出奔。二宮十室九空。能得五千宮妃充填,當(dāng)有氣色。
薊王以薊國營城術(shù),內(nèi)外重筑京師。究竟為誰做嫁衣。亦或是收歸己用。函園百姓,議論紛紛。叔侄相爭,天下三分。今薊王又收麟子阿斗入家門。
若假以時(shí)日。薊王易縣為京,立麟子登基。亦或是輕車上洛,自立為王。更有甚者。自驅(qū)長安,定鼎關(guān)中。三興炎漢,指日可待。
君不見,薊王納諸夏名女仙入家門。日夜苦修,長生不老之術(shù)。若能如穆天子,在位百年。
何愁天下不定。
俯瞰園中車水馬龍,街衢縱橫。翟姜一時(shí),神游天外。
若能為夫君誕下一子,此身無憾。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dòng)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c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