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劉備的日常 正文 1.172 萬載千秋

作者/熏香如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薊北縣。

    “(高梁水)又東南流逕薊縣北。又東至潞縣,注于鮑邱水”。“魏土地記曰:薊東一十里,有高梁之水者也,其水又東南入(??)水”。

    “??水又東北徑薊縣故城南”,“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城有萬載宮、光明殿”,乃前漢燕剌王劉旦所筑。

    因封劉備為薊王。故時議郎曹操進言,改薊縣為薊北縣。太平寰宇記引后漢書·郡國志云:“薊城南北九里,東西七里,開十門”。足見此城之闊。

    薊國都臨鄉城,不過南北十里,東西五里,五十街衢。若薊北縣滿打滿算,足有六十三衢。薊北與良鄉、無終、潞,四縣連橫,合為大通郡。其中,無終縣為烏桓王庭所在,薊北縣乃郡治。

    大通守顧雍,顧元嘆。乃蔡少師門下高徒。薊王曾言其有“宰相之姿”。

    薊王號漢室麒麟。辨認識寶,應運而生。每有所出,必有所中。無不應驗。

    顧雍自不例外。

    上任以來,大刀闊斧,筑路通渠,營城造樓。與烏桓率善王訂立券書,引部落青壯客庸。置國中分戶,重修萬載宮,光明殿。欲效碣石宮,為薊王北境離宮。

    先前,城池殘破,城墻多用坍塌。城中前漢舊宮,荒草萋萋,野狗出沒。有感于雄城零落,民生凋敝。別說大衍之都,便是先前顧雍所治高陽縣,亦遠遠不如。

    十萬樓臺,人煙萬家。薊國循吏,司空見慣。豈能見眼前一片荒蕪,民人皆有菜色。當真,孰不可忍。

    “要富余,先穿渠”。乃薊吏,不二之選。

    實地走訪,遍探郡境。終覓得良機。數月前,顧雍上表云:“高梁水者,出自并州,潞水之別源也。長岸峻固,直截中流,積石籠以為主遏(主壩),高一丈,東西長三十丈,南北廣七十馀步。依北岸立水門,門廣四丈,立水遏,長十丈。山水暴發,則乘遏東下,平流守常,則自門北入,灌田歲二千頃,凡所封地,百馀萬畝(改自劉靖碑)。”

    薊王欣然應允。遣將作寺大匠師并都水署大工師,親赴薊北。助其成事。

    顧雍攜眾匠師,“登梁山以觀源流,相??水以度形勢”。乃使將作寺遣良匠,并青壯數千,“立遏于水,導高梁河”,造“戾陵堰”,開“車箱渠”:

    “(高梁)水首受??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山有燕剌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水自堰枝分,東逕梁山南,水流乘車箱渠,自薊西北逕昌平,東盡潞縣,凡所潤含,四五百里,所灌田萬有馀頃。高下孔齊,原隰(xí)底平,疏之斯溉,決之斯散,導渠口以為濤門,灑滮池以為甘澤,施加於當時,敷被於后世。”

    正因高梁水“自堰枝分”,故后世水經注,才有南北兩枝高梁水之說。

    “戾陵堰”,“車箱渠”,薊王泛舟至此。實地觀之。以薊國營城術而言,不過小工程而已。平常足用,然若遇百年不遇,則損毀在即。

    船宮爵室,三面清鋼琉璃壁前。

    薊王舉千里鏡,居高遠望。這便笑道:“再起長岸,更立石渠,重修主遏,復治水門。‘(主遏)高一丈,東西三十丈,南北七十步’,恐不足用。當數倍增之。”

    “喏。”顧雍拜服。顧雍所慮,筑堤圩田。薊王所謀,千秋萬世。

    薊北縣,城郭雖大,然西南王城,并西北薊丘,便足占去三分之一。剩下不過四十二衢。

    “此臺何名”薊王手指薊丘高臺。

    “此便是寧臺。”顧雍答曰:“史記·樂毅列傳:‘齊器設于寧臺,大呂陳于元英(宮),故鼎反乎磿室(宮)。’既此臺。”

    元英宮,前漢燕剌王劉旦改為光明殿。

    尚書正義引括地志:“元英、磿(lì)室二宮皆燕宮,在幽州西四十里寧臺之下。”

    “重筑薊丘寧臺,歸入王城。而后居中為界,分南北二宮。北宮寢居,南宮治政。磿室宮,改千秋宮。”薊王言道。

    與洛陽城布局類似。然洛陽為六九城。薊北縣竟是七九城。

    “喏。”顧雍領命自去。

    甯貴人笑問:“夫君為何重筑萬載并千秋宮”

    薊王言道:“乃為封兒所造。”

    果不其然。甯貴人柔聲勸道:“待封兒及冠,夫君不過不惑之年。春秋鼎盛,如日正中。何必急于分封。”

    “所謂‘成家立業’。封兒及冠,當行大婚。豈無家業傍身。”俯瞰薊北,七九雄城,薊王肺腑相告:“那時,若不能更進一步,便退位稱‘太上’。將千里薊國,交與封兒之手。”

    小弟,莫非萌生退意。心念至此,甯貴人又勸道:“江山未定,漢室未興。夫君豈有英年早退之理。”

    薊王一笑揚眉:“即便不為薊王。七海之內,何處不可稱王。”

    好比“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高皇血脈日稀,然子孫豪氣不減。話又說回來。四十還不稱帝。再晚還能干啥了無生趣啊。

    薊王百子,及冠封王,遂成慣例。

    薊士子,二千及冠。薊王子,及冠封王。挺好。

    至此,薊王心意已定。千里薊國,五十余縣。當悉數傳于嫡王子劉封。余下百子,或封西域,或封海外。亦或是,薊王三興漢室,分封于大漢十三州。

    捫心自問,薊王不欲再分漢土。諸如扶南、身毒等域外大國,足夠百子分潤。且比起西域綠洲,大漠孤煙。海外一季三登,堪稱富足。若能并大月氏貴霜。再南下身毒。何愁佛國不滅。

    慮及此處,薊王忽問:“甯姐姐可知,外姑(岳母)下落”

    “小弟既問,妾自當實言。”甯貴人答曰:“多年前,自先祖(張道陵)羽化升仙,阿母便一去不返。無人知曉下落。至今,已有三十載。”

    薊王外姑,便是右國令發妻。亦是天師道二嗣師道侶。人稱,王夫人。

    “可有畫像”薊王又問。

    “有。”甯貴人,必有此物。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临汾市| 林周县| 华宁县| 昭觉县| 三都| 青铜峡市| 綦江县| 长阳| 宝应县| 砀山县| 湖南省| 全椒县| 赤水市| 西安市| 龙门县| 宁远县| 云霄县| 辰溪县| 祁东县| 曲靖市| 乃东县| 木里| 宁海县| 商河县| 伊川县| 修水县| 中西区| 微博| 青海省| 远安县| 济源市| 罗源县| 北川| 锦屏县| 湄潭县| 沅陵县| 晋城| 泉州市| 中阳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