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板蕩,薊國壓艙。
東境郡縣,大建初成。街衢縱橫,框架林立。車馬往來,匠人上下。異常繁忙。秦磚漢瓦,就地?zé)臁{}漬大木,筑基條石,渤海冰封前,便足量運(yùn)來。
冬季亦不誤施工。
開年大朝會(huì),百官爭辯客稅。實(shí)則,薊國客庸由來已久。毋論初造樓桑,次造臨鄉(xiāng)、酈城、督亢、大利、南廣陽。萬丈高樓平地起。皆是薊王劉備攜百官并國民,一磚一瓦,一土一木,親手筑城。國中青壯健婦,農(nóng)閑時(shí)便客居各城,足賺日薪二百大錢。隴右牢城,亦循此例。
話說,一眾羌豪,聞包吃包住,日薪二百。驚疑不定,如見神鬼。
漢家王侯,未見羌兒饕餮吃喝,便也罷了。豈敢再言,二百大錢。欺我輩無人乎
話說,流徙三百里之初。羌豪暗中叮囑,族中青壯:兩餐皆食五分足,切莫貪得七分飽;吃喝需留半肚量,切莫吃垮薊王家。
羌家兒郎,忍饑挨餓,提心吊膽,連吃三月。這才放心,敞開吃喝。
飽食足睡,賣把子力氣。還得二百大錢。淚流滿面,焉能再反。一傳十,十傳百。八百萬古羌出山。終歸饑寒起盜心。
“天時(shí)不祥,則有水旱;地道不宜,則有饑饉;人道不順,則有禍亂。”
彈指一揮,白駒過隙。時(shí)至今日,客庸在籍,五百萬眾。實(shí)則,國中客庸,遠(yuǎn)超此數(shù)。編戶齊民,無需再納客稅。然筑路通渠,圩田營城,建港造堤。諸多大型工程,皆出國人庸作。農(nóng)忙時(shí)節(jié),爵民家中良田,亦出齊民庸耕。
長此以往。工徒、能工、工師、工匠、良匠、大匠、匠師、大匠師、匠宗、大匠宗。十級“職(位)稱(號)”,應(yīng)運(yùn)而生。只需通過將作寺考核,便可獲得相應(yīng)職稱,并與民爵相匹配。十級大匠宗,為民爵九等“五大夫”。雖非公職。若為匠官,如將作令、將作丞等,兼有職稱傍身,還能領(lǐng)食一份官俸。即便不為匠官,庸金亦水漲船高,匹配職稱。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齊民之家,凡有營造。需良匠一人,工匠、工師、能工、工徒不一而足。若是官造,最低亦需大匠牽頭。營城非匠師不可。擇址必出大匠師。諸如此類。
醫(yī)者職稱,亦分十級:醫(yī)(校)生、行(游)醫(yī)、(坐)堂醫(yī)、良醫(yī)、名醫(yī)、大醫(yī)、醫(yī)師、大醫(yī)師、醫(yī)宗、大醫(yī)宗。十級大醫(yī)宗,亦為民爵九等“五大夫”。
商人職稱,亦分十級:販夫(販婦)、游商、處商、市商(賈)、良商(賈)、商家、大商家、豪商、國商、王商。
子錢十家,并交易所一眾券商,皆是豪商。前遼東豪商田韶,販賣三支艦隊(duì),為國經(jīng)商,便是國商。為王經(jīng)商者,尚未出現(xiàn)。若東海麋竺轉(zhuǎn)投薊王,可為王商。代理薊王家商事。
就常人而言。除職稱外,民爵晉升,另一個(gè)重要依據(jù),便是稅賦。
國之石民,士農(nóng)工商。皆有晉升之路。
且最大程度,匹配民爵。爵民日增,乃國策既定。特權(quán)亦逐級開放。田宅歲俸、妻妾車馬,吃穿用度,衣食住行,不一而足。便是出路。
甄都,朔望朝會(huì)未果。董侯專開朝議。
公卿就位,百官列席。
董侯先問:“荊州牧,遣使上表。言,淮南袁術(shù)、江東袁紹,似有所動(dòng)。欲兵分二路,侵掠州郡。眾卿以為如何。”
言罷,董侯先看太師。見王允閉目養(yǎng)神,便知其意。又看太保曹嵩。
上公之爭,暗流涌動(dòng)。朝野上下,水深火熱。董侯雖年幼,亦悉知。
曹太保,心領(lǐng)神會(huì):“啟稟陛下。荊州雖稱八郡,然南陽毀于大水。余下七郡,為大江所斷。江北接袁術(shù),江東伏袁紹。二袁不服王化,常有吞并之心。以一州之力,御交、揚(yáng)二州之兵。劉景升上表求援,亦盡人臣之事也。”
時(shí)局正如曹嵩所言。董侯遂問:“太保以為,該當(dāng)如何。”
曹嵩答曰:“回稟陛下,何不加官以持重。”
聞此言,王允徐徐睜眼。
“太保以為,當(dāng)加何職。”董侯急忙追問。畢竟年少,有失穩(wěn)重。見諸侯有難,心中急切,溢于言表。更何況天下三分,荊州心向甄都,且又是關(guān)東第一富庶大州,跨蹈江漢。扼漢中史侯東進(jìn),防江東合肥侯逆襲。還需御淮南袁術(shù)于州境之外。以一敵三,身上重?fù)?dān),可想而知。
“老臣竊以為,非雄職,不足以震懾二袁。”曹嵩并未明言。
然董侯,自有答案:“袁術(shù)為江東車騎將軍,袁紹為江東大將軍。若要與二袁相比……”
“啟稟陛下。”王太師終于開口:“江東二袁,豈能與輔漢大將軍,薊王尚父相提并論。”
言下之意,二袁尚不能與薊王相比。豈能令劉景升,與薊王并肩。若惹惱薊王,萬事休矣。
“太師言之有理。”董侯如何能不醒悟。
一切皆不出曹嵩所料:“董賊曾言:‘但殺二袁兒,則天下自服矣。’今據(jù)江東,兵勢強(qiáng)盛,老臣自度勢,劉荊州實(shí)不敵之。”曹嵩絕非危言聳聽。
與小霸王割據(jù)江東,全然不同。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二袁天下知名。更得合肥侯,皇權(quán)庇護(hù),大義傍身。江東士族,望風(fēng)歸降。且與曹操抑兼并令下,與名門反目成仇,形勢大不同。
“袁紹,據(jù)土人雄,愛士養(yǎng)名。賓客所歸,加以傾心折節(jié),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收英雄之謀,假士民之力,東苞巨海之實(shí),西舉東吳之地,北阻江淮天塹,南有勁弓越騎,地方二千里,眾數(shù)十萬,可謂威矣。”睨視王太師,曹太保擲地有聲:“何況二袁乎”
“袁術(shù),末世奸雄也。”六雄傳言,董侯亦知。忽童心未泯,轉(zhuǎn)而問道:“六雄各有其人,為何無薊王在列。”
王太師微微一笑:“陛下明見,薊王不在六雄之中。”
“因何”董侯必有此問。
“薊王乃人主也。”王太師擲地有聲:“老臣竊以為,當(dāng)居『不世雄主』也。”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dòng)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