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霜王此番命西部總督遣使,亦是投石問路。若得薊王許諾,締結(jié)邦交。則可知,薊王默許貴霜班師。若婉拒結(jié)交,則薊王不欲貴霜王先行退兵。若薊王雖許結(jié)交,卻拒授白波斗艦,則又另當(dāng)別論。
國國之間,利益至。畢竟與大漢一藩,邦相交。貴霜王投石問路之舉,頗多小心翼翼之嫌。足見謙卑之姿。
“可也。”薊王欣然應(yīng)許。比照黃支國售價。販與優(yōu)禪尼王百艘白波斗艦。金甌船塢,已無余船可賣。無妨。薊國五百城港,月有新船下水。飛車翀囂,四海乘風(fēng),不日可至。
誠然。出金甌船塢,乃薊王家產(chǎn)。出城港船塢,則歸薊國所有。有內(nèi)外府庫之分。
眾所周知。王家用度,皆出薊王私產(chǎn)。民脂民膏,不取分毫。便是三十稅一,亦多用于國計(jì)民生。如今百官俸祿,皆出太倉苑。更何況,薊王家俸、供奉,足可自食。
若無此番勝戰(zhàn)續(xù)命,貴霜滅亡在即。
貴霜西部總督區(qū),稍后將被笈多王朝所滅。薊王吞并北天竺,立為大漢豐州。一舉扭轉(zhuǎn)時局。貴霜王攜勝戰(zhàn)之威,紓解內(nèi)部紛爭,彌合族群對立。穩(wěn)坐貴霜王位。西部總督區(qū),重新奪回沿海平原及諸多貿(mào)易良港,并固守耐秣陀河沿線,重奪摩訶剌陀國(注①)。憑商貿(mào)獲利,足可彌補(bǔ)耕地之缺。
耐秣陀河口,有“跋祿羯呫婆國”,“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土地咸鹵,草木稀疏。煮海為鹽,利海為業(yè)。氣序暑熱,回風(fēng)飆起。土俗澆薄,人性詭詐,不知學(xué)藝,邪正兼信”。
跋祿羯呫婆國,又譯“巴里加沙”、“婆盧羯車”、“弼離沙”等。自古即為著名海港,出產(chǎn)“銅和檀香木、柚木和黑檀木原木”。
時下,與羅馬、安息,海交往頻繁。陸路可通優(yōu)禪尼(烏賈因)。從優(yōu)禪尼,經(jīng)毗底沙、巴爾胡特、僑賞彌與缽羅耶伽,可至華氏城。華氏連瞻波,順下枝扈黎大江,入多摩梨港,有商船通已程不國、南州,遠(yuǎn)至大漢。
“雅瓦納(Yavavas,天竺人對希臘人的稱呼,意為‘引者’)的大船載滿黃金而來,又滿載辣椒(黑胡椒)而去。”
據(jù)信,雅瓦納船舶,四十天內(nèi),便可抵達(dá)天竺西海岸。據(jù)說,每年至少有百二十艘商船,從米烏斯·赫爾穆斯(Myus Hormus)出曼德海峽,密集往來天竺西海岸:信度河之巴巴里貢(Barbari)、坎貝灣之婆盧羯車(Barygaza)及馬拉巴海岸之穆澤里斯(Muziris)。
據(jù)此可知。跋祿羯呫婆國(婆盧羯車),乃時下著名貿(mào)易城邦。
得百艘白波斗艦。既可巡弋海路,拱衛(wèi)婆盧羯車城港,又可自大海交(坎貝灣),逆入耐秣陀河,防備百乘揮師來攻。
其利之大,可想而知。
《紅海環(huán)航記》:“(帆船)十分龐大,人稱‘科蘭迪亞”(Kolamdia)’。”科蘭迪亞帆船,尺寸類扶南大舶。遠(yuǎn)非薊國大舡可比。
類比黃支國。西部總督,亦求百艘木蘭大舡。薊王許諾分期支付。
至此,單賣船獲利,便足有百億之巨。
謂“投桃報李”。薊王索要一處不毛之地,專為兩國通商互市之用,亦是合情合理。
所謂“桃源無路,流水知津”。話說,天竺全境,枝津故瀆,多由東西高止山脈對流。西海岸立于通航之大河,必是信度河。其次當(dāng)數(shù)耐秣陀河。信都何居,其流域?yàn)橘F霜所據(jù)。耐秣陀河居下,為西部總督所占。
除此之外,少有河流在西流入海。且受阻于西高止山脈,無大道坦途,可通內(nèi)陸。“土地咸鹵,草木稀疏”,時下荒無人煙。無人問津。正因如此,對薊王索濱海之地,筑城通商一事,西部總督使節(jié),滿口答應(yīng)。唯恐薊王悉知詳情,自食其言。西部總督,六百里急命,互呈國書。
得薊王國璽簽印,成既定事實(shí)。西部總督,優(yōu)禪尼王耆婆達(dá)曼,終得心安。
又遣使節(jié),詢問圈地事宜。
“(摩訶剌陀)國東境有大山,疊嶺連嶂,重巒絕巘。爰有伽藍(lán),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閣層臺,背巖面壑(背負(fù)文底耶山(溫迪亞山脈),面臨果瓦拉河(戈達(dá)瓦里河)),阿折羅(唐言‘所行’)阿羅漢所建。”后世稱阿旃陀(Ajanta)石窟。
由此西行約千里,過二枝津(穆拉河與穆塔河)匯流,再穿越西高止山脈(波爾加特山口),薊王遂圈定城址。
略作回想,使節(jié)這便言道:“此乃眾島之地。”
“然也。”薊王欣然一笑。
使節(jié)不無擔(dān)心:“島夷不服王化久矣。常與島海賊,劫掠往來商船,甚是兇險。”
薊王言道:“無妨。孤,自有計(jì)較。”
“鄙國,敢不從命。”使節(jié)自不敢違命。
薊王所求,群島之地。為島夷伙同海賊所據(jù)。可辟良港,且群島背靠無名半島(薩爾賽特島),與內(nèi)陸相連。只需稍加改造,便可將群島,連成一體。尤其島夷眾多,海賊富庶。足夠勞力。薊王有意,遣諸支戍守艂艦,前往征討。皆可收歸己用,又可震懾宵小。
待蕩平諸島,就地立港。可續(xù)接海絲路,直抵西天竺海岸。
薊王取名:阿折羅港。即所行港(孟買)。
萬事俱備。薊王遂命彭氏四虎,兵分?jǐn)?shù)路,攻掠群島。
彭氏四虎,本就深諳水性,麾下多健兒。有得橫海將軍黃蓋真?zhèn)鳎ㄋ畱?zhàn)。薊王又廣邀北天竺諸國主,乘三足踆烏,同往一觀。
樓船、斗艦,并大小船只千艘,繞行天竺半島,途徑多摩梨港、發(fā)行港、經(jīng)停已程不國,北島琴港。浩浩蕩蕩,奔赴群島之地。
錦帆左司馬彭虎,樓船左司馬彭式,麾下彭綺、彭材,李玉、王海,各個磨刀霍霍,士氣如虹。只求薊王當(dāng)面,摧枯拉朽,初戰(zhàn)告捷。
謂牛刀割雞以儆猴。
薊王自東而來,一路攻城拔寨,吞并北天竺。然西天竺各國,未曾親眼得見。
此番大張旗鼓,攜北天竺諸國主,并沿線諸國使,同往觀戰(zhàn)。薊王深意,不言自明。
千帆競渡,火云壓城。
四海炎船主,實(shí)至名歸。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