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怎會是雄雞?”婦人撲閃著大眼睛,指著雞頭道:“雄雞必有冠,這只雞怎會是雄雞?且看它的尾巴,也沒有錦毛。” “阿母,這是只斗雞。”胖子搓著手道:“看模樣,還是只常勝將軍。” “斗雞?”婦人又看了看,不禁訕笑道:“此雞……乃是你父一手養大,我豈能知?” “斗雞走馬,貌似老爹也是個紈绔啊!”話音未落,耳朵就被揪了起來。婦人兩腮緋紅,瞪眼罵道:“你父博學多才,年二十便舉孝廉。十里八鄉,哪個不知,誰人不曉。哪由得你這個不孝子牙尖嘴利的編排。” “舉孝廉……”胖子的雙眼頓時冒出不清道不明的亮光來。 “斗雞舞鶴,煮酒調琴,這是士大夫的情趣,知道嗎?”這幾句話,母親的很是驕傲。 “孩兒知道了……”耳朵半分疼痛都沒有,胖子還是苦著臉央求道。 “原來是只沒用的斗雞。”婦人雙目彎彎,不時的舔著嘴角。貌似…… 胖子頓時翻起白眼,“阿母,你不會想把它煮了吧?” “嗯,反正又不下蛋,倒不如煮了……” 見母親躍躍欲試,胖子這便勸道:“斗雞暴戾,只吃葷腥。且多用毒蟲蓄養,毒性早已入骨,吃之必死。” “你怎么知道?”看表情,婦人似乎有些信了。 “阿母你看它全身毛發疏稀,脖頸鮮紅如血,目露兇光,爪生五趾,分明是毒性深沉之狀啊……” “似乎有理。”婦人點了點頭,忽然兇狠狠的又揪住耳朵:“你又是如何知曉?莫非為娘藏起來的雜書被你翻了去?” “咦,還有斗經嗎?”胖子雙眼一亮。 “這個……”婦人美眸一轉,顧左右而言他:“你好好把書經讀完,夫子要考問的便是此卷……” 夫子是誰,算了,還是不問了。 胖子正打算翻箱倒柜,將母親口中的那些個雜書搞到手。起來,目前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眼前這只斗雞了吧。 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實授官職。 母親父親年二十舉孝廉,顯然這種奇怪的舉薦制度只存在于漢朝。母親穿的裙子式樣也是漢服,家里的低矮家什亦透著漢風,顯然,自己身處的這個時代是大漢。 斗雞和蹴鞠一樣,也是流傳千古,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 尤其在漢朝,十分流行。上到皇親國戚,下到斗升民,都為之瘋狂。勾欄瓦舍,但凡是人流密集處,便有斗雞盛行。 此時博彩雖未成型,卻已頗具規模。抵押質物,或錢糧金銀,或珠寶首飾,不一而足。 輸紅了眼,質子質妻,也大有人在。 古人重諾輕死,常聞千金不如一諾,此時用在斗雞中卻也合適。 阿母手不能提,肩不能抗,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與其坐吃山空,不如切身處地的想想辦法。 造紙燒磚弄火藥,這些還是算了。糊口而已,沒必要弄這么復雜。再,他也不會。 所謂物盡其用,將身邊的事物發揮出應用的用處,既省心又省力。 家雖大,能用的地方卻不多。胖子歪頭想了想,母親藏東西的地方,也就那么幾處。 果然,翻箱倒柜,終于尋到用黃娟包裹的幾卷書來。 貌似這黃娟…… 栩栩如生的簡筆畫,也讓物質匱乏的胖墩嗓子冒煙起來。定是母親陪嫁時,壓箱底的物件。 將一本《斗經》胡亂塞進懷中,胖子又狠狠的掃了一遍,這才將書卷用黃娟包好,放歸原處。 手中的札子,是父親喂養斗雞的心得。 簡單明了,胖子上手很快。 前面的篩選、育養可以跳過,斗雞已然成年。此雞被當成下蛋的母雞,圈養日久,急需調理身體。 “螽(蚱蜢)蝗各半,輔以蜈蝎,麥麩拌勻,隔時而喂。喂養時,以草徑撩亂其心,惹其暴怒競食,臨戰時需停飼半日,曲翅蒙眼,只用清水滴灌……” 胖子邊看邊點頭,“蚱蜢蝗蟲好辦,遍地都是。蝎子蜈蚣……” “算了,先去捉些蚱蜢蝗蟲吧。”思來想去,還是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吧。無需出門,偌大的庭院,荒草萋萋,許多地方茂盛的都能淹沒胖子的頭頂。不需要太過深入,這些癡肥的蟲子,根本就不知道躲閃。就這么一只只的被胖子用狗尾巴草穿成串兒。 麥麩家里沒有,索性就這么一串串的喂吧。 斗雞也是饞的緊了。一喙一個準,吃的綠汁迸飛,火星四濺的場面,甚是血腥。 當然,這是以蟲子的視角來看。 斗雞喙尖爪利,粗大的雞爪甚是比胖子的手指還粗。知道父親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就不知道這雞是怎么個斗法,胖子決定明去村子里問問。 起來母親似乎對錢也沒有個概念。那根沉甸甸的金簪,貌似就換了個糖餅? 不能吧?晚餐只吃了半碗桑葚的胖子,不覺已淚流滿面。 昏昏沉沉的睡下,日上三竿時方才起身。 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麥粥,胖子終于放下心來。即使肚子再餓,也要直起腰。母子隔案跪坐,一口一口的喝著稀粥。 母親身上毫不雕飾的優雅,讓胖子萬分嘆服。必出身大戶人家。所以那些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缺點,也就能解釋的通了。 當然,這種感受也只存在于飯時。畢竟,人又不真能不食煙火。吃完早飯,又用清水凈口,胖子便要為生活憂心起來。 以前沒想過,為什么古人的居地要用亭和里來劃分: 十戶為一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現在他明白了。比起需要養活十幾億人口的后世,漢朝五千萬人口需要的耕地,只是后世的二十分之一。 剩下的全是沒有開發過的沼澤密林莽原群山。 想想看,一條蜿蜒的官道,穿山越嶺,從沼澤、密林、莽原、群山中穿過,串聯起人類的文明。那些遠離道路的地方,人跡罕至,猛獸縱橫,即便有些許的‘野人’出沒,也承擔不起延續文明的責任。 所以,路,才是古代文明最重要的載體。 如此來,里、亭、也就十分合理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